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属动物免疫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属动物核心疫苗和选择性疫苗的免疫方法和操作规范,详细规范了狂犬病、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马流行性感冒、马鼻肺炎、马腺疫、马流产沙门氏菌等马属动物疾病的免疫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包括马、驴、骡和斑马在内的马属动物免疫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性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3/T1063-2015 动物疫苗储藏和运输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核心疫苗Risk-Based Vaccine
用于预防在马属动物体中呈现地方性流行,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或有可能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健康福利的疾病的疫苗。本文件推荐马属动物核心疫苗为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日本脑炎”)疫苗。
3.2
选择性疫苗Core Vaccine
用于预防在局部区域的马属动物体中流行,其风险对于不同马属动物体或个体可能有所不同的疾病的疫苗。本文件推荐马匹选择性疫苗包括马属动物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马流感”)疫苗、马属动
物鼻肺炎(以下简称“马鼻肺炎”)疫苗、马属动物腺疫(以下简称“马腺疫”)疫苗、以及马属动物流产沙门氏菌病(以下简称“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疫苗。
4 狂犬病免疫方法
4.1 狂犬病
狂犬病为我国法定二类疫病,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导致的损伤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疾病。狂犬病致死率高,但可以有效
预防。我国处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我国狂犬病主要由犬、猫、流浪动物、蝙蝠及其他野生动物等传播。马属动物可被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而感染,导致急性致死性脑炎。马属动物作为家畜,感染狂犬病毒的概率较低。但是,目前狂犬病毒对马属动物的致死率为100%,并对人类造成公共卫生威胁。本规范将狂犬病疫苗列为马属动物核心疫苗,所有马属动物均应接种。
4.2 疫苗类型cg时代
灭活苗。
4.3 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A。
4.4 狂犬病免疫程序
成年马属动物(不论是否之前是否有过免疫史)每年免疫一次;有健全免疫史的繁育雌性马属动物:配种前免疫或产前4周至6周补充免疫一次。
幼驹从3月龄至4月龄开始免疫,每年免疫一次。
5 破伤风免疫方法
5.1 破伤风
破伤风由厌氧性、可形成芽孢的破伤风芽孢梭菌导致,为多种动物共患疾病,但并非传染性疾病。马属动物尤其易感。破伤风芽孢梭菌在人类、马属动物和其他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常见,并大量存在于土壤之中,其芽孢可存活多年。马属动物常由穿刺性或开放性损伤以及手术创口感染,幼驹常经脐部感染,雌性马属动物常经产后生殖道损伤感染,在患病之后可发生明显的神经症状,死亡率很高。本规范将破伤风疫苗列为马属动物核心疫苗,所有马属动物均应接种。
5.2 疫苗类型
类毒素。
5.3 操作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A。
5.4 破伤风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完整的成年马属动物每四年免疫;经历外伤或手术的马属动物,如果距上次免疫时间已经超过6个月,应在受伤或手术时再次免疫。繁育用雌性马属动物每次免疫时间应在产前4至6周。
无免疫史或免疫史未知的成年马属动物:首次免疫分两次,间隔3周,之后每年免疫一次。无免疫史或免疫史未知的繁育用雌性马属动物产前4至6周补充免疫一次。
幼驹从3月龄至4月龄开始免疫,首次免疫分两次,间隔3周。之后每年注射一次。
5.5 注意事项
执业兽医在使用破伤风疫苗时,应注意破伤风类毒素与抗毒素的区别。破伤风抗毒素应在无免疫史的马属动物(或其幼驹)存在破伤风风险时进行使用。执业兽医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注射位置应与破伤风
抗毒素的位置远离。执业兽医应了解在极少见情况下,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导致致死性的马泰累尔氏病。
6 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方法
6.1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由日本脑炎病毒导致,为我国法定二类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可感染人、马属动物、猪等家畜,被认为是亚洲地区最为重要的病毒性脑炎。我国马属动物无规定疫病区须达到此病免疫无疫。在温带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夏季和秋季多发,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皆可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由蚊类从鹭科禽类传播于其他动物,尤其是猪,因此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水稻产区和养猪业发达的地区多发。人和马属动物为日本脑炎病毒的终末宿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自然界的天然宿主为鹭科禽类(主要为苍鹭和白鹭),病毒在天然宿主中并不表现临床疾病。猪为日本脑炎病毒的扩增宿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由库蚊类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在我国马属动物多有报道。虽然近年来报道较少。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前被认为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流行。马属动物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之后,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亚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短暂经过型综合征、沉郁型综合征以及高度兴奋性综合征,可表现出神经症状。马属动物的总体发病率为小于1%至1.4%。发病动物的死亡率一般为5%至15%,在严重情况下可达30%至40%。本规范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列为马属动物核心疫苗,所有马属动物均应接种。
6.2 疫苗类型
灭活苗。
6.3 操作方法
皮下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B。
6.4 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程序
暖通空调成年马属动物每年在春季蚊虫流行季节之前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一个月。无免疫史、免疫史未知或未按免疫程序免疫的成年马属动物应立即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为一个月;之后每年在蚊虫季节之前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一个月。
免疫史完完整的繁育用雌性马属动物每年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一个月,其中第二次免疫在产前4周至6周时完成。无免疫史或免疫史未知的繁育用雌性马属动物应立即进行两次免疫,间隔时间一个月。然后在产前4周至6周补充免疫一次。之后每年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一个月,其中第二次免疫在产前4周至6周时完成。
幼驹从3月龄至6月龄开始,首次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一个月,第三次免疫应在10月龄至12月龄时,在下一蚊虫季节之前完成。之后每年在蚊虫流行季节之前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一个月。
在热带或亚热带蚊虫全年流行的地区,执业兽医应根据实地情况增加免疫次数。
7 马流感免疫方法
7.1 马流感
马流感是主要由H3N8亚型或H7N7亚型马流感病毒导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颗粒快速在马属动物体中传播,免疫不足的马属动物会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并可排毒。在天然感染马流感病毒之后,马属动物的免疫能力最长可持续一年左右。马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相对人流感病毒来说速度较慢,但依然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后降低原有疫苗的功效,尤其是灭活苗。近年来,H3N8亚型美洲系中的佛罗里达分支2是导致我国及附近亚洲国家马流感爆发的主要原因。世界上除新西兰、
爱尔兰等少数国家之外,马流感病毒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为地方性流行。因此,除与其他外源马匹完全隔绝的马属动物体之外,均推荐进行马流感疫苗免疫。经常参与竞赛、展示等活动的马匹风险较高。中国马业协会、中国马术协会对参加其举办赛事的马匹,均要求接种马流感疫苗。国际赛马联盟(IFHA)、国际马术联合会(FEI)也要求所有参赛马匹都必须进行马流感的免疫。我国马属动物无规定疫病区要求达到马流感免疫无疫。本规范将马流感疫苗列为马属动物选择性疫苗,具有感染风险的马属动物应接种该疫苗。
7.2 疫苗类型
灭活苗。
丰城市中医院7.3 操作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A。
7.4 马流感免疫程序
免疫史完整的成年马属动物:每6个月免疫一次。繁育用雌性马属动物在产前4周至6周补充免疫一次。无免疫史或免疫史未知的成年马属动物:首次免疫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时间间隔3至4周,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3-6个月。之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幼驹:从6月龄开始接种,免疫程序与无免疫史成年马属动物相同。
7.5 注意事项
建议免疫史完整的马属动物、首次免疫的马属动物分别在免疫后和第二次免疫完成后14天,进行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测定,效价在1:64以上,即免疫成功。
8 马鼻肺炎免疫方法
8.1 马鼻肺炎
马鼻肺炎是由马疱疹病毒1型和马疱疹病毒4型感染马属动物的呼吸系统所致,可能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或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马疱疹病毒1型也可以导致雌性马属动物的流产和新生驹衰弱或死亡,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导致马属动物的脑脊髓炎,发生神经症状。马疱疹病毒1型和马疱疹病毒4型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感染。生殖系统的马疱疹病毒1型可以通过接触流产胎儿、胎盘以及胎液传播。马疱疹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隐性感染,马属动物感染后可能不表现临床症状,在应激等特殊情况下,可能造成复发和排毒。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并不能完全保证保护疾病的发生。防控疱疹病毒的最重要手段为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本规范将马鼻肺炎疫苗列为马属动物选择性疫苗,具有感染风险的马属动物应接种该疫苗。
8.2 疫苗类型
有限元分析论文
灭活苗。
8.3 操作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A。
独立空间8.4 马鼻肺炎免疫程序
免疫史完整的非繁育用成年马属动物:每6个月免疫一次。
无免疫史或免疫史未知的非繁育用成年马属动物:首次免疫三次,每次间隔时间4至6周。之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妊娠马属动物:配种后第2个月、第4或6个月、第9个月各免疫一次。
幼驹从6月龄开始,首次免疫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免疫之间间隔时间4周至6周。第三次在10月龄至12月龄之间免疫。之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9 马腺疫免疫方法
9.1 马腺疫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马亚种所致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于马腺疫的预防性免疫仅推荐在持续性感染的马属动物体中进行。马腺疫链球菌可经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感染,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在自然感染抗原或疫苗免疫之后,少部分马属动物会发生出血性紫癜,这是一种急性、非传染性、自体免疫性的广泛血管炎症。本规范将马腺疫疫苗列为马属动物选择性疫苗,具有感染风险的马属动物应接种该疫苗。
9.2 疫苗类型
灭活苗。
9.3 操作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A。
9.4 马腺疫免疫程序
健康成年马属动物:首次免疫两次,间隔时间3至4周,之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执业兽医应根据实际风险评估提高至每3个月一次。
幼驹:从6至9月龄开始,首次免疫两次,之间间隔时间3周至4周。在高风险情况下,在断奶前2周至4周补充免疫一次。之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执业兽医应根据实际风险评估提高至每3个月一次。
发病且痊愈的马属动物:75%以上会产生5年或以上的免疫力。建议执业兽医检测抗体滴度后决定是否应进行免疫。
10 马流产沙门氏菌免疫方法
10.1 马流产沙门氏菌
马流产沙门氏菌是由肠炎沙门氏菌肠炎亚种马流产血清型(又称“马流产沙门氏菌”)所致的疾病,仅限于马属动物感染,主要导致其在妊娠后期流产,也可导致幼驹的败血症和感染性关节炎。感染马流产沙门菌的马属动物可以成为携带者,从而进一步传播病原。在我国,马流产沙门氏菌在马、驴中均有报道。本规范将马流产沙门氏菌疫苗列为马属动物选择性疫苗,具有感染风险的马属动物应接种该疫苗。
10.2 疫苗类型
灭活苗。
10.3 操作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方法见附录A。复方红景天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6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物   马属   免疫   疫苗   感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