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六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

游 沙 湖
一、相关背景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二、内容提要
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无拘无束的行文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处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一、一词多义
1.相
因往田(《游沙湖》)动词,观察   
茕茕孑立,形影吊(《陈情表》)  副词,互相
2.疾
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游沙湖》)  名词,病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动词,痛心
尝问衡天下所恶者(《张衡传》)  动词,痛恨
顺风而呼,声非加也(《劝学》)  形容词,强,猛烈
3.是
日剧饮而归(《游沙湖》)  代词,这
觉今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形容词,正确
惟兄嫂依(《祭十二郎文》)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向西去
(2)名词作状语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西:向西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ice age 4闻麻桥人庞安常医而聋  善:擅长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为判断词)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表判断)
2.省略句
遂往求疗(前省略主语)
1.语言朴素、自然、清淡
艺术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
2.用笔经济
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的,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
3.思想性和哲理性的高度融合
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
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苦 斋 记
一、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相关背景
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龙泉人章溢在帮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后,在福建匡山
隐居,在山上建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章溢与刘基、宋濂为同乡挚友。在他隐居匡山时,刘基、宋濂都到此造访,并分别写了《苦斋记》《匡山看松庵记》。此后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探幽寻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诗篇。
三、内容提要
本文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作者围绕苦斋的字,借景抒情,缘景说理,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苦生于乐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一、通假字
1.覆之以      通茅草
2.竹之笋  通
3.其槚液氮机亦苦于常荼  通茶的古体字
4.坐于华堂之上  通安闲
5.柔覆温之躯  通
6.室十二楹  通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古义:在此  今义:表承接连词
2.食之可以清酒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
1.焉
剑溪之水出(《苦斋记》)兼词,于此
以俟观人风者得(《捕蛇者说》)代词,它
于是余有叹(《游褒禅山记》)句末语气词
2.去
人稍远(《苦斋记》)动词,距离
尽其肉,乃(《黔之驴》)动词,离开
我从年辞帝京(《琵琶行》)形容词,过去的
3.修
木而啸(《苦斋记》)形容词,长、高
乃重岳阳楼(《岳阳楼记》)动词,修建
守战之具(《过秦论》)动词,修理
严大国之威以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整饬
4.乐
人莫知其也(《苦斋记》)名词,快乐,乐趣
智者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动词,爱好,喜爱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野蜂其间          巢:筑巢
故遂择其窊而焉  室:筑室
其室曰苦斋  名:命名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必先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使……劳苦 劳:使……劳累 饿:使……圣格饥饿
良药苦口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利:使……有利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表判断)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者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
覆之以茆[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茆)覆之”]
燕坐于华堂之上[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华堂之上)燕坐”]
1.角度新颖,引人入胜
写一般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绘,如巴陵胜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奇观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皆足以使人心驰神往。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往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也。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出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艰苦的环境、坎坷的人生,这便是化趣为理
本来是极其寻常的景,一经作者点染,便成奇观,这是化景为趣的艺术手段。
2.叙议有度,情理毕现
这种文学样式,往往由两个大的部件构成。前一个部件,或记人,或记事,或记游,以叙事写景为主;后一个部件,或发感慨,或说道理,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
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情和理便无所附丽;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没有概括成理论,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的整体。《苦斋记》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铁水预处理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颖悟人    绝:超过
B.辄深人意              了:了解
C.下兰溪,溪水西流  临:临近
D.是日饮而归  剧:急促
解析:选D D项,,痛快,畅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善医
是日剧饮
B.余手为口
吾一日长乎尔
C.今由与求也,夫子
因往田,得疾
D.往求疗
旧时栏楯,亦增胜
解析:选D D项,安全仪表系统“,均为连词,于是、就。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用;介词,因为。C项,,动词,辅佐;动词,察看。
漫步者s2.1m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译文:                                                                  
                                                                     
(2)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译文:                                                                    
                                                                       
(3)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译文:                                                                     
                                                                       
参考答案:(1)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61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词   作者   艺术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