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政府工作报告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03-01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081月履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围绕建设“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实现“三个翻番”、保持“两个同步”的总体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着增强。投资规模强劲扩张,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6
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2倍,年均递增27%,增速位居全区前列。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44项,完成投资1585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6%。预计2012中脑边缘系统年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递增1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亿元,是2007年的2.6倍,年均递增21.3%;财政收入66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递增18%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坚持“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84834调整为1454东芝G900仕途 肖仁福32,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节能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之内,主要污染物排放连续五年下降。以设施农业和高效养殖业为重点,现代农牧业稳步发展。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达到14万亩,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3万亩。马铃薯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产量稳定在400万吨左右,成功注册“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薯都”地位得到巩固。建成一批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园区,生猪、肉鸡出栏分别达到100万口和1000万只以上,是2007年的2倍和4倍多。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由7家发展到23家。以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为方向,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电力装机965万千瓦,比2007年增加249万千瓦。引进建设了伊东氯碱、蒙维科技、瑞盛石墨、欧美味精等一批大项目,化工产业综合产能由90万吨达
270万吨,冶金产业综合产能由66万吨达到550万吨,水泥产能由310万吨达到750万吨。风机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提高到10%。大力实施“双百亿”工程,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丰镇氟化工园区和后旗建材化工园区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以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全力建设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重点发展8个物流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0倍。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和集宁现代物流园被列为自治区重点物流园区,集宁成为自治区物流节点城市,集宁海关恢复设立。建成四星级以上酒店6家、4A级旅游景区3个。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城市建设力度空前,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完成城建投资67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6倍。城镇化率由35%提高到43%。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建成区由31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一市、两区、三个组团”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甲亢平片430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580万平方米,超过前10年的总和,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改建城区道路153条、37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80万平方米,垃圾处理、给排水等一批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建成市体育场、博物馆等一
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以“三山两河”为重点,投入80多亿元,全力打造城市生态人文景观,人均公共绿地由18平方米增加到35平方米,成功创建了自治区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各旗县市以完善配套、提升功能为重点,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投入150亿元,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由14%提高到22%,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公路建设投资302亿元,呼兴运煤专线、110国道改造等项目竣工通车,一级以上公路由508公里增加到750公里,苏木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集包三四线和集张铁路建成通车,集通线扩能改造和土白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支线机场建设积极推进。完成电网投资53亿元,实施输变电工程52项,新增变电容量797万千伏安,城乡居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实施了红格尔等一批重点水库工程,完成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水源地5处,工农业和居民用水得到保障。全面实施矿突破战略行动,争取到自治区地勘专项资金和探矿权下放政策,投入资金燃油管13亿元,实施项目437个,萤石、硅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探明储量大幅增加,钼金属、煤炭和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民生工作扎实有效,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集中财力保民生,千方百计促增收。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92亿元,占总支出的65.5%,是上一个五年的近4倍。坚持每年办一批实事和民生工程,事关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增城镇就业12.4万人,是上个五年的1.7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012个百分点,达到65%56%。新农合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报销起付线比自治区降低了一半,报销比例高于全区10个百分点。城乡低保逐年扩面提标,城乡困难体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被国家确定为地级市唯一试点项目;儿童福利院建成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10.8万套(户)、改造农村牧区危房5.2万户,占全区的六分之一,被列为全区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示范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村牧区集中养老新模式,建成互助幸福院203处,解决了2万多户、近4万人的集中养老问题。切实加大扶贫力度,实现了4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8760元和5880元,年均递增 13.9%11.9%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坚持超前、适度负债、标准化办教育,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3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6倍。投资26亿元,新建改造校舍199处、129万平方
米,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在全区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改革,教育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实现集宁师专升本和卫校升专。化解集宁师院等学校债务3亿多元。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投资2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25所,完成能力建设1052所,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宁战役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基层文化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94%。体育、地震、气象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和国防建设得到加强。京蒙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成效明显。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全区最低,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政府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三分之二,成为全区审批事项最少的盟市。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投入建设力度最大,城乡面貌显着变化的五年;是民生持续改善,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政府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更倾注了广大
干部众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众,向所有为乌兰察布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继续保持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破解难题,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引领发展;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坚定不移抓投入,集中精力抓项目,心无旁骛抓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实现位次前移、跨越发展。始终坚持工业主导不动摇。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重中之重,以扩能、多元、延伸为突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三化互动、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切实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始终坚持“五位一体”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着力推进绿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乌兰察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低起点上的高增长,与
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建设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后五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蕴含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全国全区形势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内蒙古发展意见深入实施,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战略全面推进,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我市实际看,近年来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项目落地,大量生产能力将逐步释放,形成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特别是广大干部众盼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问题解决得更彻底一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自治区九次党代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着力扩大投入、培育产业,做大经济总量;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同步增长15%。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控制在自治区确定的目标之内。
  未来五年,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0%左右。
  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坚持收缩转移与扩张优势产业双向推进,大力发展特产业,加强综合技术集成推广,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设施马铃薯达到240万亩,冷凉蔬菜达到100万亩。重点建设百头奶牛、千只肉羊、千口生猪、万只肉鸡养殖小区,形成年产鲜奶mf8140万吨,出栏肉羊1200万只、生猪500万口、肉鸡5000万只的综合生产能力。完善产业体系,着力抓好马铃薯脱毒种薯、肉羊、生猪等良种扩繁,建成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种业基地。着力抓好大型储窖和冷藏设施建设,发展农畜产品专业物流,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着力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打造精品名牌,推动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着力引进建设大型龙头企业,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建成面向首都的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三大动力以投资为主、三次产业以工业为主、工业以抓大项目为主”,毫不动摇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半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一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把产业延伸作为主攻方向,构筑优势产业集。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中建设一批深加工、长链条、高附加值的项目,推动上下游企业兼并联合,推进产业集化发展,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和超500亿元的产业。把非资源型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非资源型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25%左右。把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自治区级重点园区建设,发展园中园和专业园,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每个旗县市区建成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形成优势凸显、特鲜明、差别竞争、集中发展的格局。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8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1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建设   产业   工业   自治区   推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