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国际化

迈向国际化、多元化与特化的高水平大学
——苏州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摘要: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纲领,具有文化建构、目标导引的重要价值,对一所大学的发展有着深远而全局的影响。苏州大学始终将办学理念的凝练和实践创新作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过程,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国际化、多元化和特化办学,办学效益和社会贡献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托姆布雷关键词:办学理念;国际化;多元化;特化;高水平大学
桃花岛奇遇
一、办学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大学发展的意义黎元江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办学的理性认知, 即要把这所大学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成这样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纲领、思想体系和教育哲学,反映着一所大学办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对大学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等大学办学发展基本问题的概括性论述。
办学理念一旦形成、承继下来,并为大学全体成员所认同,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全局的影响,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一是具有文化建构的功用。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有一个核心理念, 它处于文化体系的中心, 构成该文
化的深层内核,决定该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大学的文化系统中, 办学理念就是其灵魂与核心, 办学理念集全校智慧的结晶,把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原则等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张哲源
药绘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重点专项规划课题(编号2008-03-L056)
其二是具有目标导引的功用。办学理念是从实践出发对未来办学应达状态的设想和期待,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理想性,反映着办学的取向和追求, 而这种目的性与理想意图引导着学校运行的全过程, 起到了学校发展的指向标的作用。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均致力于“追求学术性, 培养有教养的人”,正是在此理念指导下, 两校开创基础研究、学院制、导师制等, 培养了大批全球精英人才。
二、苏州大学办学理念的承继与创新
苏州大学主要前身之一的东吴大学在建校之初即确立了“注重学业,培养品格,树立优良学风,提倡服务精神”的办学宗旨。1927年,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就任后致力于培育身心、学养与品德皆臻健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注意引进西方大学的教学标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业、品格、服务精神并重,构成了东吴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具有重要的地位。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
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在江苏师范学院的程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夯实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江苏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为满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紧迫需求,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师范学院改办为苏州大学。随后我国最早成立的蚕桑专业高等学府——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以丝绸和艺术为特的苏州丝绸工学院,以核医学和放射医学为品牌的苏州医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学科结构互补的四所院校合并,使苏州大学完成了从单一师范院校向以文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再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近年来,苏州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为己任,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深化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各领域改革,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6年,学校以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当今时代,在高等教育全球化、信息化、大众化的浪潮冲击下,国内外高校间全方位竞争加剧,作为一所百年历史的地方重点大学,苏州大学要保持长青的活力,就必然要在继承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理念的创新,寻一条符合自身定位和时代使命的发展路径。苏州大学始终将办学理念的凝练与实践创新作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过程,就“建设什么样的苏州大学、怎样建设苏州大学”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开展师生大讨论,专题召开了发展战略研讨会,科学制定了《十一·
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愿景,初步形成了包容学校办学理念的基本精神,其具体内容是,第一,提出了“立足苏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办学定位,第二,树立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导向,第三,明确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创建目标,第四,实施了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特名校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予以着重考量和重点突破。
1、国际化办学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正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强调“国际合作和交流是促进全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阿特巴赫也指出:“毫无疑问,未来国际化将继续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为地方大学要成功走出有区域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树立了“以国际知名推动国内一流”的
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前沿为行动目标,妥善处理好国际战略与本土特的关系,外向扩展与内涵建设的关系,逐步实现了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者为主角、学生为中心的国际交流机制与格局,实现学术交流与管理交流水平的并重提升。
2、多元化办学
随着高等教育传播与创造知识的社会价值不断上升,社会中日益繁多的利益主体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价值期待和消费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必须多元化因应,要求高校明晰各自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和类型,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客观条件,明确角,准确定位。
作为一所地方大学,苏州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办学中又必然要着眼和强化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我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为主旨,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既培养精英人才,也培养大众化人才,并试行了完全学分制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在科研领域,学校确立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从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面向地方经济市场两个方面进行学科定位:既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又面向地方经济市场;既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又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并不断以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来推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3、特化办学
综观世界一流大学.虽然并非所有的学科都居于一流,但总在某一领域独具特。特是大学的生命线,有特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因此突出特、形成优势、提升水平,始终是办学中不可
忽视的重要战略。
苏州大学牢固树立一流大学也是特大学的理念,坚持以特谋发展。大力弘扬各前身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于一体的通识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极引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扎根苏南深厚的经济、社会、文化沃土,服务江苏“两个率先”进程,全面提升海内外的辐射力、贡献力和影响力,构建了学校与地方及行业深度渗透、全面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了学校、地方、行业的协同发展,在丝绸、国防、体育、吴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和优势。
三、苏州大学办学理念的实践与成效
科学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和相关发展战略的施行,有力促进了苏州大学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一,充分拓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层次和影响力。
苏州大学借助苏南地区国际制造业集聚的优势,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不断拓宽交流合作领域,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1-2-1”、“2+2”“3+2”等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国王氏基金会资助下,苏州大学自2004年起举办了开国内法学教育先河的“中美欧法律暑期学院”。在诸种真实的商业场景中,突出互动环节,展开模拟谈判和问题解决,全面促进学生国际素质的提高。
苏州大学目前已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多家海外教育机构联办高等教育文凭合作项目。学校聘请了数十位外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营造优秀的学术气氛,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
产品质量法全文苏州大学目前各类在校外国留学生达1500余人,成为江苏省接受留学生数量最多的高校。2004年,韩国大真大学苏州分校落户我校,开创了留学生教育的全新形式、全新载体。同时,留学生的层次
不断提升,2004年开始面向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招收医学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印度驻沪总领事齐湛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苏州大学还努力探索走出国门、国际办学的路径,2007年与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孔子学院”,目前正积极筹建老挝万象-苏州大学。
第二,有效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科技需求。
近年来,苏州大学主动适应苏南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保老、改特、创新”的原则对专业布局进行调整,与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共建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金螳螂公司合作成立金螳螂城市建设学院,与摩托罗拉等十家在苏通信电子类企业联合成立IT 专业企业指导委员会,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无线通信幅射测试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建成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360余个,着力提高学生的
应用创新能力。据统计,我校近五年毕业生60%以上在苏南地区就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德才兼备、素质领先的新江苏建设者。
我校在科技研发中坚持以区域科技需求为主攻方向,走出了一条校地合作双赢共进的科技创新之路。先后与苏州市、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东南大学、中科院纳米研究所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学术大师+创新团队”的人才集聚和团队建设模式,依托“苏州光谷”和苏州大学科技园,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依托我校科技成果成立的、包括苏州工业园区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大维格公司等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0余家,产值稳居江苏高校第二位,拉动地方和行业产值数亿元。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加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索。与苏州市共建了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为“和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04:1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9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办学   发展   大学   学校   理念   国际   地方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