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形成、解决的原则、思维与方法

出处:
1.《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美】保罗·瓦茨拉维克    约翰·威克兰德    理查德·菲什<著>
2.《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日】高杉尚孝
3.《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
【中】金观涛    华国凡<著>
一、理论和实践的观点(基本观点)
1.1  问题解决的哲学基础
问题的出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存在一组基本矛盾:变与不变窦蔻
各种文化都存在这种诉诸于经验的哲思
“变得愈多,愈是不变。”——法国谚语
塞翁失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变与不变的性质虽然表面上完全相反,但需要放在一起考虑,彼此间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人的知觉和思想都是相对的,必须通过比较和对照才能运作。
1.2  “解决问题”的基础认知
1.所谓“问题”,就是有其解决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课题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2.所谓“解决”,就是具有不可逆性的行为/结果,即做了便难以撤回。
3.“问题”的本质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其落差的大小反映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4.“问题”的基本类型:
o“恢复原状型”:原有状态为期待状态,应予以恢复。
o“防范潜在型”:现状良好,应予以维持,搁罢不管会发生不良状态。
o“追求理想型”:现状无碍,但追求更好的境界。
5.解决问题的作业流程:
o发现与期待产生落差的Problem。
o选定作为具体课题的Question。
o到作出解答的Answer。
1.3  解释“问题”的内涵
这里引用数理逻辑领域中两个抽象而普遍的理论用以说明
1.论(Group Theory)
根据论,“”具有以下特征:
      a.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成员所组成,不考虑成员的实际本质,内成员可存在组合,即存在某一种可能的内在状态转成
         另一内在状  态的一种变化。
         允许之内产生无数的变化(可存在无线多的),但任何成员或成员的组合,都无法置身系统之外。
      b.内成员可以各种不同顺序来组合,而组合的结果仍然不同。过程的变化,不一定带来结果的变化。
      c.每一个皆包括一恒等成员,其特征为:任何一位其它成员与该恒等成员结合,其结果仍为该成员本身,即某成员可能有所
         行动,但却不造成任何改变。
      d.内每一成员皆有其相对或相反成员,任一成员跟它的这个相反成员组合,结果为恒
等成员。
论基本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架构,借以思考变与不变互相依存的奇特现象。
但需注意:论无法为我们提供解释那些超越某既定系统或某参考架构的变化。
dantax
2.逻辑类型理论
“凡涉及某集合的全部成员者,必定不是该集合的一员。”
成员组成整体(种类),但种类≠成员,在系统论的观点里:整体不是且大于部分之和。
400万人口与单个个体,不是简单的数量区别,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涉及个体间互动的种种系统。
方法(method)指的是一种科学的程序
方法论(methodlogy)则属于一个较高的逻辑类型的概念,本身为一种哲学探究,研究的对象是各种不同学科所使用的各种方法。
方法论是一种“后设”方法,类似于语言学(语法,词汇,语气,修辞)与特定语句的关系。
“变”强调的是一种“后设”变化,即脱离了原有层次在更高逻辑层面的变化。“变”就是提供了一个跳出系统之外的方式。(匀速到加速的过程)
逻辑层次必须严格区分,以免矛盾混淆
“变”的含义:状态/运作方式的变化,低级层次向高级层面需要“变”来实现。
论提供了“第一序改变”的模型:一种改变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而系统本身维持不变;任何内特征,或者特性间组合都无法产生“第二序改变“。
逻辑类型理论则说明,存在另一种改变,改变了系统本身,即”第二序改变“,这也是我们解决各类”人事“问题追求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变与不变与第二序改变层次上的变化并不冲突。
dv观察例:9个黑点,要求笔不离纸地以四条直线将之连接起来。
                       
解决之道的发现在于尝试者自己关于这些黑点的”假设“进行验视,而不是这些黑点本身。
很多人在解决过程重,都采用了一个前提:解题的关键一定发生于正方形内部。
而解决问题,实现第二序改变的关键就在于:冲出范围,而非画地自限。
第二序改变只有在由第一序改变的观点,亦即从系统之内来看,才是不可预测、突然的、不合逻辑的。
求变之道:
跳出已有框架审视框架内问题
引入外部变量重新结构/影响问题   
二、问题的形成
2.1脱胎于“控制论”的常规思维
作为控制过程的几个特点:
被控制的对象必须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某一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未来有哪些可能性,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
人们能在这些可能性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才谈得到控制。
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称为这个事物的可能性空间。(控制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它一定的可能性空间。
事物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即事物的矛盾性。这也决定了事物的可能性空间至少面临着肯定自身和否定自身两种状态。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或事物的不确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控制,归根结底是一个在事物可能性空间中进行有方向的选择的过程。
一切控制过程,实际都是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了解事物面临的可能性空间是什么。
在可能性空间中选择某一些状态为目标
控制条件,使事物向既定的目标转化
绝大多数控制过程,人们并不是把事物的可能性空间精确地缩小到某个唯一的状态,而是只把可能性空间缩小到一定的范围就达到控制的目的了。如果任何控制过程都想以某个唯一状态为目标,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使控制失灵。
控制能力:控制前范围与控制后范围的比值。
随机控制中,不断扩大和改变探索范围是很重要的。
所谓一个选择者具有记忆力,就是指,凡被证明不是目标的状态就不再作为选择对象这些状态将从下一个可能性空间中排除出去。
无论随机还是有记忆地控制,都必须注意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本身是否存在着陷阱。即不要优先尝试可能削弱我们控制能力的状态。而很多时候,陷阱正是由控制手段造成的。
共轭控制:控制对象,感受器,效应器,控制对象。
借力使力,借助工具。
负反馈,累积有限的控制能力,从而扩大了控制能力。负反馈是一种趋向目的的行为,当一次控制能力不能达到目标时,可以用负反馈调节放大控制能力。
正反馈,偏离目标后就会持续地偏离目标,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变化(甚至在成长和发展的某些层面)的推动者,通常是基于某种常态的偏离。
无论偏离现象是什么,只要利用其对立者,即可得到所要的变化。
如果单一行动不足以改正偏离现象,只要持续加强同一行动,终将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以上对于变化、控制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系统内部的静态模型,不能解决很多实际动态(博弈)问题。
“问题”一旦存在,一方面可以视为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被描述成每况愈下的。
必须注意的是,在实际问题中,特别是涉及多对象的博弈问题,解决方法经常会成为新的问题。
例:在一块据推算至少有三千年历史的巴比伦泥板上写道:
          “今天的年轻人真实坏到了极点,他们邪恶,不信神而懒惰。他们根本比不上从前的年轻人,他们根本不能保存我们的文明。”
四川电信赵麦庆“代沟”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想填平代购。此时,这种想要解决的态度以及解决的方式沦为了“问题”。
常规思维中利用其对立者加以恢复常态的作法。在控制论上,只是“负反馈”理论的运用,可以使一个系统重新获得并维持其内部稳定。
通俗来说,那叫“抵消”。不适用于作出“第二序改变”。
2.2区分“困难和“问题”
在众多的多对象博弈问题中,解决的关键在于系统结构本身是否发生变化,而这一目标必
须在实现第二序改变的层面上才能实现。必须发生在“控制论”中提出的阶段性供你变化。
如果只是在努力促成第一序改变。其结果不是使应解决的问题恶化,就是使解决方案实际上变成了新的问题。
什么是“困难”
什么是“问题”
需要区分清楚
当我们谈到“困难”时,这指的是一种“不可欲”的状态,可以通过一般的行为(第一序改变类型,暖气对寒冷,想吃糖——吃糖)来解决,不必运用解决问题的特殊技巧;或者,我们更常指的是一种不可欲而相当普遍的生活状态,因为无解(至少目前如此),所以必须接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9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问题   控制   解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