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
1、景观、景观要素、景观组分的概念
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
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或称景观单元、景观空间单元.如景观中的马尾松林、栓皮栎林、樟树林等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农田等。景观要素或景观单元一般可根据其生态学或自然地理学性质分为不同类型 (或称其为景观组分)
景观组分: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是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2、景观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
b.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c.生态学概念——特罗尔
3、景观的组成结构成分,斑块廊道、基质的概念
景观结构成分: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上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景观结构成分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斑块: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基质:景观镶嵌体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廊道:不同于两侧相邻地域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
4、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特点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内容:①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  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③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 ④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特点:①强调异质性  ②注重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  ③整体性和系统性④综合性和宏观性  ⑤人类主导性
5、斑块的类型、斑块的数量化特征
干扰斑块: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斑块周转率高、稳定性差)
残存斑块:由于周围受到干扰而自身未受干扰所形成的斑块(留存时间短,斑块周转率高)
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形成的斑块
引进斑块:人为活动将某些生物引入某一地域而形成的斑块 【种植斑块(:人为引入植物栽种所形成的斑块(斑块中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维护管理);聚居斑块:
原有生态系统消失,引入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种类所形成的斑块(以人为主体、在景观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具典型的不稳定性 )
短生斑块和更新斑块 【短生斑块: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动植物活动引起的、持续期很短的斑块,也称短命斑块;更新斑块:先前受到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地段上再次出现的生态系统,在形式上与残存斑块类似,但具有不同于残存斑块的起源机制】
斑块的大小、形状、数量和空间组合关系是斑块的主要特征
6、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内涵
①大岛屿的物种数量要多于小岛屿(面积效应)光固化树脂胶   
②靠近大陆岛屿的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距离效应)
③年轻的岛屿物种丰度较小,物种周转率(迁入量/死亡量)高,以后则不断降低,直到二者相等,物种数量达到动态平衡
    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和年龄依次是控制生物迁入、灭绝和物种数量的关键因子
7、斑块粒度的生态学意义(或面积和物种数量、能量间的关系)
斑块面积与物种数量:斑块中的物种数量与其面积成正相关                 
斑块面积与能量分配:斑块中能量或者养分的总量与其面积或大小呈正比
8、边缘类型、何为边缘效应?斑块密度的生态意义?
边缘类型:固有边缘:环境资源上的差异造成的边缘(过渡缓慢、连续性强、变化很小);诱导边缘:天然或人为干扰造成的边缘(过渡显著、存在时间短)
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生态意义:首先,它反映了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斑块密度大的景观空隙性高。其次,可以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可能影响一系列的生态过程,比如决定一个空间上散布的种的亚种数目,而亚种数目会影响整个种的动态和稳定,并可能影响物种间交流的稳定性。
9、廊道的类型和功能。
按廊道形成原因划分: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再生型廊道(如种植廊道)
按廊道与周围景观要素的垂直高度分:低位廊道(廊道低于周围景观要素),高位廊道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按廊道起源划分:人工廊道,自然廊道
按城市廊道的功能划分 :绿廊道,蓝廊道,灰廊道
功能:①资源作用:廊道是某些物种的栖息地和生物源
      ②通道作用:廊道是物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道
      ③屏障作用:廊道是分隔地区的屏障或过滤器
      ④防护作用:廊道影响周围基质的环境
      ⑤美学作用:金长廊、曲径通幽
10、景观连通性、连接度的概念。
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包括功能连接度(以所研究的生态学对象或过程特征来确定的连通性)和结构连接度(景观单元在空间上表现出来的表观连通性)
11、基质的判定标准。
相对面积——一般来说,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其它类型景观元素的面积总和 (当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均低于50%时,则将由其它特性决定是否为基质)
连通性—— 如果一个空间不被与周边相接的边界隔开(或穿过),则认为该空间是连通的基质比其它任何要素的连通性更高
动态控制——基质在景观的动态发展中发挥了比其它景观要素更大的控制作用 
判定基质应根据上述三个标准综合考虑,实际应用时先计算面积,并估计连通性;面积大、连通水平高则认为是基质。若还不能做出决定,则必须进行野处调查,以估计哪个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作用更大
12、什么是基质的孔隙度或孔性,有何生态意义?
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度量,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生态意义:
          c.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孔隙度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13、什么是景观边界?景观边界的生态功能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墨白不起眼的一颗星
生态功能:① 通道或廊道  ② 过滤器或屏障 我们爱讲冷笑话 汇  ⑤ 生境
14、什么是生态交错带?举出几种常见的生态交错带类型.
生态交错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它具有由特定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一系列特征。
类型:时间尺度:短暂或称日计尺度,季节尺度,永久尺度
空间尺度:微型交错带,中型交错带,大型交错带,巨型交错带
宏观尺度:水陆交界带,干湿交替带,农牧交错带,森林边缘带,沙漠边缘带,城乡交错带,梯度联合带,地表水/地下水过渡带
15、景观结构形成的自然要素有那些?
地貌因素,土壤因素,气候因素,植被因素,自然干扰
16、景观空间格局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点如何确定?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由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基本类型:均匀格局(景观要素间的距离相对一致或表现出一定渐变规律的景观类型),聚集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景观要素向某一点或线聚集的景观类型,也包括景观要素由某一点或线向外扩展形成的景观),随机格局(所有或某类景观要素在景观内按一定的统计规律随机分布的景观类型),组合格局(两种或多种景观格局类型同时存在的景观类型)
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
关键点确定:
17、Forman“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的中心思想及其优点
中心思想:将相似用地类型集中起来,在建成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快的边缘布置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
优点: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粗粒与细粒要素结合,风险分散,基因变异,边界过渡带,小的自然植被斑块,廊道
18、景观异质性的概念。异质性类型有哪两种?
田晓菲
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类型:空间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时间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9、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关系:a.一般情况下,当景观处于初始的均质化阶段时,生境连续、面积广大,种数量大,种大小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突出。随着景观破碎等作用导致的景观异质性的增加,生境多样性将提高,种多样性将更丰富,物种基因的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将增加。随着破碎化的进一步加剧,景观异质性有可能降低,生境孤立现象突出,遗传多样性降低,甚至随着生境的消失而消失。 b. 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是一致的,即景观异质性愈高,物种多样性也愈高。 c. 景观异质性的增加,生境多样性也随之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也增加。当导致景观破碎化的生态过程丰富时,不会对生境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造成实质的影响
20、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有哪些?景观要素之间能量、物质、物种的流动依靠哪些媒介物?
基本动力:扩散(溶质物质或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移动,物质通过自身的布朗运动作无规则的运动)、质量流(物质沿能量梯度的移动)、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的移动)
媒介物:风、水、飞翔动物、地面动物和人
21、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
①巢域活动(动物围绕着它们巢穴进行取食和进行日常活动 )
②散布(某种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的巢区的单向运动)
③迁徙(动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往返运动)
22、景观要素之间的无机流主要有哪几种?
空气流、水流、养分流
23、景观中关键点的确定途径?
①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同寻常的地物
②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和受干扰不能恢复的区域
③各种形式流交会的地方
24、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能够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生物生产的功能)
景观的生态功能
景观的美学功能
景观的文化功能(景观不仅具有自然性,也具有文化性;文化改变着景观;景观影响着文化)
25、景观阻力的影响因素
①生态流通过界面的频率 ②界面的不连续性 ③景观要素的适宜性 ④各景观要素的长度
26、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有状态及其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
中央轴空病
判断标准:①景观基本要素具有再生能力
②景观中的生物组分保持物质平衡
③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保持功能的稳定性
④人类干扰的影响未超过景观的承受力
27、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及空间模式
空间过程:穿孔(大面积景观要素单元中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小面积斑块的过程,是景观破碎化的最普遍方式),分割(宽度相等的带状景观要素穿越景观,形成几个较小斑块的空间过程),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收缩,磨蚀(景观中破碎化形成的斑块被重复破坏而逐步消失的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2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3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景观   斑块   廊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