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操作模式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操作模式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对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也给予足够重视。
    现在,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设置的历史课程。基本上就是些知识点,再就是线性的结论,而形不成面,这就很难达到理解史实,感悟历史的目的。为此以教材为基础,用研究的方法来拓展教学,再回到教材的结论。就象理科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公式、定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推导过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使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自主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认识,显得十分必要。
1、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促使历史学科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它主要由四类活动组成,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也是
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一些省市进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专家、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认同和好评,成为今后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与此同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做了新的要求,将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
2、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在接受和记忆,显然这种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另一种是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主动性为内在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结合
起来,因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忆、吸收及消化,这种方法只着眼于学生对一般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在新情景下,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特定的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因此,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
3、高中生具备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条件
高中生多在16—18岁左右,是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时期,除了生理出现明显变化外,心智发展已趋向成熟,具有一定的水平,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生的认知发展可谓是臻于形式运思期:能做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同时,高中生的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我评价渐趋成熟。第三,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策略。
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种操作模式:
玻璃腻子
1.历史基础性课程(必修课)教学中的问题性探究模式。
高林生近况
在基础课教学中,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适宜进行全程的历史课题研究。但是,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为线索和手段,注重知识的因果联系和结论得出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辨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际运用的具体方法有:
1)问题诱导。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构成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解答系列问题,自然经历了一个由分析得出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简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观念。
讲到洋务运动时,通过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如此一败涂地?”“为什么呼喊了30年的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自强求富的口号最终被淹没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以此引发学生深入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看本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当学生有思考的欲望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如下一系列问题:
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起的?
洋务派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发起洋务运动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③位高权重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为什么?
nvnu洋务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当时的国人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
以上一系列问题是循序渐进的,按历史事件的背景、目的、过程、结果、和评价的顺序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研究的方向和步骤,提供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抓手,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世界历史宏观的大背景去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去解析类似洋务运动这样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更准确地把握历史。
2)质疑提问。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定论和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也鼓励学生突破教材与课堂的局限,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可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历史的欲望。
如:讲到飞地经济租界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教材中指出:外国在中国领土上的租界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凭借各种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场地的基地,但从认识的两点论出发,应该提示学生看到租界对近代经济发展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经过探究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租界是半殖民地的标志,也是西方文明的窗口。租界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近代工业、商业、交通、电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租界出现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又缺乏定论的历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形成一种既分享合作,又质疑争论的课堂研究气氛。如:辛亥革命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或采用假设发现法:鼓励学生针对既定的历史进行假设,从中发现历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如:讲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时,假设学生的身份是是洪秀全身边的重臣,在天京变乱之后为其筹划避免失败的方案,学生在参与讨论中,发现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性,达成学习目标。
4)主题活动课。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从本质上讲,就是研究性学习,所
不同的是:学生研究的主题是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凭着志趣自己挑选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主题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历史   学习   问题   研究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