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及影响

导 入 
近两年,有一个新名词引起世界关注,这就是金砖国家。金砖五国中,除俄罗斯以外,有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是一种类型:即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新兴国家。民族独立是他们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民族解放斗争是争取民族独立的唯一出路。他们的斗争历程具有代表性。本讲我们根据教材,截取两个典型的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土耳其。了解历史上民族解放斗争的形式、特征以及重大历史意义。
一、本主题包含教材内容、各课课时中心及其解释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教材选择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与印度两种不同特征、不同模式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他们的领导人和指导思想,理解介绍了凯末尔和甘地两位杰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介绍了凯末尔主义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精神。深刻反映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步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亚洲的土耳其、印度、中国、朝鲜等国都以各种方式开展了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印度的斗争是其中的典型。这些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聚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积聚了民族的力量,推动了本国文明进步,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彻底消灭殖民主义,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改变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二、课文知识架构 
三、课文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 
1.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大厮杀。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被大国胁迫或诱惑,被动地卷入了战争,遭受巨大的灾难。但是,战争在客观上催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校外教育网
(1)奥斯曼土耳其君主追随德国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一战”的战败国。协约国掠夺性的《佛尔条约》把土耳其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民族解放运动从反侵略战争开
始,到世俗化改革达到高潮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我们假设,如果土耳其不是战败国,如果它不是被逼到绝境,如果凯末尔不是凭借领导民族自卫战争胜利的巨大威望,大规模的世俗化改革的推进,土耳其国家与社会的巨大转型都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土耳其提供了浴火重生的契机。
(2)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国人诱惑参加了大战,一百多万的印度士兵奔赴法国、埃及和伊拉克作战,成为协约国打败同盟国的一支力量。战后,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印度社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状况,变化之大,令人感叹,有学者甚至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印度近代进程中的一条分界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大多数印度人是一次世界知识的普及教育,令人民大众对世界有了真正的清楚认识。1914年前,绝大多数印度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是通过英国人展示给他们的。一般民众只知道,英国和俄国是世界两大强国,由于对英国海上力量的迷信,“在此烟幕笼罩下,他们对于其他欧洲列强和美国,只有一种迷惑和模糊的认识。”世界大战吹散了烟雾,不久印度人就认识到,英国只不过是实力相近的诸强之一,其海上力量也并非不可挑战。英国的基座动摇了,它的威望在一般印度民众心中也一落千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是一次民族意识的教育,一战中,印度士兵名义上是大英帝国的部队,但受到的待遇却十分悲惨,那些欧洲士兵的待遇要远远高于千里跋涉而来的印度士兵。世界大战激起先进的印度人一种“革命”的意识,即便老一代较保守的国大党人,也在这战争年代中发生了变化,如瑙罗吉在晚年使大声呐喊“当东亚的中国和西亚的波斯正在觉醒,当日本早已觉醒而俄国正在为解放而斗争,当这些国家都在反对专制制度的时候,难道列于世界文明创造之林最早的印度帝国的
尤记养肝茶自由公民可以在专制统治下苟安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印度人对英国极度失望,反英情绪强烈。英国以给于自治诱惑印度人参战,
但是,战后又把承诺全部赖掉,使印度人民极度失望,从印度民众对英国的态度看,从战争初期的热烈
支持到战后的强烈的反英情绪,形成很大的反差。
从土耳其、印度两国情况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三、课文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续1) 
2.“一战”以后,十月革命的影响、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等都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不可缺失的背景条件
我们过去所使用的教材单方面强调十月革命的影响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条件。现在综合考察历史,两个事件的影响都很大。
(1)就印度而言
其一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印度的孟买、马德拉斯等地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也影响到印度其他一些阶层,如甘地说:“马克思的经济问题的调查分析,大概可以说是正确或者错误的,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认为要为被剥削的人做一些事情。”对于十月革命本身,甘地也有所欣赏,他说:“虽然俄国已经使用了很多粗野的力量,但是那儿的权力归属人民。”对一般的印度民众来说,“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反动堡垒崩溃了,是被压迫民族获解放的榜样。”
我的野蛮女友主题曲其二就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尤其是其中“民族自决”的建议。印度
民族主义者一时为之欢呼,他们认为,不管愿意不愿意,英国人事实上已经接受了威尔逊计划,一种新黎明即将拂晓的期待充斥整个印度。
(2)就土耳其而言
1920年1月,凯末尔领导的国会通过的《土耳其国民公约》充分阐明了民族独立,尊重少数民族权
利,废除帝国主义特权等精神,六条条文中,除了一条是关于国家主权,一条是关于维护伊斯坦布尔和
海峡安全的,其余四条都是运用民族自决原则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
在反帝斗争进程中,凯末尔与苏维埃俄国修好,赢得反帝斗争的良好外部环境。
我们教材在叙述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中,是兼顾两方面因素的。
三、课文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续2) 
3.充分肯定凯末尔、甘地的政治智慧以及“凯末尔主义”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政治哲学的合理性
我们过去使用的教材对凯末尔和甘地的评价不高。有历史的、也有政治的原因。对凯末尔,上世纪30、40年代,国内有一种观点,希望中国走土耳其基马尔革命(翻译如此)的道路,反对十月革命的道路。这种分歧,几乎发展成为国共两党之争。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基马尔革命做了尖锐批评:“所谓基马尔的土耳其,最后也不能不投入英法帝国主义的环抱,一天一天变成了半殖民地,变成了帝国主义反动世界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争论背景,1978年以前,学术界基本不会突破的定论。对甘地,我们民主革命的经验是“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暴力革命,所以,常常批评甘地的非暴力是印度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即便是一期课改教材,也是稍做肯定,就做批评。随着改革开放,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决定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模式,也决定他们的政治哲学,对各国由于国情的差异,采取了不同的斗争模式,我们应该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我们现行教材,充分肯定凯末尔和甘地的政治哲学是适合其国情的,具有合理性;凯末尔和甘地的斗争策略显示了政治智慧,具有原则与灵活的统一性。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一个一个走近这两位历史人物,理解他们。
(1)走近甘地
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史实我们已经基本了解,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因为乔里乔拉村事件——即愤怒的人民火烧警察所而停止,长期以来,一直为国人所不理解,是甘地被批评甚多的地方,甘地到底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如何评价甘地的政治哲学?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首先我们来了解甘地政治哲学的特点。糅合宗教与政治,这是甘地思想的一大特。甘地是印度教徒,但是他说:“我所信仰的印度教,不是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种宗教,它包含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拜火教、锡克教中最善的教义。”换一句话说,甘地的宗教思想是以印度传统宗教为基础,吸收西方宗教以及近代西方思想而形成的。我们知道,宗教是主张出世的,目标是脱离现实世界追求彼岸世界的幸福,而政治是主张入世的,明明白白地主张改造现实世界,为现实政治服务。而甘地认为,他信奉的宗教观念,用自我牺牲赎救世人是最积极而非消极的行为,他不是寻求自我解脱,而是历经磨难,奉献牺牲,服务社会与民族。将这种出世的泛爱精神,作用于入世的政治主张,使得宗教的理想与现实的政治结合,拓展了宗教的现实性和政治的理想化。
为什么这种政治哲学值得肯定?因为它适合于当时印度的国情。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距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已经大半个世纪,政治、军事、经济命脉都掌控在英国手中。就这一点说,英国是强的,印度民族力量是弱的。但是,另一方面,印度人民民族解放是正义的,是拥有真理,英国殖民者是非正义的。正因为如此,甘地认为对于象阿姆利则惨案这样的殖民压迫应该报复,但必须从长计议。甘地主张用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是以己之长,攻英之短。英国号称民主国家,实行所谓“法治”,用非暴力但是不合作的斗争形式,使英国失去动用武力实施镇压的口实。这也反映了甘地的政治智慧。
第二,印度是宗教国家,大多数民众没有接受过所谓的西方民主教育,宗教的语言较之国大党的精英们传播的自由、平等更具有可接受性。甘地的宗教思想正是以印度传统宗教为基础,吸收流行于印度各种宗教中共同的爱、善的元素,融合近代西方思想而形成的。具有广泛的受众。
第三,印度是文明古国,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印度人的国家观念不强,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尖锐。英国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凭借少数人统治印度多数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用最贴近印度人民生活的斗争方式,手纺车运动、食盐进军等启发印度人民,包括妇女的觉
悟,增强印度人的民族凝聚力。甘地被印度人尊称为“圣雄”,不仅因为人们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反映了印度人民对他政治哲学的认同。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甘地》中看到一组镜头:一批批手无寸铁的甘
地的追随者聚集起来进行食盐进军,走在前面的,被殖民者的棍棒击打后软软地倒下来,后面的人仍
然义无返顾地前赴后继默默地走上去,我们观看时,没有觉得不可理喻,反而感受到震撼。当我们看
2010国庆阅兵到甘地为维护整个印度的统一,不惜以摧残自己的生命,绝食的方式唤起民众觉醒,最后被印度教极
端份子杀害的等史实时,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我们没有必要苛求甘地政治哲学中的理想化的因素和时
代的局限性,而是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他执着的民族精神,甘地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载脂蛋白
三、课文新观点、新视角的解读(续3) 
3.充分肯定凯末尔、甘地的政治智慧以及“凯末尔主义”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政治哲学的合理性(续)
(2)走近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主义用六个箭头表示,纳入宪法,是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尽管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对土耳其了解不多,但是,从历史发展进步的眼光来看,凯末尔主义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凯末尔主义是凯末尔领导土耳其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总结,是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有扎实可见的成果为基础的。从国家面临支解到维护了独立地位;从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从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走向政教分离和国家生活世俗化;从一
个既欺压过其他民族又为西方列强所欺凌的破落大国“西亚病夫” 到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对于后发国家走现代化道路有借鉴意义。
第二,凯末尔主义在实行过程中,体现了凯末尔的政治智慧。在进行民族独立战争时,他巧妙利用了各方矛盾,赢得战争胜利,从而迫使英国等取消《佛尔条约》,改签《洛桑条约》;共和国建立后,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增强土耳其民族认同感,为深入改革创造政治思想前提;他挟持军事胜利的余威,不失时机进行世俗化改革,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比如文字改革、帽子革命等,使土耳其面貌日新月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8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印度   民族   甘地   政治   土耳其   英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