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茶有关的诗词

以下是一些含有茶的诗词: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
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威实用主义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压电陶瓷驱动器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诗人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之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还要把这种特殊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加里曼丹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山家》
唐·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
一叶荻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上情下景,情景交融。上片以少年春意狂态,衬托老来春意索然。下片风卷残花,当悲,但以“休恨”开解;“花开元自要春风”,一反一正,寓意颇深,耐人寻味。春归无迹,但飞燕
却于来时夕阳中相见,则于迷惘惆怅间,掠过一缕欣慰情思。
《春昼回文》
唐·李涛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法制与经济
纱窗避著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避炎晖。
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在盛唐以前,人们还保留着“吃茗粥”的饮茶习俗。“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也足见用茶煮饭是流传千年的民风民俗。
《寻戴处士》
唐·皇甫冉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
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张闾实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6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描绘   表达   幽情   春意   春雨   抒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