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晋书研究之比较

2012
肝素钠提取技术摘要:《晋书》是我国历代正史中唯一被称为“御撰”者,但是因其取材、议论等方面的缺陷,历代都有学者对其提出批评并进行补充、纠谬,而明清两代学者在此方面尤其突出。但因两代思想控制程度和学术环境不同,其研究的重点也有很大区别。
关键词:《晋书》;明清;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识码:A维奇网
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62-03
社会关系网络作者: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与社会学系讲师、历史学博士;河南,商丘,476000
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鉴于前修《晋书》问题繁多,“虽有记注,而才非良史,事亏实录”,不足为信史,遂颁《修晋书诏》,令以臧荣绪书为蓝本,综观他书,“诠次旧闻,裁成义类”
①,重修《晋书》。二十二年(648),新书成,此后所参考诸家书逐渐失传,新书遂成为后人了解两晋历史的唯一权威读本。但因成书过速,所参考诸家书中的许多问题亦被新书大量收录。因此,从唐开始就陆续有学者提出批评意见,如刘知几《史通》从取材、文笔等方面批评新书,称其多采“诙谐小辩”
我和qq的故事、“神鬼怪物”以为功的作法与魏之《皇览》、梁之《遍略》无异,“虽取悦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②,而所收录的刘伶、毕卓等“酗酒、悖乱、乱德”之人,不利于宣扬封建纲常,文笔采用魏晋之赋体则“无异加于壮夫,服绮纨于高士”,全面展开批评。刘知几后,宋元明清历代皆有不满《晋书》者,其著名者如宋晁公武称《晋书》“丛冗最甚”,所取皆“诞诬”、“诡异谬妄”之说③;明梅鷟称其“除去事实,其余只是一部小说”④;至清朝,这种批评达到顶峰,乾隆朝修《四库全书》时称《晋书》于评论政事得失、人才贤否之际完全失当,其褒贬“略实行而奖浮华”、其采择“忽正典而采小说”、其取材“大抵宏奖风流、以资谈柄”,故认为唐《晋书》“是直稗官之体,安得目曰史传乎”⑤,全面否定了该书的价值。
哈尔滨学院图书馆在否定《晋书》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历代皆有学者对之进行发挥,而明清两朝此类学者和文字最多。单就明清而言,两朝学者的文字又有很大区别。
一明清《晋书》研究的区别
明清两代从事《晋书》研究的学者和文字,都为数众多,时间延续亦长。明朝的相关工作从嘉靖前后开始,直至明亡,出现了茅国缙《晋史删》、唐顺之《两晋解疑》、蒋之翘《删补晋书》等十余部专门著作。而评论晋史者更多,据蒋之翘收录,从明初的刘基、丘濬至明末的谭元春、陈子龙,评论晋史者共计49人,贯穿了整个明代。相对而言,清朝研究《晋书》者更是为数众多。据马与龙统计,其著名者有顾祖禹、顾炎武、惠栋等30余人,其成绩突出者如洪亮吉《东晋疆域志》纠正了原书《地理
波特曼
志》重西晋而轻东晋的不足,《十六国疆域志》更是采纳诸家之言,再现十六国的疆域及地名变化,改变了对两晋地理的混乱认识;而周济《晋略》则大量删减原书中荒诞不经之言,将原书简化为六十六卷,皆是可供后人“择善”之作。虽然两朝的相关著作都优点众多,但其侧重点却完全不同,总的来说,明清两朝《晋书》研究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体例方面,明人多从原书中勾稽不同性质的内容以成新书,其体例较为自由、多样;而清人更多则是借助考据手段,具体的补充诸如地理志、艺文志、表等细节。
明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具体需要,可以分为纪传体、问答体、国别体和特殊的民族体数种,在相同的体例下为不同的目的又灵活采用不同的手法。如纪传体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为茅国缙《晋史删》和蒋之翘《删补晋书》。二人皆采用原书框架,但茅氏为表明其对晋史和晋代人物的不同评价,将其位置进行调整。如原书《四夷传》置于《列女传》后、《叛逆列传》和《十六国载记》之前。茅氏认为此举无法突出边疆安危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遂仿欧阳修《新五代史》改《外国列传》为《四夷附录》的作法,将之重新置于《十六国载记》之后。虽然仍称之为“传”,但无疑是取欧阳修“附录”之意。蒋书亦是照搬原书体例,但以眉批的形式,在重要史实处将自唐以来的相关议论予以罗列,并作出自己的评价。除纪传体外,问答体有唐顺之的《两晋解疑》,以夫子和学生的问答形式,重新对两晋历史的十七个重大问题进行诠释,其中不乏与传统观点相悖者。国别体有王涣《两晋南北奇谈》,分卷记载了两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陈及北朝齐的历史。民族体则以张大龄《晋五胡指掌》最具代表性,
其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载了匈奴、鲜卑、羯三族建立的十国,下卷记载了由羌、鲜卑建立的六国。
与明人相比,清人体例则非常单一,除清初少数著作如郭伦《晋记》、周济《晋略》受明末史学特征影响,能对原书体例、内容作出调整并有所评论外,余者绝大部分都为补充表、志类的考订性著作。如补表的有万斯同为各国所作年表、世表十六部,练恕的《西秦百官表》,周济的《甲子》、《州郡》、《割据》、《执政》和《方镇》五表;补艺文志的有文廷式、吴士鉴、丁国钧、秦荣光、黄逢元五书;补地理志的有毕沅、洪亮吉、方恺等数部;以及数量最多的考证原书材料失误的著作,如孙人龙《晋书考证》、劳格《晋书校勘记》、吴士鉴《晋书斠注》等,皆是在原书体例下进行补充。
其次,内容方面,明人研究并未脱离原书范畴,只是根据需要,或有选择性的摘取,或删减,或议论,少有考证、补充著
明清两朝《晋书》研究之比较
王传奇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2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7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书   方面   体例   学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