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 10、医师
二、填空
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
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
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
A.《黄帝内经》 B.《肘后救卒方》 C.《五十二病方》  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
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
A.《治百医方》 B.《五十二病方》 C.《药论》 D.《神农本草经》 E.以上都不是
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
A.《素问悬解》 B.《注黄帝素问》 C.《素问训解》 D.《黄帝内经太素》
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
A.《小儿要证直诀》 B.《颅囟经》 C.《仁斋直指小儿方》 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
A.《尚书》 B.《论语》 C.《礼记》 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E.《汉书?艺文志》
7、 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矢尖蚧
A.华佗 B.涪翁 C.郭玉 D.淳于意 E.程高
8、“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
四、多项选择
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
E. 说明脏腑联系
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拉格朗日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
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
A.征引书目皆标明版本 B.采摭前贤方书皆标明出处
C.记述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病证及
D.保留了唐以前大量散佚医方 E.搜集整理大量的民间单、验方
4、《黄帝内经》整体观包括( )
A.人与自然的联系 B.人体自身各部分的联系 C.人体生理与精神的联系
D.人与社会的联系 E.生理与病理的联系
5、王叔和的贡献有( )
A.撰写《脉经》 B.著《王叔和脉诀》 C.整理《伤寒杂病论》
D.首倡诊脉“独取寸口” E.编著《脉法》
五、简答题
1、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2、《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华沙公约4、“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
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由宋代建立,后改称医官局。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
2、六气致病说: 公元前541年秦医和为晋侯诊疾时用“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原因。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3、导引:是一种由舞蹈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与后来的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4、《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
5、广惠司:是元代的医疗机构,多修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后在其下属专设有回回药物院。
6、鬼注、尸注:相当于一类的病,葛洪在《肘后方》中除记述其低热、慢性消耗性症状以外,还明确指出了它“乃至灭门”的传染性。
7、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8、郭守敬:是元代卓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十余种天文仪器,在北京建立了天文台,又是
我国地理学上用海拔测量地形的第一人。
9、翰林医官院:由宋代建立,后改称医官局。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
10、医师:《周礼?天官》中的记载,总管医药行政,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还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和各地疫情。
二、填空
1、保寿粹和馆 养济院 安济坊 福田院 慈幼局 漏泽园 2、药酒 3、营养滋补 抑制疾病兼补虚弱 攻治疾病 4、木 火 土 金 水 风 寒热 湿 燥 火
5、新石器 6、陈嘉谟 启蒙
三、单项选择
1、C 2、C 3、D 4、C 5、B 6、D 7、D 8、C 9、B 10、E
四、多项选择
1、E 2、ABCD 3、BD 4、ABCD 5、ABC
五、简答题
1、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禁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主要成就有: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 ;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总结了临床针灸的经验,按病论穴 ;《甲乙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文献,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立了规范。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因此,《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
2、《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些重要论述,构建起了中医学基
本理论的体系,它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体现的基本精神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 强调整体观念。《内经》既强调人体自身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人的心身是统一的,又强调人与天地自然,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基本特点之一
⑵ 重视脏腑经络。《内经》所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⑶ 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既是哲理,又是最基本的医理。既用以说明普遍问题,也用以说明具体问题。
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成就之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中医学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李杲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有二个:—是脾胃为元气之本,一是脾胃为升降枢纽。
所谓脾胃为元气之本,是说人体元气依赖脾胃之气滋养,因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所以脾胃之气旺盛,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以由生;若脾胃之气受伤,元气不足,则诸病由此而生。李氏此说旨在阐明造成人体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故治病须从补脾胃入手。所谓脾胃为升降枢纽,是讲人体清浊之气的升降取决于脾胃。脾胃之气充沛.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其中清阳先升,浊阴后降,升已而降;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导致只降不升,或只升不降等两类疾病的发生,其中以只降不升的病变更为多见及严重。李氏此说意在强调脾胃升清是主要的。故脾胃病变宜注重升阳。
4、“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戾气”学说是由吴有性提出,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使人感染温疫,而是否致病,既与戾气的量、毒力大小有关,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和畜禽都会因戾气致病,但是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就不同;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 “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戾气是物质性的,可用物质性的药物治愈。
5、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
明清医家研究《内经》,注释发挥等传统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编纂,尤其是简要节选的分类文献,成为这一时期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注释发挥经典著作是历代医家治学的基本方法,而明清独盛。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明吴昆《素问吴注》对《素问》全文通注,注文简明。清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论理较详,切近临床。清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较早的节注本,分为12类。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其他如薛雪《医经原旨》,沈又彭《医经读》,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类著作。
六、论述题
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
宋初的太医署已不同隋唐时期的太医署,它不再兼医疗行政,而成为专门医学教育机构。庆历四年(公元l044年)又改进了考试制度,使医学教育进一步得到提高。
手拉手网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太医局置提举一名,判局二名,全面负责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并且规定判局要由懂医术的人充任。当时太医局教学编制及医学分科较细。
学生学业将成,要临床实习,并在实践中进行考察,根据治愈率来评定成绩,分上、个、下三等,适当给予奖学金。十全为上,限二十人,月津十五千;十失一为中,限二十人,月津十千;十失二为下,限五十人,月津五千;十不全七者降级;十失其五开除太医局。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教育改革。
英格兰申办世界杯扬州大学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医学教学缩编为三科:1、方脉科,2、针科,3、疡科。各科教材亦不同,方脉科分大小经,大经有《素问》、《难经》、《脉经》;小经有《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每年春季进行招生考试,自由参加。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医学制度改三舍之制,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一百二十人。共设博士四人,正录四人,掌管太医局的教学行政。各舍又置长、谕各一人,负责每舍的工作。其教学分科及教学设置如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3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脾胃   疾病   针灸   人体   理论   素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