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角度下对环境金融的些许思考

从生态角度下对环境金融的些许思考
(山东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学号:2012021657
摘要:生态角度下的环境金融不仅要求金融业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形成能够有利于适应当前社会——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金融发展模式;同时更强调金融产业要关注生产过程所造成的的污染问题,为环境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促进环境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金融  生态环境 创新流行音乐论坛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一、当前的环境金融
 
环境金融可以说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是其根据环境产业的发展而进行的相关创新。甚至有的对其解释为:环境金融作为环境经济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如何
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着全球环保产业的膨胀式发展,环保产业和金融市场相互促进而催生了全新的环境金融领域。环境金融作为一种方式手段,能够优化配置环保资源的同时还能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和提高环保企业效益。实施环境金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于限制企业排放污染物,强化节能减排环节,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起着重要作用。低碳经济,在整个环境金融领域中承担着重要角,其他经济模式与其相互促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过去,时间的流逝,对全球温暖化这一问题全球大部分政府已经达成了共识。基于以上背景,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从最低层次方面去理解“低碳经济”。它就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实质上却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全球变暖形成的挑战,不仅仅给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它还需要全球治理机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已无法应对当前经济时代的要求,所以有必要进行金融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2、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 低碳经济和经济增长
英国政府在过去10年间实现了200年来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经济增长了28%,但温室气体排放却减少了8%。这打破了很多人一般认为的环境和经济增长是不可兼得的。相关实践证明了经济增长和减排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所以,低碳经济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节能减排,而应该被理解成是一种含义更广泛的思维和行动模式。
转向低碳经济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现有的节能技术能够被推广向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次,让相关的新技术的成本比之前降低,从而使得新兴经济技术等能够加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后,新兴经济技术能够在2012年后实现收益。具体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中国家
得到应用;使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建筑节能,重新循环使用废物,推动公共交通系统节能技术等。
(康纳乐霜) 国际社会长期的低碳努力
气候变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提高。其中当属低碳经济。它将促进环保立法的变化的同时,还能引起相关技术的国际转移。我们都知道:碳交易的市场都非常有前景。据相关统计:2006年为280亿美元,2007叶季谌年为700亿美元,2012年时有望形成2兆美元规模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19000亿美元规模的新再生能源市场。我们可以想象可,低碳经济能够促使人类在解决全球公共物品上形成一种全新的方法、手段,更多的低碳经济方式将被创造出来。
《京都议定书》完全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相关的减排责任,但是其却面临国际社会的要求给其所赋予的责任。中国作为最大的工业化进展的国家,积极参与、积极配合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可以想象,中国将成为未来数年中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迎接挑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
钢骨混凝土
以前的说法是:金融机构曾被认为与环境无关。但是,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金融界也在发展,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成为大势所趋。在每个国家,作为一个具有责任的金融机构,不仅要承担起在运行中对环境友好的责任,还应该承担起作为桥梁的作用——更广泛的影响其它行为主体的责任。
1、投资的风险。众所周知,我们都会将基金的投资方向定为IT产业和新材料领域等等。但是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表明环境金融开发已经成为风险投资或国际机构投资者的新领域。目前,国外投资银行和从事碳交易的风险投资基金已经进入中国,对具有碳交易潜力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投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沛雅霓(Peony capital)碱性硅溶胶资本公司,成立于20073月。主要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是中国的碳排放,最需注意的是盖茨基金是其创始合伙人之一。该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资金高达4亿欧元之多。主要是给中国提供相应的资本和技术来支持有远见、有资本回收的减排项目,从而来减轻全球环境的压力。它专注于通过投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良好回报以及碳信用的管理。
2、商业银行的环境金融创新——中介服务。比如,英国的标准银行。该银行其本身并没有
义务去减排,但是当它拿到了相应的减排量后,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交易:(1)是自己持有用于风险管理;(2)是交给委托人,包括终端消费者和贸易商;(3)是卖给其他的贸易商。除了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之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有多种方式参与环境金融创新。
(四)环境基金
在发达国家一项很有效的环境保护金融手段措施,就是建立名目繁多的环境基金。这些基金不仅仅能对传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投资外,还能够支持环保项目技术的开发与引进。环境基金主要是通过提供贷款补助的方式在贷款体系中发挥主要作用,实现将最便宜利率的贷款给地方政府让其发展自己的环保项目。英国在1988年就首先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个生态基金——MERLIN 生态基金, 这类基金产品主要是把投资者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它们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其投资目标的选择从而会更加合理,这样的话,他们的总体投资收益从远期目标来看,反而可能会高于一般的投资基金。
另外,通过因环境立法而建立相应的环境基金来处理相关的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做法。这里我们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基金的资金来 源。其主要包括预算拨款、污染企业或对环境有害的活动而收缴的税费和以及国际上的捐款。
三、中国如何应对环境金融市场
() 一个很有潜力的空间存在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
中国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借鉴就是欧洲气候交易的市场化。中国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通过两只手中的一只手——市场化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是最有效的手段,它不仅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的规律,而且还能提高节能减排者改革技术、推动新技术进步的积极性。而如果想通过行政手段来节能减排,往往会适得其反,会导致减排者是处于被逼无奈,没有减排的动力和决心。
某环保局与美国环境保护协会积极的合作,实现了我们中国首例的二氧化硫排污权的成功。之所以是首例,主要是因为其交易是现金交易,而不是单纯的虚拟上的交易。但唯一的遗憾是,这次尝试,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推广——尽管作为一个立法进程中的探索试点获得了成功。
中国的市场很大,自然会有相当多的节能减排项目,但由于当事人缺乏碳交易的意识和认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及时发现碳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实际上,我们可以借鉴
当今国际上的相关碳交易机制,从而来探索和发展排放配额制和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值得令人欣慰的是,随着CDM体制和碳基金的深入,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充分利用CDM环氧大豆油商机,更多的投资者也在追随碳基金的身影来寻求一个机遇。
(二)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环境金融才逐渐兴起成为一个新的术语,也在我国刚开始有部分学者开始提及。我觉得应该把这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互动放在一个有活力的金融系统里,出位于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必然联系,一起共同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其他机构,比如: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的国营、民营企业以及相关机构投资者。首先,应该努力树立并维护自己的环境与社会责任,然后要抓住越来越多的低碳经济机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研究开发环境和金融互动下的金融工具创新。具体如:(1)环境产业投资,(2)环境相关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3)养老基金长期投资的环境金融产品的选择和风险管理,(4)环境金融市场中的对冲基金运作,(5)政策性银行的项目的环境结构性金融支持,(6)商业银行的低碳项目贷款以及环境信风险评估等,(7)主导和参与全
球多边参与基金的设立,(8)绿金融和企业债券的发行等。
另外,在转型经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国家综合环境基金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借鉴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基金模式设立中国的主权环境基金。并建立多级国家或地方政府环境基金,用于支持低碳经济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国家监管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在大中城市建立地方环境基金,重点支持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
  (三)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发展环境金融的激励机制。
物质基础决定很多东西。为了发展环境金融,那么必须在相关制度层面上构建相应的激励性机制,推动环境金融理念的建立及相关培训。政府在制定一系列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时,首先要考虑金融方面的因素,且不能局限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内思考问题。然后鼓励部分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的积极性;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逐步兴起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Jose Salazar,1998,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R].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Biodiversity Bratislava,Slovakia.
[2]张伟.论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方式与创新[ D]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 2005
[3]陈柳钦.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J].实事求是,2008( 01): 41-43.
[4]邓莹.构建我国环境金融的战略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7): 70-74.
[5]任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金融体系构建[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 (7): 66-70.
[6]张伟,李培杰. 国内外环境金融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5-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0:2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5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环境   金融   经济   发展   基金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