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白嘉轩看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bbs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透过白嘉轩看中国传统文化
分校(工作站)黄龙县职业中学工作站
          2015上海工博会2013年春汉语言文学
          136********12
学生姓名      张修成
            20154
透过白嘉轩看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的形象,分析了白嘉轩对待儿子,对待妻女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客观
而又具体地展示了这一人物深厚而凝重的文化意蕴和内涵,让我们从白嘉轩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闪光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应该被摈弃的一面。
[冷气机组关键词]
客户联盟白嘉轩 严父精神 仁义为本 重男轻女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自发表以来,文学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一部“民族秘史”,其中主人公白嘉轩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的美与丑、善与恶,白嘉轩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旧时代交替下的一个新的农民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暴露了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和愚昧。由于进步与消极这两种意识在他头脑中的融合与冲突,因此使得白嘉轩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在作者的笔下被表象的淋漓尽致,这对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白嘉轩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呢?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又有哪些深厚而凝重的文化意蕴和内涵呢?下面本人就从白嘉轩对待儿子,对待人生,对待女性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白嘉轩——“严父精神”的传承者
白嘉轩对待儿子的理念,集中体现在他与长子白孝文的关系上。他在儿子面前始终都是一个“严父”形象,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严父慈母”的一部分,同是对儿子的爱,母亲表现的爱是感性的,给人的感觉比较慈祥,被称之为“慈爱”,而父亲的爱比较理性,也就是爱中渗透着“严”,白嘉轩在儿子面前就是一个“严父”,这正是中国传统伦理之道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过去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亲必须疏远子女似乎才更合乎礼仪,白嘉轩对待白孝文就是这样,一个严父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对待儿子非常严格,但他对儿子的爱并不亚于任何一个父亲,甚至是做母亲的对孩子的爱,他“太喜欢这个儿子了”,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专注地瞅着他那器官鼓出的脸”,但在他心中伦理之道中的“严父”形象是一定要保持的,他必须以“严父”的姿态对待儿子,始终按照传统意义上对“严父”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表露自己的情感,所以他只能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看他们,不能说“亲热的话”、做“疼爱亲昵的表示”,这就充分说明,在白嘉轩的身上,历史文化早已把他放之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伦理道德观之中了,他是一点都不能松懈的,是不可被人知道的。
在白嘉轩的父子观念中,一方面要求自己是“严父”,而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儿子要“孝”,这是他对待儿子的两个基本的原则。“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什么是“孝”呢?就是以家庭、安全性
家族为本位,为核心。在小说中白嘉轩对儿子白孝文始终以“孝”的标准来严格规范要求,这虽然客观的带有某种社会与文化的继承性,但是这是与他那种家庭、家族的本位思想是分不开的,这种思想也就是封建家长和宗法族长的社会角和地位。白孝文是白家的长子,理所当然要继承父亲白嘉轩的家业,所以,白嘉轩对孝文的教育培养更是尽心尽力。他时时处处不失时机地对儿子进行点化教育,“以期他尽快具备作为这个四合院未来主人应有的心计和独立人格”。“子承父业”的传统思想在小说中表现的相当到为,例如:白嘉轩深夜秉烛给儿子讲解“耕读传家”的匾额,言传身教,用心良苦。孝文也的确很孝顺,很听话,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白嘉轩说的道路迈进。他读四书五经,接受“耕读传家”,为家族利益结婚生子,在宗族祠堂里做族长继承人应该做的一切事情。可是,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更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这一切都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他只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做事,自己的天性和个性都被日常的点点滴滴所掩盖。他似乎注定不会成为白嘉轩那样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他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走向了堕落。他不但毁了自己,也差点毁了白家,他成了家法宗族文化下的“不孝”子孙,宗法文化不能原谅他,其父白嘉轩更不能原谅他。走向堕落的白孝文不正是封建家法宗族文化的牺牲品吗?
然而,不管怎样,他们终归还是“父子”,血总是浓于水的,这种血缘亲情是改变不了的,
何况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儿子是家族、香火的延续,长子的地位更是仅次于“祖宗”和父亲的,是家族一脉相承的血统所系。不象女儿,是外家人,在家是“客”,早晚都得离开自己的家。白嘉轩虽然在孝文堕落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作为封建家长、宗法家长,他不能原谅家族的“败类”,但做为父亲,他其实早已原谅了自己的儿子,他可以用分家的方式,把儿子分开,但是分家是分不开血缘和亲情的。起初对孝文的强硬态度,“他当上皇上也甭想进我这家门”,其中很大的成分是在赌气,在这话说过不久,他便允许了孝文回原上祭祖的请求。孝文的回乡祭祖并非是悔过自新重新做人,而是展现和荣耀。与其说孝文“出息”使白嘉轩容他回家了,不如说孝文的“严父”形象的内涵,事实证明了孝文并没有丢白家的人,他挣回了面子、挣回了尊严,同时也没有彻底辜负白嘉轩对他的希望。苏-39攻击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白嘉轩对儿子的亲情是受封建伦理道德约束的,他对待儿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亲情与伦理相互交织的一个表现过程,是同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我们也要看到白嘉轩闪光的一面,古往今来“严父”和“孝道”一直被人们当作中国的优良传统,我们摈弃的不是这种传统文化思想,而是其中的封建伦理意识。
二、白嘉轩——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为本”的化身
白嘉轩的人生观概括来说就是“仁义为本”。在白嘉轩的一生中,控制他的人格核心的东西,是“仁义”二字。“做人”是他毕生的追求。“仁”是孔孟诸德之首,它的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强调“人”的存在。白嘉轩虽然未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他对儒家文化精神的领悟和身体力行,真是无与伦比。
作为封建阶级的人物,他却组织农民反抗国民党的横征暴敛;他跪在田福贤面前为被捕的农协会骨干求情;“四一二”后田福贤还乡他是唯一不低头问候的一个;国民党叫他的儿子当甲长,他却进山躲避来对抗~~~这一切并不是这个人物的“革命性”,而是他“顺势利当”、“学为好人”和“遵明君是忠,反昏君是大忠”等儒家观念支配的结果。“仁义”是他的生活信条,他修祠堂办学馆,对长工鹿三的兄弟情谊更是真挚动人。可以说,白嘉轩把“仁义”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这在他对黑娃态度转变上以及对鹿子霖的营救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性格中有着天生的执拗与叛逆。他虽然清楚地知道作为“东家”的白嘉轩,对于他以及他们家可以说是最厚待到了无可指责甚至是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最怕白嘉轩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最不能忍受他挺直的腰杆。这些也成了他与白嘉轩几次冲
突的契机。第一次冲突应该是黑娃引回田小娥当媳妇的那一次,这次不能算是两个人面对面的正面冲突,黑娃也说:“我知道族规,这不怪你。”它却为以后的正面冲突埋下了伏笔。黑娃当上了土匪以后设计了一次洗劫白鹿村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的行动,他直接的目的是报复白嘉轩在祠堂用刺刷惩治小娥的事,而结果却是打断了白嘉轩的腰,可见他与白嘉轩的过节是积怨已久了。尽管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躯体弯折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没有夭折,他还是以他的威严执行着他认为应该维护的社会道德的言行准则,所以,当黑娃被保安团抓获以后,白嘉轩二话不说就去看他,并力图说服孝文放了黑娃,还说:“瞎人只有落到这一步才能学好,学好了就是个好人。”黑娃后来悔过自新,的确也证实了白嘉轩的预言。如果这些都是因为白嘉轩与鹿三的真挚的主仆关系的话,那么当黑娃最后一次被捕判刑时,白嘉轩不遗余力的为其奔走则可以说是真真切切的对“人”的关心与关切了。黑娃被毙的那一刻,白嘉轩竟“气血蒙目”,昏死过去。他“仁义”为本的做人原则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始终认为“人学好了就该容得”,而黑娃学好的结局却是含冤而死,对白嘉轩而言,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学为好人”的追求和信仰的毁灭。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白嘉轩的“仁义”为本的做人准则与“愚”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虽然对儒家
的传统礼仪奉之不违,但并不是麻木的遵从,这主要是由他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如他与鹿子霖的关系。作品开篇第三章就详细地叙述了白嘉轩“巧取风水地”的事件展开了白、鹿两家近半个世纪的明争暗斗的场面。这件事是在暗里进行的,没有形成直接的矛盾,但这毕竟从心理上是损人利己的阴暗“勾当”,不符合儒家的伦理纲常,反过来看,白、鹿两家的斗争之残酷也尽显其中,鹿子霖的“恶施美人计”拉孝文“下水”,使这场斗争明显化、白热化。孝文的堕落使白嘉轩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与鹿子霖的明争暗斗也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他表面装得若无其事,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翻回本来”。然而现在的白嘉轩已不再是偷梁换柱夺取“风水宝地”时的白嘉轩了,他有足够的实力及成熟的思想和做人的准则。所以在鹿子霖一次次非难面前,他不露声的咬牙忍着,当鹿子霖坐牢后,他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还各方奔走相告,为他辩护。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他“仁义”的极致。虽然白嘉轩的一生里为别人生命的安危、大事小事的操劳并非一次、两次,对鹿三及黑娃父子的仁义关切更是自始至终、至真至诚,鹿子霖却不同,如黑娃,他的身份、地位及阶级本质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变坏了”的好人,而鹿子霖却始终都是个寡廉鲜耻的形象,白嘉轩最终还是战胜了个人观念的芥蒂而以“仁义”之“礼”为他,的确是一次人格的升华。
白嘉轩是我们打开《白鹿原》时看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白鹿原》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构成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全部认识。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地主,白嘉轩区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黄世仁式的地主形象。作为一家之长,一族之长,白嘉轩有着许多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有着巨大的人格力量。他勤劳,亲近大自然,热爱劳动,靠自力更生起家,又立身严谨,对穷人博施众济,对长工鹿三平等相待,对鹿子霖不计前仇,对黑娃以德报怨。这些都使他在白鹿原上树起了仁义的声望,守住了族长的位置。他整饬族纪家风显出无比的权威,处理人际关系克己而谅人。这一切行为在他并无丝毫的矫情和伪饰,是他那种以“仁义”思想为本的人格精神的具体体现。他的这些优秀品质即使在现今社会,或是在将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虽然这些品质是在封建社会中孕育产生的,带有一定的封建性质,但如果从另一侧面来看,这些品质也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3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中国   传统   儿子   对待   社会   黑娃   作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