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

美国规划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是这方面的祖师爷,他所著的《The Image of the City》(中译为《城市的意象》)一书流传非常广。他把城市主要景观分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来表达。一是城市道路,道路两边的景观与道路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的主要元素。二是城市边缘,就像我们说的城市入城口、城市与其他自然物的边缘带,是城市主要的形象交汇点。三是城市不同的区域。如城市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步行街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就是城市螺旋式发展的硬件。四是节点。交通道路与河道、森林与山脉、城市与海洋等直接的交叉口,这是最主要的景观。芝加哥城市为什么美?最根本的原因是将湖泊、高楼、绿化三者处理得非常协调。五是标志物。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如雕塑、建筑、山峦等。在这方面我们最容易犯错误,如许多城市动辄就要建什么标志性建筑。杭州就有很多人提出,杭州应该搞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但是搞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过保俶塔。竖立在西湖北边宝石山上的保俶塔,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成为杭州城市久立不衰的地标。为什么?因为(1)历史形成的;(2)自然的。是人工建筑与自然山体环境的完美结合;(3)尺度是和谐的;(4)独特的。城市标志、地标和标志性建筑,并不是以体形是否高大为标准的。
凯文.林奇(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
城市的物质形态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凯文·林奇指出:市民一般用五个元素,即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来组织他们的城市意象:
①路径(Path):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运输线。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径布置。
②边界(Edge):指不作道路或非路的线性要素,“边”常由两面的分界线,如河岸、铁路、围墙所构成。
③区域(District):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
④节点(Node):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
⑤标志(Landmark):城市中的点状要素,可大可小,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但不
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等。有时树木、招牌乃至建筑物细部也可视为一种标志。《中国尿疗协会Good City Form》一书中提出五项评定城市形态的标准和两条社会经济方面的标准——生命力(Vitality)、感知性ip调度系统(Sense)、适合性抗弯刚度(Fit)、可达性(Access)、可管治性(Control)和效率(Efficiency)、公平(Justice);因此在用CIS理念进行滨水城市形象定位时要有效参考城市原本的物质形态元素,并用相应的评定标准进行定位调整。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给我们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意识到了城市环境对于人类主观感受的巨大影响力。在此之前,规划师关注的仅仅是城市本身和生产效率,而且在以往几十年的逻辑工程式思维模式和专业训练几乎僵化了规划师的头脑。但是凯文林奇的划时代研究,点化了当时规划师的“理工科脑袋”,让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转移到人与城市的微妙关系。
凯文林奇在本书中的一大重要概念就是城市环境的“可读性”。在保证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城市环境还应该有能力为人们创造一种特征记忆。这从某种意义上批评了当时一些城市热衷推行的“城市更新运动“,因为城市“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尽管他们一遍遍地修饰,试图表现华丽,但在表像上他们常常缺乏特征”。这种充满记忆的“可读性”,可以从书中对波士顿,新泽西,和洛杉矶的三城对比中清晰地感受到。此外,通过对城市环境五大元素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分析,凯文林奇一一解释了城市元素对于市民心理的重要影响。
越多地了解凯文林奇和他的文章,就会进一步发现,他并不是一个那个年代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师。他了解生活,懂得心理学,重视城市中一切微小而敏感的细节。正是因为城市中的这些小细节都如此重要和复杂,使我们知道:城市规划的完全专业化是不可能的。一个优质城市绝不是通过描画图纸设计出来的,而是经过观察和分析规划出来的。我们的城市规划是要创造一个为人服务的场所,一个另人愉快的空间。缺乏对人的了解又怎么能做到呢?因此,林奇先生告诉我们,城市规划是要感受的。通过对城市和市民亲身的感受,规划师发现城市规划实际需要做的,是深入到城市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设计”城市。也正是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年代开始,美国的规划逐渐开始了一场从自上而下的工程式规划,转到自下而上的社会式规划的大变革。
 

城市意象是凯文.林奇(KEVIN LYNCY)于20门 事件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城市理论。它从环境意象和城市形态两个方面对城市形体环境内涵进行了说明。
城市意象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
实现的。城市形体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观察而形成感觉,从而逐步认识城市本质。分区、地标和道路等构成城市总体形态,有其一定的结构,加上作为个体建筑物主题(THEME天才小钓手)的外形,共同组成城市形体环境的视觉秩序,供人们观察城市后产生系统的城市意象。城市环境的符号、结构越清楚,人们也越能识别城市,从而带来心理的。因此,城市的形体设计要为人们提供能够产生城市意象的形体特征和结构系列。所谓形体特征,就是建筑单体的特殊标志和形体分布的特殊形式。所谓结构系列,就是形体各要素的空间有序组合形态。它们都是能供人们通过视觉以形成意象。
城市意象理论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空间设计就是安排和组织城市各要素,使之形成能引起观察者更大的视觉兴奋的总体形态。这些形体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是道路(ROAD)。这是观察者移动的路线,是城市环境中的主导要素。
二是边缘线(EDGES)。这是两种类型空间之间的边界,常以岸线、铁路、城墙表现出来。
三是功能分区(DISTRICTS)。这是把城市整体分解为明显可辨的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各个部分,表现出各功能区的质的差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性。
四是中心点或节点(NODES)。它地处战略位置,如枢纽地、交通交汇点或道路交汇点等,都是有名可循并易为人们记忆的。
五是地标(LANDMARKS)。这是人们观察形体环境的参考点,如著名建筑物、大商场、自然风景点等,给人们以标记印象。
人们进入城市,通过对上述五个要素的了解,便能产生出对该城市的意象。
城市意象是有质量的,它反映在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上,表现出如下四种意想质量:
一是各要素彼此不牵连(ELEMENT FREE)。这是指城市各要素之间没有联系,彼此间未形成结构。
二是位置结构(POSITIONAL STRUCTURE)。这是指要素间只有区位间的关系,但在功能上仍然处于不联系状态。
三是弹性结构(FLEXIBLE STRUCTURE)。这是指各要素间功能上有一种松散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比较灵活的、非固定的。
四是刚性结构(RIGID STRUCTURE)。这是指各要素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这四个阶段的城市意象,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从自由形式的城市形态,通过设计和建设以及政府的干预,可逐渐使各要素建立牢固联系的城市形态。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3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人们   环境   形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