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简介

罗曼罗兰生平简介
罗曼罗兰于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小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敬佩贝多芬
1880年湖南大学学报为了让14岁的罗兰接受优良的教育,他随父母迁居到了巴黎,并求学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考取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并开始与他崇拜的托尔斯泰通信。在交流中,托尔斯泰阐述了他泛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指出文学艺术的动机应该是为了爱全人类,而不是为了爱事业本身。托尔斯泰的观点对罗曼罗兰思想影响很大,慈父般的帮助令罗兰终生难忘
1889年,他毕业后顺利通过了中学教师就业考试,随即去设在罗马的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研究历史。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授艺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1897-1912 创作进入高产期1897年,罗曼·罗兰的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标志他的创作历程的开始。罗曼·罗兰早期写了许多剧本,都是以历史上的英
雄事件为题材。1903年-1911年罗兰连续写了三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mas-084》(1911)共称《名人传》其中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一举成名。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杨宇霆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的托尔斯泰。随后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的罗曼·罗兰定居在瑞士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许多文章反对战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最著名的是1914年9月刊登在日内瓦日报上的超乎混战之上和同年12月发表的打倒偶像解放灵魂二文他的反战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
战争结束后,罗兰回到法国,在巴黎人道报上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号召知识界在精神上独立于统治势力,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新的战争,这期间,他发表了反战小说《格莱昂波》《皮埃尔和吕丝》,接着他与巴比塞合作组织了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并选为名誉主席,
从1922年至1933磨料加工年,他创作了继约翰克里斯朵夫后又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母与子,又名为欣悦的灵魂小说,这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着重刻画了安乃德母子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成长过程,成为20世纪文坛上首批反法西斯作品之一。20年代,他研究了印度的甘地主义,于1924年发表甘地传,向西方解释印度的神秘哲学。
1932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全世界各党派,反战大会上,罗兰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第二年,他在欧罗巴期刊上发表论文,反对殖民帝国主义,当德国纳粹政府赋予它歌德奖章时,他断然拒绝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反法西斯立场,罗兰的高风亮节与和平进步立场,使他成为知识界的精神领袖,被誉为欧罗巴的良心。
1935年6月,罗兰应高尔基之邀访问苏联,并与斯大林见面。其所见所感都反映在莫斯科日记中,在罗兰的心目中,苏联是反法西斯的强大堡垒,是世界人民的未来,他热爱这种新生力量,但同时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对斯大林对反对派的残酷镇压感到不安看到这个新政权的种种端倪,隐患和不祥之兆。为了不给反诉实力提供口供,他遗嘱该日记50年内部的发表。
1938年底,罗曼·罗兰启程返回故乡,在那里创作了他的回忆录和他自己的旅程以及自传。
后来二战爆发罗兰再次发表了他支持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念,1940年他完成了她的回忆录罗曼罗兰还对贝多芬的音乐进行了研究和修改同年德军攻占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德军严密监视起来。直到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罗曼·罗兰才重新获得自由。同年12月30日,久病不愈的罗曼·罗兰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
通过对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士。
罗曼·罗兰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戏剧、传记小说等。
  戏剧诞生于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在这段时期里,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主要的作品有《丹东》、《理性的胜利》、《狼》等八部作品。这些作品被合称为“革命戏剧集”,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为基础,试图通过“革命戏剧”的形式,来对抗传统的戏剧艺术。
由于舞台的限制这些戏剧并未获得预期的反响所以从1903年开始,罗曼·罗兰的创作方
转向人物传记。在这个时期里《名人传》诞生。
在完成《名人传》后,罗曼·罗兰的创作形式又发生了改变,主要以小说为主。在此期间,他发表了长篇巨制的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凭借着这部小说,获得了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此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罗曼·罗兰又发表了一系列以反对战争和反对迫害为主题的文章和论文及小说。战后,他比较著名的小说是《母与子》。
除了戏剧、传记和小说外,罗曼·罗兰的作品还包括了散文、回忆录等,在他打算迁回故乡克拉姆西之前,在瑞士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书。此后,由于二战的爆发,巴黎被攻陷,罗曼·罗兰受到德军的监视,因此他在晚年并没有多少作品面世。
罗曼罗兰的作品特点
  戏剧为罗曼·罗兰在初期创作的主要文学形式。在罗曼·罗兰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的资产阶级矛盾已经显得尤为尖锐,而当时的法国人民,仍沉浸在物质方面的享受中,从而逃避崇高的精神。因此,罗曼·罗兰为了拯救正在堕落的法兰西人民,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一些政治性的、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主题。他通过对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的描写,来试图通过
英雄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来唤醒正在日渐消沉的人民,但是他这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太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不符合当时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荒淫、庸俗的追求,因此罗曼·罗兰这个时期的作品并没有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在传记作品方面,罗曼·罗兰写作特点是第一个阶段的延续。他通过对名人生平事迹的描写,来激励和鼓舞当时在物欲横流的巴黎人民。而他所谓的名人,是拥有“伟大灵魂”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他们所擅长的行业里,有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他渴望通过给这些名人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 来拯救正在堕落的欧洲
在小说方面,罗曼·罗兰作品特点有所改变,他主要通过表现自我精神探索的直接经验,来表现其个人主张的观点。换言之,这个阶段的罗曼·罗兰的小说里,都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同时辅以其人生的遭遇。因此,他自称他自己的小说“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此外他还首创了长河小说(又称江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说的形式,引进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小说等多种表述方式。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
1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902-1912年,罗曼罗兰用八年时间创作了标志着他艺术思想发展里程碑的史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巨著共十卷,以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忠告失败,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控诉了资本主义对社会的摧残。这本书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小电影qvod播放  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了一份
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弥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弥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 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在这个时候,自小就教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感觉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利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人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演出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他气愤得
中途退场。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爱他的葛拉齐亚因无法帮助他而伤心地离开巴黎回到了故乡。
在一个音乐会上,克利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不久,克利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了,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但不谙世故的克利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入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逐渐身心疲惫,狼狈不堪,幸得葛拉齐亚的暗中帮忙,他才又-次脱身。然而,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利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绝。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岁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也遥远了。当克利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
高远的境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8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罗兰   小说   作品   音乐   创作   法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