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疯子”与反抗的“斗士”——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契诃夫

钼粉第32卷第5期2019年9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醋酸乙烯酯
Vol.32No.5Sep.2019
收稿日期:2018-11-19
作者简介:苏中美(1990-),女,辽宁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觉醒的“疯子”与反抗的“斗士”
——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比较苏中美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要:鲁迅创作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形象,契诃夫创作于1892年的小说《第六
病室》塑造了一位患有“被虐症”的疯子形象。两位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国家虽然不同,但基于相似的社会背景却塑造出了相似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鲁迅;契诃夫;《狂人日记》;《第六病室》;疯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61(2019)05-0063-03
鲁迅1918年4月创作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转型期的第一部现代白话体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旨在通过狂人的疯言疯语,来揭开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面纱。契诃夫1892年创作的小说《第六病室》,被认为标志着契诃夫思想的升华以及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决裂,小说通过对“疯子”格罗莫夫与医生拉京的对话,以及拉京从医生到成为第六病室病人的经历,控诉了俄国沙皇专制的黑暗与残酷。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国籍不同,且没有明确的相互影响的证据,但两篇作品都是作者对当时本国社会现实与历史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创作出来的。他们敏感深邃,酷爱思考,创作出了具有相似个性的“疯子”形象。
一、“疯子”与“先驱”的双重性
1918年,鲁迅在绍兴会馆酝酿出了中国第一部
现代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描写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起初他发觉旁人看他的眼神都很怪,他甚至感到赵家的狗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他“研究”的结果是发现“古来时常吃人”,每页历史上的“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两个字———“吃人”。于是回想起自己曾经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过一脚,认定大家肯定是因为这件事想吃掉他,甚至自己的大哥也想要吃他。他把发现的结果告诉了大哥,并规劝他们
戒了这“吃人”的习惯。诊断的结果是他害了“迫害症”,被关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中。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
文汇报姜维平俄国民主作家契诃夫在小说《第六病室》中描写了一位患有“被虐症”的患者格罗莫夫。伊凡·德米特里·格罗莫夫出身贵族,在父母兄弟相继去世后,他了份法院的民事执行员工作。起初他还可以正常上班工作,但在遇见了几次警察逮捕犯人后,他开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会被关进监狱中,这种想法开始让他对周围的人异常敏感。每当有人经过他的窗下或是走进院子,他都认为这些人是奸细和密探。他开始夜晚睡不着觉,害怕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终于精神承受不住恐惧,光着身子,溜出屋子,被医生拉京诊断为“被虐症”,关进了肮脏的第六病室。
海乐冰箱《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与《第六病室》中的格罗莫
汗译英夫都患有医学上所说的精神病态,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狂人日记》发表于五四前夕,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袁世凯取得了国民政府的控制权,人民生活艰难却又麻木不仁。狂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研究其原因,正像他所说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于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1](4)。至此,狂63——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4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疯子   研究   开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