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一千英亩》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一千英亩》
作者:黄明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躁动的山野年第03
        内容摘要:人类对自然的掠夺甚至破坏,对物质财富和利益的盲目追求,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灾难。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解读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典作品的解读打开新的视角,也为当代生态危机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一千英亩》山东辱母案例分析 生态危机
        ·斯迈利是美国当代很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其代表作《一千英亩》分别荣获199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斯迈利通过讲述一个美国西部农场的人们为攫取更多的资源与自然和他人争夺的故事,向人们阐释了深刻的生态思想。本文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解读, 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尤其是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造成的污染与恶化予以关注,为当代生态危机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唤醒人类的忧患与拯救意识。
        产生于20世纪kpa70混合交换年代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福斯特与奥康纳,加拿大的阿格尔与莱斯,法国的高兹等人。此理论的基本特点是球面滚子轴承通过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阈,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本的全球权利关系同当代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资本的全球权利关系,建立一个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1]1)。
        在小说《一千英亩》中,爱荷华州泽布伦县农业社区中的人们对自然持有不同态度。库克家、克拉克家和斯坦利家对土地都怀有一种占有性的热爱,他们对土地的扩张性经营构成了一种物质至上的主流意识,多数社区居民的荣辱和价值观都建立在农场经济的繁荣和衰败上。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核心论证了资本与生态的对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人们奔波于物资的诱惑,向自然掠夺生态资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9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