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特戊酰氯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
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芳纶头盔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高压阻尼线)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
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寻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
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
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
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客户联盟,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6) 句法的非自主性原则
句法是约定俗成的模式, 声音( 或符号) 通过这种模式传达意义, 因此, 句法并不需要自己特殊的元素( primitives) 和理论结构。约定俗成的符号模式是说话人通过实际话语获得的, 而要获得语法知识只有通过这样的符号模式才能实现。
认知范式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以上六条基本原则足以把这些理论方法紧密联系起
来。它们界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和范围, 并使认知语言学与其他/ 认知0学科区别开来。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自乔姆斯基革命以来, 美国语言学界异军突起, 如波斯塔尔( Postal) 和珀尔马特( Perlmut2 ter) 发展了/ 关系语法0( Relational Grammar) , 后来波斯塔尔又与约翰逊(D. Johnson) 一起发展了/ 对弧语法0 (Arc2Pair Grammar) ; 萨多克( J. Sadock) 发展了/ 自主词汇语法0 (Autolexical Grammar) 。然而, 最大的发展却在美国西海岸, 那里形成了两个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心, 代表两个主要学派: 以兰格克为首的/ 圣地亚哥学派0 ( San Diego School) 和以雷科夫、菲尔莫以及凯( P. Kay) 等为首的/ 伯克利学派0 ( Berkeley School) 。这两个学派中有几种不同的理论方法: 菲尔莫的框架语义学( Frame Semantics) , 兰格克的认知语法( Cognitive Grammar) , 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 , 菲尔莫、雷科夫、凯以及奥康瑙尔(O. Connor) 的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 福科尼耶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下面分别阐述这几种主要
理论方法。
1.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方法。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 菲尔莫就一直从事/ 语义框架0 ( semantic frame) 的研究。由于语义框架这一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研究语义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菲尔莫( 1975, 1976) 把计算机科学家明斯基(Minsky) 的框架概念引入语言学, 部分原因是针对意义的/ 清单理论0 ( the checklist theo2 ries) , 即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是以能满足该形式能恰当使用的条件清单来表达的。然而, 在框架语义学中, 词义是用框架来描写的。框架是一种概念系统、经验空间( experience space) 或认知结构, 表达个人或言语社团总结出来的经验, 并集中体现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式上。一个语言表达式, 例如词, 将激活该词正常涉及到的一整套经验。框架语义学认为, 要理解词语的意义, 就必须首先具备概念结构, 即语义框架的知识。语义框架为词义的存在及其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词语可以通过其所在的语言结构, 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方式选择和突出基本的语义框架的某些方面。因此, 要解释词语的意义和功能, 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首先描写词语的基本语义框架, 然后对选择方式的特点加以详细刻画。以/ 商业交易0框架为例。这一框架涉及的概念包括: 领有、给予、交易、钱。基本框架元素包括: 钱、商品、买方、卖方。外围元素还包括: 价格、时间特征、钱等。还可能有其他更外围的元素, 如商品的真正主人、钱的真正主人以及他们跟参与交易协
议的其他人之间的差别等。根据这些概念的组织原则, 我们就可以对一系列词语的意义、用法及语法结构进行对比描写。例如英语中的buy, sell, pay, spend, cost, charge, price, change, debt, credit, merchant, clerk, broker, shop, merchandise 等。如果我们把商业交易框架与其他框架进一步结合起来, 那么所涉及的文本就会不断丰富, 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描述和解释像tip, bribe, fee, honorari2 um, taxes, tuition 这样的词语。由此可见, 框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结构。这一事实也间接地说明了词汇是以框架为基础的。在以框架为基础的词汇组织中, 框架实际上为一个词的相关义项以及意义上相关的词提供了概念基础。框架语义学中的/ 框架0 概念是兰格克的/ 认知域0( cognitive domain) 和雷科夫/ 寡核苷酸理想化的认知模型0(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CM) 的基础。目前, 框架语义学已被用于其他研究领域, 特别是用于词典学研究, 并出现了框架语义学词典。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2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认知   语言   语言学   人类   研究   意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