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动载荷

第十一章 动载荷

    前面各章讨论了构件在静载荷(由零逐渐增加到最后值)作用下的强度、刚度问题。这时构件上各质点的加速度很小,因而可以忽略。也就是说,构件上各点基本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但在实际问题中,往往作用于构件上的载荷随时间有明显变化,这类载荷称为动载荷。如加速提升重物时吊绳受到的载荷,锻件受到的锻压载荷、机械零件受到的周期性变化的载荷等。动载荷可分为四类:(1)惯性载荷,(2)冲击载荷,(3)振动载荷,(4)交变载荷。在动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和变形称为动应力和动变形。本章主要讨论前三类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和动应变的计算问题,第四类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交变应力将于下一章讨论。
第一节 惯性载荷下的动应力和动变形
一、构件作等速直线运动时的动应力和动变形
    当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可运用理论力学中的动静法(达朗贝尔原理),将构件上各点的加速度转化为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力系,然后将惯性力看成是作用于构件上的一种
外力,再按以前各章所述方法求出构件的应力和变形,即为构件在等加速运动下的动应力和动变形。

    如图11-1a所示一起重机以等加速度a起吊一重量为W的物体,则物体除受重力W外,因以加速度a上升,还产生惯性力,大小为Wa/g,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按照动静法,将惯性力附加在物体上,并取物体为研究对象,若不计绳索自重,则其受力如图11-1b所示,由平衡条件  ,可得
                     

    设绳索的横截面积为A,则动应力为
                             (a)
  式中j=W/A为绳索受重物W的作用时的静应力。引入记号
                                            (11-1)
    称为动载荷系数,则式(a)可写为
                                          (11-2)
 由上式可见,动应力等于静应力乘以动荷系数。在许多动载荷问题中,动应力的计算经常采用上式,只不过对不同的问题,动荷系数有不同的表达式。
强度条件为:
                      d=Kdj≤[σ]        (11-3a)

或:                                 (11-3b)
式中,[σ]为静载下材料的许用应力。上式表明动载荷强度问题也可按静载荷强度问题处理,只须将许用应力降至原值的Kd分之一。
在线弹性范围内,绳索的动变形Δd与静变形Δj之间有类似(11-2)的关系式:
                     Δd=KdΔj                 (11-4)

二、构件作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
    设圆环以等角速度绕通过圆心且垂直于圆环平面的轴旋转(图11-2 a)。若环的平均直径D远大于厚度,则可近似地认为环内各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都为an=D2/2。设圆环的横截面积为A,单位体积的重量为代理记帐管理办法,于是沿圆环轴线有均匀分布的惯性力,其集度为
                                       
图11-2

方向则背离圆心,如图11-2b所示。
    为计算环内应力,将圆环沿直径切开,取上半部为研究对象(图11-2c )。由平衡条件
                                             
O P I于是圆环截面的应力为
                                                            (11-5)
化学镀镍磷式中,=D/2是圆环轴线上各点的线速度。强度条件为
                                                                    (11-6)
    从上两式看出,圆环内应力与横截面面积无关,仅与圆环的线速度和材料单位体积的重量有关。因此,要保证圆环的强度,应限制圆环的转速,而增加横截面面积是无济于事的。

例11-1 图11-3a所示重物M的质量m=1kg,重物绕垂直轴作匀速转动。转动角速度 ,试求垂直轴中的最大弯曲动应力(不考虑垂直轴BC因压缩产生的压应力)。
图 11-3
解 (1)求惯性力Fd
                                 
    (2)求垂直轴AB中的最大弯矩。为此,必须先求出支反力FAX。考虑对B点的力矩平衡,有
                                 
从而可求出弯矩图如图11-3b 所示。最大弯矩在C 点上部截面,其大小为:

    (3)最大弯曲应力
                                 
第二节 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青铜工艺

    当运动物体(冲击物)以一定的速度作用到静止构件(被冲击物)上时,被冲击物将受
到很大的作用力(冲击载荷)。这种现象称为冲击。被冲击物体因受冲击而引起的应力称为冲击应力。工程中冲击问题的例子很多。如锻打工件、打桩、凿孔、高速转动的飞轮的突然制动等。冲击问题,实际上也是惯性问题。但是由于冲击过程极为短暂,冲击物的加速度很难精确确定,因此就难以用动静法来求解。另外,在冲击物与受冲击构件的接触区域内,应力状态也异常复杂,这些都使冲击问题的精确计算十分困难。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的但偏于安全的能量法求解,并作如下假设:
1.冲击物的变形很小,可将它视为刚体;
2.冲击过程中,构件为线弹性变形,并只有位能、动能和应变能的转化,略去其它能量损失(如接触区局部塑性变形的能量损失、发热、发声等);
3.不考虑被冲构件的质量,并无反弹。
    下面以自由落体冲击为例研究冲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图 11-4
    图11-4所示的梁代表一受冲击的弹性构件,设有重量为W的重物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作用于梁上1点。不考虑梁的质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冲击过程中重物失去的动能Ek和位能Ep应等于梁获得的弹性应变能V,即:
   
                                              (a)
在冲击物自由下落的情况下,冲击物的初速度和末速度都为零,所以动能没有变化,即
                              Ek=0                         (b)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当重物落到最低点1'时,重物所失去的位能为
                                             (c)
    设重物落到最低点时相应冲击载荷为Fd,由于冲击载荷和相应的位移都是由零开始增加到最终值,因此根据假设2,在冲击过程中,冲击载荷所作的功为 ,它等于梁的应变能,即
                                         (d)
    若重物以静载的方式作用于梁上,相应的静位移为 ,则在线弹性范围内,载荷和位移成正比,即有
                                                     (e)
将式(b)、(c)、(d)、(e)代入式(a),经过整理,得
                           
解上式,由于为非负值,故有
                                 (f)
引用记号
                                                (11-7)
称为冲击动荷系数。这样,式(e)和(f)可以写成:
                              Fd=KdW             (11-8a)
                             =Kd            (11-8b)
类似,相应的冲击应力d和静应力j 有下述关系
                             d=Kdj           (11-8c)

于是构件受冲击时的强度条件为
                                      (11-9)
由上看出,求解冲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冲击动荷系数。冲击形式不同,冲击动荷系数也不同。下面再讨论几种常见情况的冲击动荷系数:
  1. 如果冲击物作为突加载荷作用在梁上,此时h=0,由式(11-7)得Kd=2 ,即突加载荷作用是静载荷作用的两倍。
    2. 如果自由落体时,已知的不是冲击物的高度,而是冲击物在冲击时的速度,则根据自由落体公式v2=2gh ,代入式(11-7),得
                                               (11-7a)
    3. 自由落体时,若已知的是冲击物冲击时的初动能,则根据动能表达式 ,代入式(11-7a),得
                                              (11-7b)
由于W/2 是被冲击构件的静载应变能,故上式又可写成
                                               (11-7c)
4. 若重物以水平速度v冲击构件时,根据冲击物的动能全部转变为构件的变形能,类似前面的推导可得
                                                    (11-7d)
    例11-2 图11-5a、b分别表示两根受重物Q冲击的钢梁,其中的一根梁支承于刚性支座上,另一根梁则支于弹簧刚度系数k=100N/mm的弹性支座上。已知l=3m,h=0.05m,Q=1KN , ,试比较二者的冲击应力。
图 11-5王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2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冲击   载荷   应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