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顿号须注意的问题

使用顿号须注意的问题
网络分析法一、结合紧密的并列词语中间不用顿号
不是所有的并列词语都需要加顿号,例如“东西南北”“兄弟妹”“近现代”“云贵川”“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结合紧密,中间没有加顿号,“中、外学者”“国内、外”“孔、孟儒学”“炎、黄联盟”“金、元两代”“魏、晋间人”中间没有停顿,顿号要删去。比较:云贵川(中间无停顿),云南、贵州、四川(中间有停顿)。
二、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1)飞机在6 000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上例的“八九公里”和“一二十公里”中间没有停顿,不加顿号。
*(2)小伙子凝眸注视着六、七十个红白指示灯和十多个仪表。
*(3)印第安人的语言多种多样,大约多达一千七、八百种。
*盈余管理(4)他早晨5、6点钟开始工作,13点结束工作。
例(2)(3)的顿号要删去。例(4)的“5、6”改为“五六”。
地面沉降三、注意区分并列词语的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的并列词语要用不同的手段表示,顿号不能同时用于两个层次。例如:
*(1)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数学家王寿仁、语言学家张志公、戏剧家焦菊隐、洪深、石羽、书法家刘炳森、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医学家朱宪彝、顾学勤等……
*(2)他不仅以油画《天安门前》、《小八路》、《母亲》、素描《突围》等主题性创作闻名,也以为小说《林海雪原》作插图为人称道。
*(3)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铅、锌、金、银等多种有金属和贵重金属。
例(1)的顿号用于两个层次,界限不清。除“戏剧家焦菊隐、洪深、石羽”“医学家朱宪彝、顾学勤”中的顿号保留外,其余的顿号要改为逗号,使两个层次分别用逗号和顿号表示。例(2)
也是把顿号用于两个层次,有两种改法:一是把“素描”前的顿号改为逗号,使其余两个顿号处于第二层;二是把前两个顿号去掉,使保留下来的第三个顿号处于第一层,而三个直接相连的书名号处于第二层。例(3)石油和煤炭不是金属,“煤炭”二字后面的顿号可改为“与”或“及”,使连词处于第一层,顿号处于第二层。
四、鉴别用顿号分隔的词语是否并列关系
*(1)评委会用无记名投票选举,选出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105人,其中中央级出版社32家、34人,地方出版社65家、71人。
*(2)联系地址江西南昌市、××××学院、职工宿舍10幢401号。
例(1)两个“家”字后的顿号应删去,因为本句是要说明选出多少优秀编辑,出版社数和优秀编辑数是领属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例(2)地址各段也是领属关系,非并列关系,顿号要删去。在信封上书写时地址各段之间可留空,也可不留空。
五、注意关联词语前面的顿号使用是否适当
用关联词语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表示。(即关联词语前要吗用逗号,要吗不用标点)例如: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2)必须去一人,你,我,或者小程,都行。(《现代汉语八百词》)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一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陆定一《老山界》)
(4)在城市,在农村,甚至烧芭在偏僻的山区,到处流传着这个动人的故事。(《现代汉语八百词》)
连词“或(或者)”表示选择关系,在例(1)无停顿,在例(2)有停顿,用逗号表示。连词“甚至”表示递进关系,在例(3)无停顿,在例(4)有停顿,用逗号表示。在例(2)(4)用逗号不用顿号表示停顿一个原因是,“我”和“小程”、“在农村”和“在偏僻的山区”可以构成并列关系,而加了连词之后,“我”和“或者小程”、“在农村”和“甚至在偏僻的山区”不再构成并列关系。下面是在关联词语前面误用顿号的例子:
autoview
*(5)若天空被厚云层覆盖、或者没有光照的夜晚,光学照相机就一筹莫展了。
*(6)这个目标看来高不可攀,但实质上是可以做到的、早就有人很出地做到了的。
*(7)美术编辑难懂五花八门的图书、特别是形形的科技图书。
*(8)理想的编码不应该、没有必要分为适用于专业打字员和非专业打字员两种,而应该适用于全社会。
*(9)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 (10)我深信,他的名字,有朝一日是可以和法国“阿里安”火箭、苏联“礼炮号”飞船、乃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总设计师的名字,一起载入名人大辞典的。
*登封教研网 (11)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
* (12)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强、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本职业务、善于经营的出版编辑队伍。
例(5)“或者”、例(6)“并”、例(7)“特别是”前面的顿号可改为逗号。例(8)“也”、例(9)“甚至”、例(10)“乃至”、例(11)“因而”前面的顿号可删去。例(12)“又”可改为“而又”,删去前面的顿号。
2007-05-28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下载: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0:2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1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顿号   词语   并列   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