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虚拟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李嘉雯,秦
琴,柯青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摘要:[目的/意义]虚拟社区中知识隐藏行为严重阻碍了知识交流和传播,本文旨在探究虚拟问答社区中用户知识隐藏行
为影响因素,为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程度提出建议。[方法/过程]本文根据已有理论,从个人特征、情境氛围和知识特点三大方面剖析出7个影响知识隐藏行为的因素,以此构建二阶反映式研究模型,并将参与度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发现个人特征中的自我无效能、心理所有权以及知识特点中的隐性知识、知识复杂性对知识隐藏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无效能影响最大。情境氛围对知识隐藏行为并无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发现参与度不能调节个人特征、情境氛围和知识特点与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关键词:虚拟问答社区;知识隐藏行为;参与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48(2022)02-0048-15心无旁骛抓落实
引用本文:李嘉雯,秦琴,柯青.虚拟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4(2):
48-62.
收稿日期:2021-02-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焦虑情绪下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精细加工和健康行为研究”(20BTQ076)
作者简介:李嘉雯,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用户信息行为。秦琴,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用户信息行为。柯青,女,博士,教
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人机交互与用户行为研究
1引言
素女妙论
虚拟社区被定义为“一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通信的人。他们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分享一定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并像朋友一样关心对方。”
灾变论[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的出现克服了传统学术交
流的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正逐渐成为一个人们获取知识、分享观点、交流思想的互动平台。本文所研究的知识问答型虚拟社区是指用户根据实际需求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用户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回答该问题的互动式知识分享社区[2]。常见的例如知乎网、百度知
道、天涯社区、新浪爱问知识人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网络知识问答虚拟社区。相对于其他的虚拟社区,问答型虚拟社区的优点有:查便利[3]、问题可由相关从业人员解答[2]、可关注兴趣相同的答主并互动[4]等。
根据NIELSEN 的调查研究发现,虚拟社区普遍存
在着参与不平等的“90-9-1”规则[5],即有90%的用户是潜水者,从不发表观点,有9%的用户偶尔发表观点,1%的用户提供了社区的绝大部分内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用户仅浏览其他人贡献的知识,不主动参与到知识分享中去。CONNELLY [6]将这种行为称为知识隐藏(Knowledge Hiding ),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面对来自他人的知识请求时,故意保留或隐瞒的行为。
知识隐藏行为不仅会会对成员的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7],还会导致进一步隐藏行为,即那些认为自己
隐瞒了知识的人也会进行知识隐藏行为[8],不利于虚拟社区知识的丰富和扩展。在虚拟社区中,由于缺乏正式的契约关系和外部激励[9],用户在贡献知识时更容易出现隐藏行为[10],导致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在虚拟社区中完全共享[11],这会极大影响知识交流的程度和效率,降低知识的利用价值[12]。由此可知,对于虚拟社区来讲,知识隐藏行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大量的知识隐藏者(即潜水者)会严重阻碍虚拟社区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因而,深入探究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解社区中知识积累和知识拓展的机理,有利于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个体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主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客体因素。其中,主体因素主要探讨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对知识隐藏行为的作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关系氛围、组织环境等;行为客体因素主要与知识特征有关[12]。对应知识隐藏行为的3类影响因素,本文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知识因素3个维度来梳理当前的研究成果。
2.1知识隐藏中的个人因素
影响个体知识隐藏的个人因素可以分为人口特征、性格特征和认知特性[12]。
卡尼丁
人口特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和社区使用时间。SHEN[11]、HE[13]和YANG等[14]在探讨知识隐藏行为时,将年龄、性别和经验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其对知识隐藏的具体影响。张敏等[15]的研究表明在健康社区中,不同性别的成员的健康知识隐藏意愿有所不同。
性格特征因素如恐惧、愧疚、外向型性格等。FANG[16]的研究表明恐惧对知识隐藏行为有正向影响,而愧疚对知识隐藏行为有负向影响。WANG[17]认为外向型性格会间接影响知识隐藏意愿。程程[18]研究结果显示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要比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即越内向的学生知识共享的意愿越低,越偏向隐藏知识。
认知特性是指在社交网络中形成的特定的语言和沟通方式[19],包括自我无效能、感知风险、感知成本、
知识心理所有权等[12,19]。与知识隐藏行为有关的认知特性主要是自我无效能和心理所有权。SHEN等[11]、甘文波等[20]研究了自我无效能对知识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虚拟社区的用户没有信心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他们会倾向于回避他人的知识请求。HE[13]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的心理所有权感越强的成员,越可能采取知识隐藏行为,因为这些成员在分享知识时更可能感到个人损失、挫折和压力。潘伟等[21]认为成员感知的知识个人所有权容易产生知识私有化的行为,这是知识隐藏的关键之一。
2.2知识隐藏中的环境因素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隐藏与线下的企业组织或知识团队中的知识隐藏有所不同,线下组织强调绩效氛围[21]、关系破坏[8]、集体主义[22]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是虚拟社区还是线下组织,都有互惠、公平和信任的氛围与个体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研究,因此本文从这3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
互惠行为能满足双方的知识需求,进而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形成信赖感,可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互惠是知识共享的基础[23],GHARIB等[24]的研究表明,在线社区用户的互惠信念越高,参与行为就越活跃。SERENKO等[25]认为消极的互惠信念较高时,会影响成员的职场排斥感和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姜荣萍等[26]提出当成员处于消极的互惠规范,那么他很有可能会隐藏知识。
个体会将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与他人对比,如果感受到不公,他们就会减少回应知识请求。TSAY等[27]提出,感知公平可以被视为决定成员在组织活动中贡献的一种特殊规范,当成员感知到被不公平对待时,他们会采取报复行为,即知识隐藏。LIN和HUANG[28]认为根据公平理论,个体对他人因较少的努力而获得的
相似奖励很敏感,且个体会调整努力程度以反映个体对公平的感知。
如果个体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信任,则会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中,减少知识隐藏行为。GHARIB等[24]提
出在线社区的背景下,成员间大多没有见过面或之前有过交流,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用户可能不愿意共享知识。信任可以形成并保持社会交换关系,进而影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CONNELLY等[6]提出人际关系间的不信任会导致无效的社会交换,成员面对不信任的人时,更有可能采取知识隐藏行为。张宝生[29]提出在消极的互惠和人际间的不信任会加重知识隐藏行为取向。
2.3知识隐藏中的知识因素
张敏等[12]提出知识特征可分为知识互惠、知识价值和知识复杂性,本文将知识互惠归结为环境因素。此外,宁菁菁[2]提出知识的类型,即显/隐性知识会影响用户分享知识,因此本文从知识价值、知识复杂性和隐性知识3个方面来梳理。
知识价值通常应用于线下组织中知识隐藏的研究,因为在虚拟社区中,用户来自各行各业且可以回答问题的类型没有限制,所以知识的价值对每个用户来说并不相同。HUO等[30]研究了在研发团队中知识价值对知识隐藏的作用。孙晓雅等[31]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组织环境中,知识贡献者可能因为分享自己的专业技能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CONNELLY等[6]提出如果被询问的知识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回答,即知识较复杂,会影响到成员完成自身的任务,此时他们会采取知识隐藏行为。张宝生等[29]认为知识的复杂性会影响知识隐藏行为,知识越复杂,往往越有价值,成员感到贡献知识对自身的损失越大,因而越容易给出不确切、不
完整的回答。MARYL NE等[32]认为工作需求的认知,包含涉及知识的复杂性会间接影响成员知识隐藏。由此可知,当知识越复杂则回答问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往往拥有较高的价值,用户更倾向于保留该知识,采取知识隐藏行为。
HERNAUS等[33]认为虽然某些类型的学术知识(已发表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程序)和学术信息(科学机会和事件)可能被视为协作共享的公共产品,隐性知识仍然被当作代表竞争优势的个人资源,且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容易隐藏。张茹[34]认为隐性知识的最本质的特征是难以表述性,在虚拟社区的环境中,隐性知识要通过迁移、隐喻和类推等描述性手段转化为显性知识,让知识寻求者获益。张娟娟等[35]提出在虚拟社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用户可能会故意隐藏自己的知识。此外,隐性知识转化的成本较高,这也增加了知识在共享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由此可知,隐性知识往往因其难以表述性以及所蕴含的价值,加上信息不对称而容易被用户隐藏。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之前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线下组织或团队的知识隐藏行为(TSAY[27]、HE[13]、CON-
NELLY[36]),或者着重关注虚拟社区的用户知识共享行为(YOON[37]、CHIU[38]、LIN[39]、李金阳[40]),对虚拟社区中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较少。对于虚拟社区中知识隐藏行为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因为首先由于虚拟社区缺乏集体约束,所以线下的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并不完全适用;其次,知识
共享行为和知识隐藏行为关注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知识共享很少研究任务变量的影响[27]。另外,从仅有几项关注虚拟社区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来看(SHEN[11]、张磊[10]、甘文波[20]、张敏[15]、谷凯[41]),大多关注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忽视知识本身特征,因此本文将从个人、情境和知识3个方面分析虚拟社区知识隐藏影响因素,并将参与度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
3理论基础尧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SET)、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和心理所有权理论(Psychological Ownership Theory,POT)是知识隐藏行为研究常用的理论基础。SET认为社会交往实际上是相互交换的过程,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是社会对象属性交换的最终目的[28,41]。
个体之间的知识交
换行为可理解为普遍意义上的社会交换,该理论能够帮助探索知识隐藏的内在影响机制。SCT指出个体、环境和行为3个要素之间存在两两相互影响的效用,从而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27,28]。该理论的思想有助于理
复合材料学报
解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制。POT反映了个体为控制目标体现出的一种心理意识,认为个体会从心理上对目标产生占有欲[13,21,30]。知识是个体的一种资产,也可以作为与其他主体交换的事物。个体往往将知识作为一种目标,对其拥有掌控的权力。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心理所有权和个体因素的结合。
本文将SET、SCT、POT3种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按照理论中的个人、情境和知识3种特性,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虚拟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框架。除个人特征、情境氛围和知识特点3个维度外,还考虑参与度的调节效应。3.1个人特征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
由于虚拟问答社区的用户可使用昵称或匿名回答,内疚、恐惧等性格特征因素不明显,故本文主要考察虚拟社区用户的人口特征和认知特性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将个人特征中涉及人口统计特征的变量,例如性别、年龄、学历和社区使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而将自我无效能和心理所有权两个主要的认知属性作为影响虚拟社区知识隐藏行为的个人特征的二阶反映变量。
自我无效能(Self-Inefficacy)源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效能,它指自我效能的对立面,即人们对自己的知识、专长、能力等对他人有价值和有用的东西缺乏信心的程度[11]。在虚拟社区知识隐藏行为研究中,由于用户对自我的无效能的认知更为强烈,所以更多的强调自我无效能。在虚拟社区中如果用户拥有较低的自我无效能时,他们对自己的回答更有信心,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28]。相反,当用户拥有较高的自我无效能时,即对别人的提问没有足够的信心回答时,他们会降低自己在网络知识空间中成功贡献知识的自我期望,为了避免一些令人失望的结果,用户更强倾向于隐藏自己的知识[11]。
根据心理所有权理论,知识是个体需要心理占有和掌控的目标,受个体感知知识权力和领地心理的影响,社区中普遍存在知识隐藏行为[29]。当个体看到目标物
为他人所利用时,会产生损失、困惑等负面情感[13],为了减少产生知识损失的负面效应,个体倾向于隐藏知识。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个人特征会对用户知识隐藏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效应。
3.2情境氛围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
情境氛围指在虚拟社区中通过用户的互动交流逐渐形成的可以被用户感知并能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的气氛或环境[20]。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解释在虚拟社区中形成信任、互惠以及公平等氛围的原因。
互惠(Reciprocity)是指用户在贡献自己的知识后产生的对将来知识需求的收益预期[40]。当用户发现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可以满足其知识需要,用户会更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即呈现互惠互利的状态,也可以是物质或心理回报[40]。互惠有助于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知识共享[41]。当用户感觉互惠氛围很低时,他们隐藏知识的意愿也会越强烈。
公平(Justice)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和其他人被同等对待,能够获得与付出相应的奖励或资源等[28]。HUO 等[30]提出较高的组织公平感会促进积极的氛围,相反,当成员感知到组织公平感较低时,他们会保留知识。当社区的成员感知到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他们就更偏向于减少努力[27],保留知识,采取知识隐藏行为。
信任(Trust)是指用户对虚拟社区中所分享知识的信任以及相信社区中存在团结互助精神[41]。YANG[14]认为在线社区中如果没有相互信任那么用户将不愿意在社区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反之当用户信任社区中其他成员时,那么他会更愿意投入到社区中来。用户在信任的环境中会感到有义务贡献知识,从而更加积极地贡献知识,并愿意提供私有资源[40]。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情境氛围对用户知识隐藏行为产生显著负向
影响效应。
3.3知识特点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
隐性知识概念是1958年POLANYI[42]从哲学领域提出的,POLANYI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可以用语言、文字或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即显性知识;另一种则是虽然知道该如何做,却很难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明白的知识,即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因不易被他人获知而更易隐藏,HERNAUS等[33]研究也表明学术界隐藏的隐性知识多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经验类的知识[35],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再加上其难以
表述性,所以用户对隐性知识倾向采取隐藏行为。知识的复杂性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来表示[6],用户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知识越复杂。当被请求的知识越复杂,知识隐藏的行为越可能发生,此时只有部分答案可信[6]。左明辉[43]认为知识的复杂性会影响个体向社区转移知识。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知识特点对用户知识隐藏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效应。
3.4参与度的调节效应
参与度(Involvement)是个人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指用户对总体系统或特定系统的重视程度和个人相关性,这取决于用户的关注点[44]。PETTY等[45]提出高参与度信息比低参与度信息具有更大的个人相关性和结果,或引发更多的个人联系。在虚拟社区中,不同参与度的用户贡献知识的程度也不同[46],所以参与度在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的知识隐藏行为。本文将参与度作为调节变量,探索其对于个人特征、情境氛围和知识特点3个构念和知识隐藏行为的调节效应。参与度高的用户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社区中其他用户提出的问题[20],因此,高参与度的用户会进一步了解所提问题,进而判断问题与自身的认知是否相符,个人特征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会更加显著。CASAL O 等[47]提出虚拟社区的参与度与信任、满意度等密切相关,高参与度的用户对情境氛围的感受应更加强烈,因此,参与度可能会加强情境氛围对知识隐藏的负向影响。另外,参与度高的用户可能对知识的特点感知更加明确,所以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正向调节知识特点对于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a:参与度会显著加强个人特征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作用;
H4b:参与度会显著加强情境氛围对知识隐藏的负向影响作用;
H4c:参与度会显著加强知识特点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作用。
根据上述的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虚拟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用户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Fig.1Research model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3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8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知识付费
标签:知识   隐藏   行为   用户   影响   研究   虚拟社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