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2015,济南)

·专家共识·
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2015,济南)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医师分会,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分会
通信作者:李玉亮(E-
mail :lyl_pro@163.com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均居癌症发病率和死因之首,全球每年发病约2500000人,死于肺癌者每年
超过1600000人[1]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形势更加
严峻,据《2012年中国肿瘤年报》报道我国肺癌年发
病率为57.63/10万,肺癌年病死率为48.87/10
万[2]
。外科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主要手段[3]。但是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行手术切除。这部分患者在传统的放化疗中获益有限,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方法
应运而生,包括局部消融、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
等。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
用于肺癌的,每年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4 6]
。肺部转移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已证
实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也可以有效地肺部转移瘤
[7 10]
。为了融合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理念并与国际接轨,推动我省临床肿瘤微创技术的发展,提高
肺部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的水平,加强省内各医院肺癌微创诊疗专业之间的交流,更好地规范放
射性125
ips细胞
I 粒子植入肺部恶性肿瘤的操作技术,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医师分会、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制定了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的概念
放射性125
添花核心
I 粒子植入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范畴,是放射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
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
手段。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放射性叠氮化钠
125
I 粒子能以27 35keV 能量发射出γ射线,半衰
期为60.2d [11]
月亮为什么是红的。γ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 15mm
内肿瘤细胞的DNA ,干扰肿瘤细胞DNA 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肿瘤的目的。
2植入方式
2.1
影像引导经皮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的影像引
导技术有CT 、
MR及超声等。CT 是肺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最常用的引导技术,其次是MR。对于用超声能观察到全貌的靠近胸壁或与胸壁粘连的肿
瘤,可以用超声引导。2.2
电子支气管镜
主要用于:①早期中央型肺
癌;②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12]。2.3开胸主要用于:①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
②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3放射性
125
I 粒子植入的原则
3.1
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
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即在胸外科、呼吸
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
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3.2
经皮穿刺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术前须应用计划系统(TPS )制定计划。基于患者CT 图像
(肺窗)制定计划,同时注意危及的器官。粒子活度一般选择0.5 0.8mCi ,处方剂量应为110 160Gy [13]。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和等剂量分布图进行剂量评估。3.3CT 引导下根据TPS 计划植入粒子。
3.4双侧病灶应分侧、分次。
3.5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强化CT ,之
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建议有条件者,可应用PET-CT 进行随访。
4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肺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1适应证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②拒绝行外科手术者;③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
术者;④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或进展的患者;⑤其他抗肿瘤后进展的患者;⑥功能状态评分(PS )≤2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
1
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6期
4.2禁忌证因为肺恶性肿瘤患者对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除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以外,肺肿瘤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绝对禁忌证较少。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肺恶性肿瘤的禁忌证:①病灶周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没有很好控制者,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破溃。②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50ˑ109/L和凝血功能严重紊乱者(凝血酶原时间>18s,凝血酶原活动度<40%)。抗凝和(或)血小板药物应在粒子植入前至少停用5 7d。③粒子植入病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没有很好控制者。④肝、肾、心、肺、脑功能严重不全者,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者,严重全身感染、高热(>38.5ħ)者。⑤PS评分>3分。
5术前准备
5.1患者的评估及影像学检查要通过认真复习病史、体格检查及近期的影像资料来评估患者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适应证。适应证的选择建议多学科共同讨论做出决定。胸部强化CT(1周内)为
前评估的关键影像学检查,通过CT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重要脏器、血管、气管或支气管的关系。完善相关分期检查,有条件者建议行PET-CT检查排除或发现远处转移。
5.2制定计划将胸部强化CT(1周内)导入TPS计划系统,勾画临床靶体积(CTV),通过计划系统计算达到处方剂量即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条件下,所需的粒子数和活度。计划靶体积(PTV)包括CTV外放1cm,同时勾画肿瘤周边危及器官。根据计划订购125I粒子[14]。肿瘤与血管关系密切时,应行增强CT扫描。肿瘤伴有明显肺不张的情况下,推荐使用MRI或PET-CT,便于标出靶区。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剂量评估。
5.3各项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生化、病毒系列、血糖、肿瘤标记物、血型等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等。
5.4病理检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前行经皮病灶穿刺活检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5.5药品及监护设备准备术前准备麻醉、镇痛、镇咳、止血、扩血管、降压等药物、抢救药品及设备。5.6患者准备患者及家属(被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局部麻醉前4h禁食,全身麻醉前12h禁饮食。手术区必要时备皮。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口服镇咳剂。6操作流程
6.1体位固定与麻醉根据患者的状况,采用合适的体位并固定(建议采用真空负压垫),可以采用静脉全麻或局部麻醉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据手术部位消毒术野,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6.2粒子植入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进行,常规层厚0.5cm扫描,确定肿瘤部位,并在体表标记范围,根据TPS计划,选择相应肋间隙作为穿刺植入平面,并确定进针位置、角度和深度,无法避开骨骼阻挡者,可采用粒子植入辅助技术(包括骨打孔、人工气胸等),在CT的引导下将粒子针穿刺入瘤灶预定位置。亦可平行进针,应用模板进行粒子植入。重复CT扫描提示粒子针穿刺到位后,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插植粒子针时,间距一般为1 1.5cm,粒子针一次性插植完成或分层插植,进针至肿瘤远端边缘后,应用粒子植入器以等间距退针方式将粒子植入肿瘤。植入的粒子与大血管的距离应≥1cm,与脊髓的距离≥1cm。粒子植入过程中,及时进行CT扫描,确定已植入的粒子是否符合计划,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正。植入完成后,进行全肺CT扫描,确定各层面植入的粒子分布及粒子数,如有粒子稀疏或遗漏,应立即补充植入,以满足术前计划的剂量要求。同时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必要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将术后CT图像输入TPS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验证。
6.3粒子植入术中监护手术过程需要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呼吸、疼痛、咳嗽、咯血等情况,并对症处理。禁欲主义
6.4术后处理患者返回病房过程中,由专人护送,手术部位遮盖0.15 0.25mm铅当量的铅单。术后心电监护、吸氧至病情平稳。术后24h复查胸片或胸部CT,观察有无继发气胸、血胸或粒子移位。置放胸腔闭式引流者常规进行胸腔引流瓶护理。
7并发症及处理
7.1气胸少量气胸,患者无症状时,可继续观察。当肺压缩量超过30%时,患者症状严重时,一般需置放胸腔闭式引流。
7.2出血①肺出血: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血凝酶、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静推或静脉滴注处理,必要时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②血胸:主要原因为穿刺针损伤肋间血管、胸廓内动脉、肺内血管,血液沿针道流入胸腔。如出血量较大(>500 mL),此时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行动脉造影明确责任血管,栓塞出血动脉,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变
2
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6期
化,同时加快补液速度。③粒子移位和迁移:粒子在术后可发生移位,迁移至远端细支气管、脱落游离至胸腔,可严密观察。④感染:及时抗感染。⑤局部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⑥其他少见并发症:如肺栓塞、空气栓塞、针道种植、神经损伤等,需个别特殊处理。
8随访及疗效评估蝽卵
8.1术后局部疗效评估参考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版[15]。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靶病灶直径之和比基线水平减少至少30%。疾病进展(PD):以整个随访过程中所有测量的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相对增加至少20%(如果基线测量值最小就以基线值为参照);除此之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至少5mm(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也视为疾病进展)。疾病稳定(SD):靶病灶减小的程度没达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没达到PD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时可以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作为参考。
8.2临床疗效评估在判断局部疗效的基础上,定期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记录患者1、2、3、5年的生存情况。
9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准入和放射防护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准入和放射防护参照《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7号及《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
参与制定本共识的专家:李玉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叶欣(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袁双虎(山东省立医院放疗科);曹贵文(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韩明勇(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刘勇(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王静(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尚建强(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介入科);谢印发(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杨霞(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彭忠民(
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胡效坤(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朱健(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王永正(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张开贤(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王武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
主审:张福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俊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中心)
参考文献:
[1]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赫捷,赵平,陈万青.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3-16.
[3]Sco WJ,Howington J,Feigenberg S,et al.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tage I and stageⅡ.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7,132(Suppl3):234-242.[4]张福君,李传行,吴沛宏,等.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局部晚期肺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6(47):3272-3275.
[5]李玉亮,王永正,张福君.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老年中心型肺癌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818-1820.
[6]焦德超,张福君,陆郦工,等.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肺恶性肿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3):190-193.
[7]Jiang G,Li Z,Ding A,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iodine 125interstitial implant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lung cancer[J].Indian J Cancer,2015,51(Suppl2):9-12.[8]张福君,吴沛宏,顾仰葵,等.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肺转移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9):906-909.
[9]张亮,范卫君,黄子林,等.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微创[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9,15(3):224-228.
[10]周琨,吴沛宏,张福君,等.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的短期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
(4):235-237.
[11]王俊杰,庄永志.放射性粒子近距离肿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3(3):187-191.
[12]DuRand IA,Barber PV,Goldring J,et al.Summary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advanced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flexible bronchoscopy in adults[J].Thorax,2011,66(11):1014-1015.
[13]王俊杰.放射性粒子肿瘤临床应用规范[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3.
[14]王俊杰,袁慧书,王皓,等.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肺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2(2):119-121.[15]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gaerls J,et 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visedRECIST guideline(version
1.1)[J].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6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93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粒子   治疗   植入   肿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