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概论
绪论
三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2.什么是“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 ?
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三种含义是延伸出来的。
1.  自然界的本性、本质或规律——自然观自然观
2.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时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
3.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产生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1、研究对象
(1)自然界————客体(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主体(3)科学技术———中介)科学技术———中介  2、研究内容
(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石英岩
• 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 • 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 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2)科学哲学)科学哲学
• 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
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 (3)技术哲学)技术哲学
•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
高技术的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价值
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
•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及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问题;
•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具体如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诺贝尔奖与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等
问题);
• 科学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科学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
• 科技全球化的特点、趋势与影响;
• 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及科技伦理问题(如克隆人、转基因食品问题及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等问题)。  3、学科性质与地位
•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
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因而自然辩证法是正在形成的科学
技术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论研究中的应用。
(1)在认识层次上,)在认识层次上,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  (2)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
四、自然辩证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自然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区别
(1).自然哲学直接面对自然界做出判断,自然辩证则以科学为基础(中介),通过概括总结分门自然科学所提示的特殊规律来提示自然界与自然科学的普遍的发展规律。
(2).自然哲学所依靠的手段是直观、猜测、虚构和思辨的方法。而自然辩证法依靠概括总结当代自然科
学的成果(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基本粒子理论、大爆炸宇宙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理论、混沌理论……),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演化的图景。
(3).自然哲学以建立绝对的“自然”为目标;而自然辩证法赞成把“体系”打烂抛弃在一边。打烂抛弃在一边。
(4).自然哲学包罗万象,自然哲学包罗万象,坚持用自然科学的内容充作自己的内容。坚持用自然科学的内容充作自己的内容。坚持用自然科学的内容充作自己的内容。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辩证的自然观与自然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辩证的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之间应当是普遍与特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以前者取代后者。
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都把科学当成研究的对象,都要研究: 
●自然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的本质;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科学理论的结构、发展模式…
▲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就哲学根本观说,西方科学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是根本对立的。它们或者不论
什么是自然观?什么是自然观?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浓缩为观点
凯里学院图书馆(抽象思维);展开为画面(形象思维)。如,自然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自然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创造的,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创造的,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创造的,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还是变化莫测的,规律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等等。
自然观并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简单地、被动地临摹的结果,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条件下,自己的认识观念框架去主动地同化和重新建构自然界图景的结果。
一、自然观的分类
1、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
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
2、分类的思想方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上述分类。自然观从根本上来
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基本要素:观念/行为模式。行为模式。
(1)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是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之后,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恐怖和对社会是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之后,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恐怖和对社会中享有主权(司法与决策权)的集团的恐怖在观念上的反映。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生产力因素是最基本的,因为对自然界的认识要通过科学来实现,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当然,有时也受到政治条件对自然观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生产力的水平。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古代,人们的活动圈相当狭小,接触的事物也相当有限,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局限在生活所及范围之内。在他们观察视线之内的是那些能提供食物的土壤、树木、河流以及能提供温暖和光亮的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等。他们面对自然灾害除了害怕和躲避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们对自然界十分敬畏,把自然界看成是对人类命运的主宰者
(2) 哲学的自然观: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求一套统一的观念范畴,用以解释
各种自然现象、评价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3) 科学的自然观:到了近代,人类文化开始步入以科学为主旋律的时代,科学逐渐成为一种独
立的文化体制,形成以科学为背景的自然观。例如:“大爆炸宇宙论”…等等。
哲学的自然观
1、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3)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观→(4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现代科技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
随着农业生产的出现和渐渐普遍化,文明开始产生。正如丹皮尔在他的《科学史》中所说:“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河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河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文明的诞”文明的诞生,农业的出现,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关注天文、地理、水文等现象,并在一些哲人那里开始思考关于自然界的哲理性问题。如,泰勒斯的世界万物由水组成的说法,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世界的本源,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人的原子说,中国的元气说,中国的五行说关于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可以相互转化,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
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活火”,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猜测“人是由鱼变成的”等都代表了一种对自然界的看法,是人类最早的自然观。这样的自然观来自古人的猜测和思辨。在今天看,这些观点显然不正确,但与那些害怕自然界或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界的观念相比较却有其合理的地方。例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认为,“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是多种多样的,在大小和形状上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物质的不同特性是由于具有同一终极性质的质点在大小、形状、位置和运动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在石头和铁中,原子只能颤动或振动,而在空气或火中就能在较大距离中跳跃。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还认为,原子在无限的空间中向西面八方运动,互相冲击,引起了直线运动和转动,组成元素,开始形成无数世界。由此可见,在远古的文明中,在古希腊那里,已经开始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运动体的世界,这似乎与现代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这一观点很接近。但是在古希腊,运动是建立在活力或灵魂之上的。古希腊的“思想家把自然中心灵的存在当作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他们设想,心灵在他所有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人类事务还是别的)中,都是一个立法者,一个支配和调节的因素”。
总之,我们可以认为,以古希腊思想家为代表的自然观,已经超出了文明之前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这种自然观,把世界看成是由物质和灵魂两大块共同组成的,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古希腊的自然观是建筑在直感、类比和猜测的基础上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直感”,是托勒密认为太阳在围绕地球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把自然界与个体的人之间的类比,得
出了自然界是由理智的集体的论断。把自然界与个体的人之间的类比,得出了自然界是由理智的集体的论断。“个人首先发现了自己作为个体的某些性质,于是接着想自然也具有类似的性质。通过他自己的内省工作,他开始认为他自己是一个各部分都恒常的和谐运动的身体。为了保持整体的活力,这些运动微妙地相互调节,与此同时,他还发现自己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身体的精神,于是作为整体的自然界就被解释成按这种小宇宙类推的大宇宙。” (参见:《自然的观念》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亚里士多德在此自然观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力学体系,他和他的继承者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出力、运动、位置、致动、受动等与力学知识有关的概念,但是在考察运动时,把一切物体运动与动物机体的运动直接类比,成为一种机体论或目的论的力学。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体系,成为古希腊自然观的重要支撑。
(1)思想方法:
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主义哲学,属于欧洲
思维,为信仰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天使吃什么?”“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复活时,是青年还是老年?”“鼹鼠有没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烦琐空洞的抽象议论。
(2) 目的论:世界万物在始动者的推动下运动而服从于造物主的目的。
用目的或目的因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人化,把目的这个只为人的活动所固有的因素强加给自然界。目的论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都是神的目的所安排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外在的目的论的早期代表,到中世纪则为宗教神学所利用和发挥,成为宗教神学的核心思想。内在的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必然性存在于目的性之中,进而把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是比必然性更高的原则。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内在的目的论的奠基者。 (3) 地心说:这是统治人类思想达1500年之久的一种关于太阳系的几何表示法。它认为大地是球形,居于宇宙(太阳系)的中心不动,天体绕地球旋转,这是最早的被神圣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4、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机器的自然图景)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崛起于欧洲的中南部。在古代,这一地区既没有东方古国那样光辉的科学成就,也没有古希腊那样令人赞叹的文化遗产。相反,在漫长的中世纪,这一地区的生产发展迟缓,教会统治严酷,
科学文化一直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是,15世纪后欧洲社会从这里开始了一系列深刻而巨大的社会革命,这就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准备了社会历史的前提条件。
A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B 、开拓市场的需要是改变人们世界观的途径
C 、伴随着欧洲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也展开了一场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的“文艺
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宗教神学,把科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把个人从封建专制下解放出来,成了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提倡理性主义,用人的理性、用科学的权威对抗教会的权威,并把理性、科学、人道视为三位一体的东西,这种新的世界观对于摧毁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就是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古典资产阶级哲学。阶级哲学。
(2)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开普勒开普勒
⑴ 哥白尼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人类精神解放的奠基者”,《天体运行论》:“日心说”“日心说”  (观察方法、数学方法)察方法、数学方法)
⑵ 布鲁诺布鲁诺  G ·Buruno 1548~1600:“科学的殉道者”“科学的殉道者”
《论无限宇宙与世界》:“宇宙无限论”“宇宙无限论”  自然主义、逻辑推理。自然主义、逻辑推理。
神圣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种宇宙体系的对话》:自由落体定律、自由落体定律、运动相对性原理、运动相对性原理、运动相对性原理、使用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使用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四个卫星。(观察方法、数学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推理方法)
⑷开普勒⑷开普勒  J ·kepler 1571~1630:“天空法律制定者”“天空法律制定者”图像识别系统
《宇宙的奥秘》、《宇宙的和谐》、《新天文学》、天空行星运行的三定律。
(3)牛顿经典物理学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牛顿牛顿  I ·Newton 1642~1727:科迅网
“‘天上—人间’两个力学世界的统一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运动三定律,(公理化方法,演绎方法。)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对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
(4)形而上学自然观
A .基本观点: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推动。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然不同的存在者。
B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
C .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内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D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的原因:
第一,第一,  当时自然科学的总体水平不高,各门科学的发展没有超出力学的水平。因此,经常用牛顿的机械
力学框架来看待自然界及其中的一切事物。(牛顿的科学研究四法则-与他的思维方式特点。)
第二,第二,  问题(1)
:牛顿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核心观点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机械性-只有位置,动能势能传递,而无变化多样性,因此,“自然界绝对不变”。静止性—惯性定律:“静者恒静,动者恒动”,万事万物彼此在空间中孤立,静止地排列,没有时间上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历史。所以,自然界的运动需要超自然的外力做“第一推动”没有时间上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历史。所以,自然界的运动需要超自然的外力做“第一推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3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97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自然界   科学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