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奈斯库生平及创作

尤奈斯库生平及创作
康复舞春满人间尤奈斯库全名为欧仁·尤内斯库(Eugene Ionesco,1909年11月26日-1994年3月28日),罗马尼亚法国剧作家,荒诞派戏剧最著名的代表之一。生于罗马尼亚斯拉蒂纳,童年在法国度过,1940年在法国定居。1950年其成名作《秃头歌女》巴黎首演。其后又创作了《上课》、《椅子》等剧,表现“人生是荒诞不经的”主题。[1]
尤奈斯库- 生平
尤奈斯库
他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斯拉提纳,父亲是罗马尼亚东正教徒,母亲有法国、希腊及罗马尼亚血统,是个新教徒。尤内斯库自己受洗成为了东正教徒。许多文献认为他生于1912年,这个错误是由于尤内斯库自己的虚荣造成的。
出生的第二年,他随父母迁居巴黎。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法国度过,他自称在那儿经历了一次改变他世界观的事件。Deborah B. Gaensbauer在《再访尤内斯库》中提到,“走在外省小村的夏日阳光中,在极蓝的阳光下,(尤内斯库)被光线极大的震撼了”据他自己说,他突然间呆住了,感受到强烈的光照,产生了在大地上浮起和不可阻挡的幸福感觉。当他“飘回”地面、“光线”离开了他,他感到现实世界充
满了腐朽、堕落和毫无意义的重复行为,所以死亡终会降临到每人身上。他后来的创作,反映了这种新的认识,显示出他对现世、交流的反感,以及一种觉得“好世界”存在于一个我们触不到的地方的微妙意识。他在许多重要到作品中亦提到此次体验。
1925年父母离婚后,他随父回到罗马尼亚,在那儿他进入了圣萨瓦国立学院,并于1928至1933年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进修法国文学,并考取了法语教师的资格。他在那儿认识了Emil Cioran和Mircea Eliade,这三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
1938年,尤奈斯库获政府奖学金,赴法作法国文学专题研究,并入法国籍。七彩金曲排行榜
Win2k
尤内斯库84岁时去世,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墓园。
尤奈斯库- 家庭情况
音节带声调吗1936年尤内斯库与Rodica Burileanu结婚。他们育有一女,他为她写了不少反传统的儿童文学。他与家人在1938年回到法国,以使他能够完成博士论文。由于1939年二战的爆发,他留在那儿,在马赛度过了整个战争时期,1944年解放后,搬往巴黎。
尤奈斯库- 写作生涯
尤奈斯库从小就喜欢看戏,尤爱木偶戏。但是,尤奈斯库渐渐地对传统戏剧产生了反感
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
情绪。他认为一切传统的优秀剧,包括从莎士比亚到布莱希特的一切作品,都使舞台与人生脱节。因此,他致力于写作“反传统戏剧”。
虽然尤内斯库以剧作家出名,戏剧并非他首先选用的体裁。一开始他写诗歌和评论,发表在许多罗马尼亚杂志上。他早期较重要的两部作品是《Nu》和《维克多·雨果荒诞而悲惨的一生》,前者批评了许多重要的罗马尼亚诗人,后者是对维克多·雨果的嘲弄。
尤内斯库1948年以前没有写过剧本。1949年以后的30年内,尤奈斯库相继写了40多部剧本。他善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荒诞不经的虚构,以及支离破碎的情节来揭示人生的荒诞、空虚和绝望。其作品在欧洲、美洲和日本等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尤奈斯库- 代表作品
《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犀牛》(1960)、《国王正在死去》、《责任的牺牲者》、《阿美代或怎样摆脱它》、《新房客》、《阿尔玛的即席作》、《不为钱的杀人者》、《空中行人》、《饥与渴》、《屠杀游戏》、《麦克贝特》、《提皮箱的人》、《赴死者处旅行》等。除剧作之外尤内斯库还写有大量散文、随笔及论战文章,多收在《意见与反意见》、《与克洛德·波纳弗的会谈》、《现在过去,过去现在》、《散记》等文集中,其中不少是阐述他戏剧观的论文。他还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人》。
尤奈斯库- 写作特点
尤内斯库的剧作都表达了他的“人生是荒诞不经的”这一看法,描绘了现实的荒诞、人格的消失,人生的空虚和人的存在之无希望无意义。在创作手法上,他突破传统的戏剧形式,笔下的人物被抽象化,没有个性,丧失“自我”,以此揭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互不理解,讽刺小市民生活的虚伪无聊。他还突出表现人与物的矛盾。同时也十分重视舞台效果,充分调动一切舞台手段,如道具会说话,演员模拟木偶的机械动作等,以突出他的剧作的荒诞特。[1]由于这种开拓精神,他被称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家”。
尤奈斯库- 个人成就及所获奖项
1970年尤内斯库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他还获得了多个奖项:Tours电影奖(1959)、意大利奖金(1963)、奥地利欧洲文学奖(1970)、耶路撒冷奖(1973);并获得纽约大学和Leuven、Warwick、Tel Aviv多所大学名誉博士。
尤奈斯库- 人物评价
欧仁·尤内斯库,世界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名字。这位罗马尼亚裔的法国戏剧大师以《秃头歌女》掀开了荒诞剧的第一页,此后又以《椅子》、《犀牛》等三十部长短剧作丰富了这个流派的画廊;他还通
过大量随笔、访谈,演讲和论文,多角度地阐发了荒诞剧的意义、特征和创作经验,为荒诞派理论的建构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尤内斯库被誉为“荣誉莫里哀”、“荒诞派的经典作家”。
尤奈斯库- 代表作
《犀牛》
《犀牛》是尤奈斯库的代表作。主要写人在物的绝对统治之下,丧失人格,异化为犀牛。作品围绕小公务员贝兰吉的一场荒诞奇遇展开。贝兰吉是一个社会下层人物。他对生活不满,对未来感到茫然,时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孤独感,但能保持独立人格。犀牛刚刚在生活中出现,人们深为惊讶,或高谈阔论,或漠然置之。一旦演变犀牛成风,追随者又络绎不绝。这种异常的突变反而使贝兰吉头脑清醒起来,他一边挣扎,一边反抗,决不随波逐流。然而,贝兰吉对“犀牛化”现象的反抗毕竟是悲观的、无能为力的,他的孤单的悲鸣和无力的挣扎也并非人类的真正出路。剧本通过人蜕变为犀牛,揭示了西方社会现实中的异化现实,以及人格丧失、精神堕落带来的社会灾难。
《犀牛》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的荒诞戏剧,它有完整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也有高潮与结局,但题材是超现实的,内容是荒诞的。作者采用以假乱真的写真手法,通过艺术虚构,使剧中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秃头歌女》
三星t220g
作者称为反戏剧的《秃头歌女》1950年在巴黎首演,描写两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在起居室里展开无聊的对话。《秃头歌女》描述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史密斯夫妇在自家的起居室中,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把此说成彼,把是说成非,在无聊无意义的语言中,他们毫无生存价值的生活状态被表现出来。史密斯夫妇不单单代表自己,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但是整个英国中产阶级的缩影。剧中的马丁夫妇也和史密斯夫妇一样,他们到史密斯家中做客时,竟然认不出自己的丈夫或夫人。在一段冗长的对话后,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是一对夫妻。作者将悲剧和闹剧结合起来,通过马丁夫妇嘲笑了他们爱情的虚伪和失败。
《秃头歌女》是没有结尾的戏剧。结局亦是开始,开始代表着结束。人生在不变的程序中不断轮回,没有超生没有毁灭,所以这样的生活是无意义无价值的。《秃头歌女》中的人物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欲望,没有满足,只是一具具行尸走肉,所以他们没有交流的能力,悲哀的被社会所同化。
曾经有人指出他的喜剧是反现实主意的,坚持认为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是不可能的。可尤涅斯库提出“艺术史和文学史是表达方式的历史”。他思想中的文学基础与本质是“研究探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现实主意与反现实主意之间的区别,很大一定程度在于他们的表现形式。现实主义是生活的素描,它按照一定审美标准在舞台上还原或似乎还原生活本身。但在其表现形式的思考上却过于简单。如果抛开一
切真实的东西,只看戏剧本身。那么我们抛开的真实性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人在其中是真实并悲伤的。认得命运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因为在反现实主义中,看似模糊不可交流的东西交流了,并表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性。相较来说,它比现实主义更具有揭露性,形式更为多样,耐人研究。
所以尤涅斯库并不是一位像马戏团中逗人玩的小丑似得剧作家,而是一位有慧智的非凡洞察力的不断钻研人类处境的艺术家。
《椅子》
《椅子》写一对年逾九旬的老夫妻对着象征宾客盈门的满台空椅追述往事,最后自杀。
1952年以后的剧作有《责任的牺牲者》、《阿美代或怎样摆脱它》、《新房客》、《阿尔玛的即席作》等。在这几部戏里,作者认为物的繁衍膨胀最终会不可抗拒地成为扼杀人的力量。1957年以后为尤内斯库创作的第二阶段,剧作多为多幕剧,其中《不为钱的杀人者》描述人在恶行面前无能为力。这剧和。《犀牛》、《空中行人》、《国王死去》的主人公都叫贝朗热。此后又发表《饥与渴》、《屠杀游戏》、《麦克贝特》、《提皮箱的人》、《赴死者处旅行》等戏,主题多是写孤独的个人在矛盾混乱的宇宙中的处境。除剧作之外尤内斯库还写有大量散文、随笔及论战文章,多收在《意见与反意见》、《与克洛德·波纳弗的会谈》、《现在过去,过去现在》、《散记》等文集中,其中不少是阐述他戏剧观的论文。他还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79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没有   戏剧   法国   生活   罗马尼亚   犀牛   现实   歌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