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多见于后循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
(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栗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晕阙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侧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
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O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In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IV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1级;中度:IIIII级;
重度:IVV级。
(-)征候诊断
(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食少便澹,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疼,其势较据,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弟,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胱白,抓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循,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6)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身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三、方案
(-)中医辨证
1、风痰上扰证
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端粒和端粒酶半夏9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15g茯苓18g
竹茹12g石菖蒲12g郁金12g砂仁9g≡t30g
生姜3片大枣3枚川萼12g丹参15g甘草9g头晕头胀,多寐,苔腻者,加蕾香、佩兰、石菖蒲等醒脾化湿开窍;呕吐频繁,加代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皖闷、纳呆、腹胀者,加厚朴、白蔻仁、砂仁等理气化湿健脾;耳鸣、重听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等通阳开窍。
2、阴虚阳亢证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怀牛膝15g、代赭石15g、生龙骨15g、生牡蛎船舶系统工程部15g、生龟板15g、生白芍12g、元参12g、天冬15g、川楝子12g、生麦芽30g、茵陈弹性蛋白酶12g、甘草6g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加黄柏、知母、地骨皮以清相火;腰膝酸软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何首乌等以补益肝肾;兼痰热者,加天竺黄、瓜篓、胆南星以清热化痰;心烦失眠者,可加珍珠母、夜交藤以镇心安神。
3、肝火上炎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钩藤12g石决明18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5g山桅IOg黄苓9g坤草12g茯神15g
夜交藤15g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若见阴虚较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较为明显者,可选生地、麦冬、玄参、何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肾之阴。若肝阳化火,肝火亢盛,表现为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暴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选用龙胆草、丹皮、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以通腑泄热。眩晕剧烈,呕恶,手足麻木或肌肉困动者,有肝阳化风之势,尤其对中年以上者要注意是否有引发中风病的可能,应及时,可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镇肝熄风,必要时可加羚羊角以增强清热熄风之力。
4、痰瘀阻窍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12g川萼12gg红花9g胆南星12g、半夏9g、枳实12g、茯苓15g、陈皮12g、石菖蒲15g、竹茹15g、丹参超级兔子200815g、桃仁12g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牛膝15g红枣10枚鲜生姜3片老葱3根冰片0.1g黄酒1盅。
若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证者,重用黄黄,以补气固表,益气行血;若兼有畏寒肢
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若天气变化加重,或当风而发,可重用川茸,加防风、白芷、荆芥穗、天麻等理气祛风之晶。
5、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g、黄黄15g、当归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川苟12g、熟地黄15g、生白芍15g、肉桂12g、枸杞子15g、怀牛膝15g、炙甘草9g
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易于感冒,重用黄芭,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脾虚湿盛,泄泻或便澹者,加惹松仁、泽泻、炒扁豆,当归炒用健脾利水;气损及阳,兼见畏寒肢冷,腹中冷痛等阳虚症状,加桂枝、干姜温中散寒;血虚较甚,面觥白无华,加熟地、阿胶、紫河车粉•(冲服)等养血补血,并重用参黄以补气生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2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92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眩晕   耳鸣   发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