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素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素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姓名:李明勇   学号2008110588   学院专业:儿科学院烧伤整形外科
 
摘要: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他们大多数受过先进的高等教育,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多维度的科学素质,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能把握研究方向的社会意义.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改革之路。
关健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素质,高等教育,改革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始,诺贝尔奖获得者至今还没有一位中国人的名字,科学素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必须成为一个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又是其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改革自然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素质的研究,分析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的方向和道路?
一、首先科学素质的基本理解
关于科学素质定义的表述,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用两句话分开表述,如,米勒的定义:科学素质是指对科学术语和观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从而通过阅读日报和杂志,理解给定的争论和论战的相互竞争观点的本质。科学素质包括三个维度:掌握一定量的基本科学观点方面的词汇,能够阅读报纸和杂志中相互竞争观点;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本质有一定的理解;对科学和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解l1l 。另一种是用一句话同时概括出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如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定义:科学素质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包括: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信赖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l2l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
肝病专家咨询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l3l
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素质
我们认为,按照RWBybee的科学素质连续谱论l4l,诺贝尔奖获得者应具有多维度的科学素质,至少具有概念性的和程序性的科学素质,诺贝尔奖获得者足够科学素质的养成基础来自于学校的科学教育,或者说,学校中恰当的科学教育为他们充分理解科学提供了最终的基础。他们在大学前的小学和中学阶段所接受的科学素养,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数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包括在内。就是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就读了两所甚至更多所高校。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获得者高度科学素质的养成离不开所在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尽管他们绝大多数身居发达国家,但仍有一部分人接受了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他们接受科学研究生涯基础训练的单位大多都是世界上或国内最好的研究型大学,那里不仅通过系统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给他们科学素质的高度,而且确定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探知自然或改造世界、实现自我的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但同时也还有少数的获得者的科学研究生涯基础训练场所不在世界大学前200名中,说明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原创性成果者,也不一定都有世界名校的教育科研培养基础。
三、获得者科学素质带给我国教育的启示
翻开诺贝尔的辞典,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始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而大多数是欧美国家的科学家、学者等。原因在哪里?经分析,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是制约我国诺贝尔奖获得的最大根源。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素质分析可知,教育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唯分数的考试制度,为考试而学为家长而学的外在动机成为了我国当代教育的顽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兴趣、培养人的能力,使人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发挥才智。科学史向我们表明,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产生于兴趣、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而不注重个人培养的教育方式完全抹杀了人的兴趣、好奇心、创造意识。目前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方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改革中小学教育的同时,尤其不能忽视高等教育。从分析可知,优越的高等教育是是为在科学领域取得建树的重要前提。
四、西方教育的比较启示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能更杰出?不如我们首先在同一个横断面来看西方教育:上海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去斯坦福大学讲学时,曾故意住进学生宿舍。他看到,
每天下午5点以后,宿舍大楼底层的活动大厅就开始熙熙攘攘,有弹钢琴的,有唱歌的,有打桥牌的,但更多的是在闲扯(他们叫作chat)。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他发现,那些学生并不非常用功,但接受和分析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很多同他们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略加解释,就会体会其主旨。这是因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校给予他们的是认识、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而不是靠记忆获得的死知识。
在美国,他们比较注重自学。教师讲的内容与教材上的差异很大。本科生可以以科研助教的身份出入一流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同教授们广泛进行交流;根据个人的兴趣,那些雄心勃勃的高材生们可以自行提交研究报告,在学者们的指导下,以合作或单独进行的方式展开研究,最终,个人研究成果经过相应的评价考核后,学生取得不同的学分。
在硕士研究生这个层次上,他们很重视写,一般说来,每周看完阅读材料后要写5-10页的小论文。如果是比较大的讨论课程,每学期至少要写两篇25页左右的论文,主要是对所读文献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理工科学生大部分时间泡在实验室,实验完后,要写实验报告。
到博士这个层次,上课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教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主要是让你对读
过的内容提出看法,作出批评。[5]
日本的大学是通才教育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一般是宽进严出。
一位教育学者指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告诉我们,对复杂的知识整合与应用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过对知识单纯的记忆和梳理;而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品格正依赖于所提供的教育环境。
五、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
1:重智轻德: 由于高考的压力,学校和学校之间比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在相当学校和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这样的结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帝国主义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和渗透越来越严重,但我们培养的人除了少数和为数不多的人才以外,(可能只占40左右)多数则是没有社会责任和自私的人,我把这样的人叫做才人,因为他们仅仅是成了才而没有学会做人,这样的人越多对社会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他们可能会用自己所学知识为自己谋私利,
历史上拿破伦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他的目的是统治全世界。这种现象的发展对国家是很不利的!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高素质的家长是既重视孩子成才,更重视孩子做人。但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性让家长对孩子过份溺爱,成了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学会做人和不能健康成长的温床。
     2:道德的严重流失:我国自古就是文明的礼仪之国,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在日本国内,统治者用孔子的思想教育国民,而帝国主义灭我国之心不死,他们却把一些文化垃圾出口到我们的国家,比如说《奥特曼》,让小孩子们从小就崇尚武力,暴力倾向严重,还有什么《蜡笔小星》等,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小看的!道德的流失,我听妈咪说过,她教的学生有相当的多数可能是神舟三号口服液80以上不知道爸爸妈咪的生日,倒是把自己的生日记得很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psc     3:忽视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受升学上线人数的左右,不得不加大数、理、化、英语的学习,为数很少的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被人为的挤掉,一方面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并没有减少,减负流于形式,致使一些跟不上学习的学生出入网吧!沉浸于游戏和情暴力。毒害了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长,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重视啦!
     4:评价机制有问题:如何看待一个学生和评价呢?多数是分数。而我认为这是不够的!我听说有些学校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等课程,评价也用分数。让教这些课的人无所适从,也是从考试看的,也用分数衡量,没法子也只好死记硬背,违反了这些课程设立的初衷。[6]魔爽烟
五、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加速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现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浪潮, 因为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学作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绝对不可缺少的事物” (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已经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任何重大的社会变化(变革)都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作出相应的改变,以回应社会的需求。[7]
1.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要性
在约翰.范德格拉夫等人编著的 《学术权利》一书中,总结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的动力有六条,它们分别是:师生人数的扩大,劳力市场的需求,机会均等的观念,知识爆炸,费用的提高,以及政治化。就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面向2 l世纪,其实质是适应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创立新的高等教育体制。[8]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在优化与创新
各项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制度创新上,制度上有所创新,其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协调发展,优化有限的资源配置,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高教体制改革包括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五个方面。要想在这五个方面同时进行改革是不太现实的,只能先主要矛盾一一内部管理体制。我国从云计算导航8 0年代初就开始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形成一种竞争的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水平,提高质量。
3.应重视高等教育科研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中,教育科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设置、学科建设、教学方法等)就依赖于高等教育科研的发展。另外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都需高等教育科研不断发展和更加繁荣,用多元化的方法,多学科的视角思考高等教育问题。这样才能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总之高等教育改革本身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在目前条件下,怎样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更有效的利用,以便使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中国最重要的大学在和世界一流大学缩短距离的漫长进程中步子更快[9]。从而拉近中国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4. 在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应增加预算内的财政拨款,使大学有一定自主支配运行经费的权力。这样,可以让大学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确立适当的、有特的发展道路。
5. 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四年后使六成以上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对口支援西部高校,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10]
总之,只有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更加拉近中国与诺贝尔奖的距离,才能使它担当起培养千千万万新世纪技术创新人才的重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90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学   素质   教育   发展   社会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