论《白鹿原》祠堂的历史变化及文化意蕴

论《白鹿原》祠堂历史变化及文化意蕴
作者:廖欣欣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7期
    廖欣欣
      内容摘要:《白鹿原》中祠堂意象出现175次,并且其每次出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作者是有意凸显祠堂。《白鹿原》将具有儒家文化特质的祠堂意象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关联,通过其功能演变的过程,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演变历程”,也是呼应小说开头书写“民族秘史”的主旨。通过其命运流变的过程,揭示白鹿原上家族命运的变迁及以祠堂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窘境,暗含作者关怀、思索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白鹿原》 祠堂 历史变化 儒家文化
哈希
      一.引言
      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优秀的长篇小说,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纵观目前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研究其主题、人物、语言以及意象方面。就其意象方面,学者或是研究书中意蕴丰富的白鹿意象
krt或是研究种类丰富的空间意象,然而针对其中祠堂意象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白鹿原》中祠堂意象出现175次,[1]9并且其每次出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作者是有意凸显祠堂该意象的。因此本文拟以祠堂意象为切入点,分别比较祠堂意象在书中不同时期的功能及命运变化,探讨该意象与历史发展和儒家文化的联系,分析其所含文化意蕴。
遵义方言      二.《白鹿原》中祠堂的功能演变
      (一)前期——祖先崇拜载体
      中国的祠堂兴起于汉代,而后随着历史演变形成源远流长的祠堂文化,书中写道:“祠堂和村庄的历史一样悠久”[2]61,作者在首次提及祠堂便将其与历史发展相关联。祠堂源于祭祀祖先,书中“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2]62,使祠堂成为维系白、鹿两姓族人亲缘关系的纽带,可见祠堂最初在白鹿村是作为承载祭祀功能的祖先崇拜产物出现在文本之中的。
      (二)后期——儒家文化代表pc133
      由朴素的祖先崇拜引申至藉由血缘关系维系宗族内部的团结统一,[3]30祠堂便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运行机制。这种凭借血缘联系而成的家庭伦理成为儒家文化的起点,[4]158在与其融合过程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功能,白鹿村形成以家族祠堂为中心的半封闭宗法系统,[5]29这也体现在文本之中。
>娶中国太太的下场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3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祠堂   意象   历史   研究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