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传说——精选推荐

重阳传说
重阳节,⼜称登⾼节、重九节、九⽉九、晒秋节、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时在农历九⽉初九⽇,故⼜称九九重阳,与除⼣、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祭祖的节⽇,也是流⾏于汉字⽂化圈诸国的传统⽂化节⽇。
庆祝重阳节⼀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重阳与三⽉初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出,重阳这天所有亲⼈都要⼀起登⾼“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九⽇,⽇⽉并阳,两九相重,故⽈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魏晋重阳⽓氛⽇渐浓郁,倍受历代⽂⼈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
在道教,九⽉初九同样也是中坛元帅(太⼦爷)诞⾠、酆都⼤帝诞⾠、⽃姆元君诞⾠、九皇⼤帝诞⾠、⽞天上帝飞升、重阳帝君飞升、东⽃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飞升、三天扶教辅⽞⼤法师正⼀静应真君、并⽟府王真⼈、右侍赵真⼈、左卿徐真⼈同升仙⽇。
农历九⽉初九
九⽉九·重阳佳节来源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春秋》之《季秋纪》载:“(九⽉)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也,⼤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贾佩兰称:“九⽉九⽇,佩茱萸,⾷蓬饵,饮菊花酒,云令⼈长寿。”相传⾃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道⼠追求长⽣,采集药物服⽤的影响。
同时还有⼤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九⽇,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九⽇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驻⾄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传说
“重阳”也叫“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九相重,故谓之“重阳”,且九为阳之⾄尊,数之极致,是驱邪荡秽、扶阳固本、九转祈愿的重要时节。
九⽉初九登⾼避疫的风俗来源于⼀个道教传说。
东汉时,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农村⼩伙⼦,⽗母双全,妻⼦⼉⼥⼀⼤家。⽇⼦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遍地没⼈埋。这⼀年,桓景的⽗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时候听⼤⼈们说:“汝河⾥住有⼀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间⾛⾛。它⾛到哪⾥就把瘟疫带到哪⾥。桓景决⼼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中住着⼀个名叫费长房的⼤仙,他就收拾⾏装,起程进⼭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是⼀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到跟前说:“今年九⽉九,汝河瘟魔⼜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包,菊花酒⼀瓶,让你
长房⾛到跟前说:“今年九⽉九,汝河瘟魔⼜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包,菊花酒⼀瓶,让你家乡⽗⽼登⾼避祸。”仙翁说罢,⽤⼿⼀指,⼀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仙的话给⼤伙⼉说了。九⽉九那天,他领着妻⼦⼉⼥、乡亲⽗⽼登上
了附近的⼀座⼭。把茱萸叶⼦每⼈分了⼀⽚,说这样随⾝带上,瘟魔不敢近⾝。⼜把菊花酒倒出来,每⼈啄了⼀⼝,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会⼉,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上岸来,穿过村庄,⾛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个⼈,忽然抬头见⼈们都在⾼⾼的⼭上欢聚。它窜到⼭下,只觉得酒⽓刺⿐,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就⼜回⾝向村⾥⾛去。只见⼀个⼈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声向前扑去。桓景⼀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了⼏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们把九⽉九登⾼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传⼦,⼦传孙,⼀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的风俗。
九九重阳⽇,众仙升天时
九⽉初九登⾼⽇,⽟皇⼤帝当中坐。
⼀道令牌拿在⼿,宣布升天成仙节。
真武⼤帝来得道,⾦花教主同升天。
太上⽼君诞⾠此,⽃姆星君也结伴。
海神妈祖本⽇⽣,登⾼意愿在重阳。
众仙苦练修⾏⾝,长⽣不⽼共九天。
在道教⽂化中,九⽉九⽇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九⽇“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天清⽓上扬,浊⽓下沉,地势越⾼,清⽓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升天。
《太清诸草⽊⽅》⽈:“九⽉九⽇,采菊花与获芬松柏脂丸服之,令⼈不⽼。”道家⽆论是服⾷丹药,还是苦练修⾏,其最终的最求是与天地同寿,能长⽣不⽼,⽽长⽣不⽼,在世俗世界是⽆法实现的,只有升上九天,才能与⽇⽉同寿,⽽九⽉九⽇重阳节是升夭的最好时机。
九九重阳这⼀天清⽓上扬、浊⽓下沉,相传轩辕黄帝在这⼀天乘龙升天,张道陵天师也是于重阳节之⽇升天成仙,其妻亦尾随升天。⽆独有偶,东南沿海各地尊崇的海神妈祖也是在这⼀天升天。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与道教九⽉九⽇“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在重阳节成为华夏民族传统节⽇的时候,这种九九重阳“升天”⼜直接演变为重阳登⾼。先⼈们相信九⽉九是神仙升天的⽇⼦,就选择九⽉九⽇登⾼,意图能像那些得道成仙的神仙⼀样,这种美好的愿望溯其源头,是⼈们对长寿的⼀种企盼。
轩辕黄帝乘龙飞天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当第⼀个⿍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透着⾦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轩辕黄帝和⼤⾂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分温和,忽然开⼝对黄帝说:“天帝⾮常⾼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明⼜向前迈进了⼀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黄帝⼀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下⼦就消失在云雾中了。⾂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去。
真武⼤帝功成果满,得道飞升
真武⼤帝⼜称⽞天上帝、⽞武⼤帝、佑圣真君⽞天上帝、荡魔天尊、⽟虚师相、九天荡魔祖师、⽆量祖师等,全称“祖师北极法主真武佑圣灵应真君⽞天上帝”,尊居元和迁校府,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京尊神。
真武⼤帝的形象⾮常威武,其⾝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灵龟,按剑⽽⽴,眼如电光,⾝边侍⽴着龟蛇⼆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童⽟⼥。
道经《太上说⽞天⼤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载:真武⼤帝是太上⽼君第⼋⼗⼆次变化之⾝,托⽣于⼤
罗境上⽆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乃国王之⼦。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吞⽇⽽孕,怀胎⼗四个⽉之后,⽣下⼀王⼦,国王和王后喜爱⾄极,并将他命名为“太⽞”。太⽞很⼩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过⽬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太⽞只想修⾏,且⼀⼼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天下妖魔。⼗五岁辞别⽗母进太和⼭修练。在绝壁的岩洞⾥苦修四⼗⼆年功成果满,于九⽉初九的清晨,得道升天。
张道陵祖师飞天成仙,其妻尾随骗纸
不仅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是在这⼀天乘龙升天的,著名的道教的创始⼈张道陵天师也是在九⽉九⽇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的。“真⼈张道陵,于桓帝永寿⼆年九⽉九⽇,在巴西⾚城渠亭⼭中,太上遗使者持⽟册,授正⼀真⼈之号。”就在道陵被授号的同⼀天,其妻孙夫⼈,与天师在间中云台⽩⽇升天,位于上真东岳夫⼈。2-硝基芴
妈祖飞天成仙,家⼈后会⽆期
⽆独有偶,东南沿海各地尊奉的海神妈祖,也是这⼀天升天。妈祖,名林默,⽣前是福建蒲⽥循洲岛巫⼥,死后被奉为海神,有“天妃”、“天后”等称号。传说妈祖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的。宋太宗雍熙四年秋九⽉⼋⽇,妈祖对家⼈说:“我爱清静,尘世所不乐居,明天九⽇是重阳⽇,我有登⾼的意愿,预告别期。”家⼈却以为重九登⾼是例⾏的事,⽽不知道她是成仙去的。
登⾼成仙,重阳祈寿
升天成仙是⼈们对理想境界的⼀种⽆限追求,成仙,是希望能永远存在⽽不消失,是古⼈对永恒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九⽉九⽇重阳节升天成仙则转化为⼈们对长寿的企盼。
在意象上,重阳登⾼,正是⼈们对⼈⽣不⽼的⼀种追求,所以从魏晋开始,⼈们已经开始把九九重阳与长寿联系在⼀起了。曹巫在九⽉九⽇送钟麟菊花,说:“⾄于芳菊,纷然独荣,⾮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椒⽓,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思⾷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束,以助彭祖之术。”
曹巫重阳赠菊,希望钟怒能借菊之⼒,⾝体健康长寿。道家的升天成仙追求⼈⽣的永续,这与俗世中的⼈追求长寿是⼀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九⽉九⽇登⾼升天成仙,已经内化为九九重阳祈寿。
重阳节拜⽃习俗
农历九⽉初⼀⾄初九为九皇圣诞,民间俗称九皇会。许多道教宫观都会举⾏拜⽃。北⽃九皇在道教中尊称“中天⼤圣北⽃九皇九真延⽣解厄上道星君”等,居垣下北⽃九皇宫。据《先天神后⽃姆元尊⼤道九皇真经》载,⽃姆天尊⼀团神炁,三次超脱,为⽣圣嗣九真,天英、天任、天柱、天⼼、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是为九⼦,皇号九皇。诸⼦洎壮冠乃各修,圆地功⾏俱满,⽩昼冲天受得三清贵职。九皇季分治九州,称居⽅⽒,仁风灏荡,普惠⽣。
青春变成鱼尾纹据《太上北⽃⼆⼗⼋章经》载,若⼈⾄九⽉九⽇夜半⼦时,⾃⾝合家清斋⾏道,清洁素裳冠履,百和名⾹砂素表章,奏拜三三之次,各随愿所陈披宣,北⽃七元君在七元宫中端⽬视之,天宫⾦阙门下,有左右年值⽉值⽇值时值天⼀真官、天官值事,获时与此⼈合奏何事,披露何⾔,疾速判断善恶,定其分数,⽣⼈增加寿算,福禄⾃然,⼦⼦孙孙,代代相承,亡者⽣天,出离苦趣,受⽣善道。
在拜⽃期间,若求名利,随其⾼下,若雪冤雠,送冥府泰⼭府判,送速报司对照,天地⽆私,若有⼀王朝⽃盖之,⼀国
在拜⽃期间,若求名利,随其⾼下,若雪冤雠,送冥府泰⼭府判,送速报司对照,天地⽆私,若有⼀王朝⽃盖之,⼀国四⽅宁静,⼋表来朝,五⾕成熟,果⽊茂盛,万民⽆争,乾坤佑之,星⾠恭敬,若有清静道⼼朝⽃盖之,坊境⽆诸魔难,此⼈虔诚积功,朝拜⼀⼆三年、⼆九之年,九⽞七祖超⽣善国,见存获福。若有不信吾法者,头破七分,绝其命根。
⽃姆元君圣诞
⽃姆元君的圣诞是农历的九⽉初九。据《先天神后⽃姆元尊⼤道九皇真经》载,七元九皇是⽃姆元君先天⼀炁相接⽽⽣。“敬七元者,能使⼈却死延⽣;敬九皇者,更令⼈成仙作佛。若有善男⼥,先礼七元⾼真,复礼九皇⼤圣,其居家住宅,必有⽢露下降,醴泉发⽣,掬⽽饮之,返⽼还童,⾦光罩体。再于九皇位前,⼀周供养,九载⾏持,功成⾏满,跨鹤升空。礼⽃善报,有如是者。
葛仙翁圣诞
农历九⽉初九也是葛仙翁的圣诞。葛洪,东晋丹阳⼈,字稚川,号抱朴⼦,是葛天师葛⽞之侄孙,世称葛仙翁。葛洪⼀⽣著作宏富,《抱朴⼦》有《内篇》⼆⼗卷、《外篇》五⼗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卷,《神仙传》⼗卷,《隐逸传》⼗卷;⼜抄五经七史百家之⾔、兵事⽅技短杂奇要三百⼀⼗卷。另有《⾦匮药⽅》百卷,《肘后备急⽅》四卷等。
历史演变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相传汉⾼祖刘邦的妃⼦戚夫⼈遭到吕后的谋害,其⾝前⼀位侍⼥贾⽒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对⼈说:在皇宫中,每年九⽉初九,都要佩茱萸、⾷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来,忽复九⽉九⽇。九为阳数,⽽⽇⽉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会。”
晋代⽂⼈陶渊明在《九⽇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醪靡由,空服九
华,寄怀于⾔”。这⾥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从此以后,宫廷、民间⼀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期间进⾏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作重九排当”,以待翌⽇隆重游乐⼀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时就开始⼀起吃花糕庆祝。九⽇重阳,皇帝还要亲⾃到万岁⼭登⾼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些地⽅把夏历九⽉初九⽇定为⽼⼈节,倡导全社会树⽴尊⽼、敬⽼、爱⽼、助⽼的风⽓。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初九定为“⽼⼈节”、“敬⽼节”。
2012年12⽉28⽇,中国全国⼈⼤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年⼈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初九为⽼年节。
民间习俗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还有些⼭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种时尚。“晒秋”是⼀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在湖南、⼴西、安徽、江西等⽣活在⼭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房前屋后及⾃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久之就演变成⼀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活⽅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发展⾄今,不少地⽅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九也开始进⼊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每年吸引数⼗万⼈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体的汉族传统节⽇。庆祝重阳节⼀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
重阳节⾸先有登⾼的习俗。⾦秋九⽉,天⾼⽓爽,这个季节登⾼远望可达到⼼旷神怡、健⾝祛病的⽬的。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九⽇时⼈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称花糕、菊糕、五⾊糕,制⽆定法,较为随意。九⽉九⽇天明时,以⽚糕搭⼉⼥头额,⼝中念念有词,祝愿⼦⼥百事俱⾼,乃古⼈九⽉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还作成两只⼩⽺,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概是⽤“点灯”、“吃糕”代替“登⾼”的意思,⽤⼩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
重阳⽇,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称菊花节。农历九⽉俗称菊⽉,节⽇举办菊花⼤会,倾城的⼈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成分,晋代葛洪《抱朴⼦》有南阳⼭中⼈家饮⽤遍⽣菊花的⽢⾕⽔⽽益寿的记载。重阳
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帝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在明代⾼濂的《遵⽣⼋笺》中仍有记载,是盛⾏的健⾝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叫做茱萸节。茱萸⼊药,可制酒养⾝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味浓,有驱⾍去湿、逐风邪的作⽤,并能消积⾷,治寒热。民间认为九⽉初九也是逢凶之⽇,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们称为“辟邪翁”。
青衣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97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重阳   重阳节   菊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