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话语动作性的翻译_以_推销员之死_的两个译本为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2008年4月第8卷第2期
Apr,2008Vol.8No.2
[收稿日期]2008-01-10
[作者简介]张发勇(1973-),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拉帮套戏剧话语动作性的翻译
———以《推销员之死》
的两个译本为例张发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文章介绍了戏剧语言动作性的内容、
特点、作用,从文本功能的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探讨了如何处理戏剧话语的动作性的翻译问题,认为应尽可能在翻译转换的过程中保留原文的意动功能,使戏剧话语的动作性得到体现,使剧本的戏剧性饱满充分。
[关键词]动作性;戏剧话语;文本功能;意动功能[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08)02-0103-03
一、戏剧文本简介
戏剧文本的翻译决不应等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其他文本的翻译,原因就在于戏剧是要放在舞台上表演的,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对白)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得到体现的。“戏剧文本在阅读时是不完全的,还未得到完整展开,因为只
有在表演时,文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P120)
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就是抱着上演的目的的,因此,剧本包含着其他文本没有的特殊的语言和结构的特。一位戏剧翻译家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去确定这些特是什么以及如何把它们转换到目的语当中去。而这其中最主要的特,就是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戏剧是表演的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行动的艺术。因此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时刻都想着舞台上的表演,想着让台词能启发演员的表演,并且给演员表演、创造角留下丰富的余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剧本的台词具有丰富的动作性。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总是富含动作性的暗示,强调人物已经表现过的动作和引发起将要发生的动作。“戏剧语言
盾构机过站如果不具有动作性,那就没有戏剧。”
[2](P43)二、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及话语的意动功能针对戏剧语言(本文主要指戏剧人物的话语)的
动作性,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出于某种需要,或是为了某种目的才想说话,才要说话。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有所感而发中的“感”和有所为而发中的“为”,指的也正是产生语言的这种需要和目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
说的语言的行动性,也称语言的动作性。如果直接把它称为语言的目的性,我想似乎亦无不
可。”
[3](P34)
马威在他的《戏剧语言》中是这样给动作性定义的:“如果人物的语言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矛盾冲突中行动着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希望和他的行动目的的化,那么这种戏剧语言必然是充满了强烈的动作性的。具体地说,所谓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无非包含两层内容,一是表现人物的外形动作;二是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二者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同时又指出动作性的两大主要功能:“推
动戏剧情节的发展。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
[2](P5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英若诚在《推销员之死》译本的序言中明确地提出:“
剧本中的台词不能只是发议论,抒情感。它往往掩盖着行动的要求或冲动,有的本身就是行动。例如挑衅、恐吓、争取、安抚、警告,以至于引为知己、
欲擒故纵等等。”
激光扫描显微镜
[4]“
所谓台词的动作性,包含两层内容:一是表现
人物的形体动作(又称外部动作);二是表现人物的心理动作(又称内部动作)。具体来说,台词的动作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台词要能推动剧情发展,深入展开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台词要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3)台词要为演员创造角的戏剧动作留下广阔天地。”[5](P3-5)
“动作性的语言,是与形体动作相结合,一起作为人物行动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起表现人物在特定时间、地点、场合、情景、关系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是针对特定对象采取的行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物与别人展开矛盾冲突的一种‘动作’,它有动作的性能,所以叫有‘动作性’。它和人物的形体动作,一起组成人物的行动,在戏剧动作线中,起着推动矛盾冲突发展的动作的作用。”[6](P51)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台词的动作性应能充分体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意志、意图并能很好地表现剧中的矛盾冲突;它应与形体动作相结合,是整个表演动作的一部分,并为演员的表演留下充足的余地。更确切地说,动作性强的语言应更能适合演员在舞台上的口头表述,即“口语化”、“简练”、
“脆”。[4](P1-4)
概括而言它应包含三个方面。
(1)它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并且为演员的动作表演留有充分余地。
(2)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或针对性。
(3)结构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推动剧情的发展。
应该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三个方面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在某些时候在某一方面略有侧重,因此也在具体分析时把不应该三者剥离开。
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说过:“话剧,对于作家来说,是语言的艺术;对于导演而言,却是行动的艺术。”[7]而对于戏剧翻译者来说,它却是语言和行动艺术的结合。这个结合点就应该是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因为动作性既内涵了剧本的内容和本质又体现了演的具体动作要求。因此它是戏剧翻译者的最佳切入点。
美味关系 电影把握戏剧语言动作性的特点和内容,是戏剧翻译者的首要要求。明确把握它才能在戏剧翻译的过程中更好地把它在目的语中体现出来,使得它更适合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表演。
戏剧翻译者面对的首先是剧本,在翻译的时候,他要考虑的是“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如何通过文本得以体现的,如何把它在目的语文本中体现出来,同时他还要考虑翻译出来的包含动作性的剧本是否符合舞台表演。”
先来看看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如何通过文本得以体现的。这需要从戏剧话语的文本功能来探讨这个问题。
西方戏剧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信息的。“雅克布逊在《语言学与诗学》一文中提出言语活动的六种因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接受者,语境,代码,这六种因素对应着交流过程中话语的六种功能:表现,指称,意动,诗歌,交际,元语言。意动功能强调的是信息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其有效性在于获得接受者的反应。”“在言语的六种功能中,只有意动性功能在戏剧性的对话中运用得最多,说服与反抗,警告与违背,认定与辩解之间的张力关系与对立冲突的激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对话的戏剧性,言者与听者的意动指令与反抗之间的冲突越强,相互之间越想影响对方的观念、行为,意动功能赋予对话的戏剧成分就越多,它直接关系到用言力量与用言效果。意动性话语功能直接具有行为性,意动的行为完成与否,直接导致剧情的变化。”[8](P7-9)由此可知,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主要是通过言语的意动功能得到体现的。因此,译者要做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使原文本的言语的意动功能在目的语中得到保留;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需要增强某些意动功能。使得译文台词能够很好地适应目的语文化,并能获得很好的演出效果。
译者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翻译出来的动作性强的文本(剧本)是否“口语化”、简练干脆,能让演员好上口。也就是国外戏剧翻译中常提到的“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
三、文本意动功能对比
下面通过对美国剧作家ArthurMiller的DeathofaSalesman(《推销员之死》)的两个中译本1的比较来谈谈戏剧语言的动作性的翻译。
在本剧的第二幕中,林达(主人公威利的夫人)因为两个儿子把威利一个人留在饭店里而大为不满,言语中充满怒气,同时也体现出她对丈夫的怜爱。
Linda[cuttingHappyoffviolentlytoBiff]Don’tyoucarewhetherhelivesordies?
陈译:他的死活你都不在乎吗?
英译:他是死是活你放在心上吗?
在剧中,威利在外推销很不顺,他的推销工作已经干不下去了。他儿子比夫今天去奥立弗借钱,他本指望儿子能成功,于是满心欢喜地到饭店去等待儿子,能在那儿吃一顿开心的饭。可是一切都事与
愿违,他很痛苦地回到家。林达的这句原话充分体现出她对丈夫的体贴关爱、同时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对儿子的漠不关心气愤与不满,她的言语集不满、气愤、怜爱、责备于一体,径直指向她的儿子。言语的针对性很明确,包含着强烈的意动功能,很具动势。陈译中“他的死活”是个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不如英译的“他是死是活”的言语包含的意动功能强烈,后者的动作性更明确。因此英译更好地传递了原文的意动功能和动作性。
林达越讲越生气,开始骂起了两个儿子。
Linda:Getoutofhere,bothofyou,anddon’tcomeback!Idon’twantyoutormentinghimanymore.Goonnow,getyourthingstogether![Tobiff]Youcansleepinhisapartment.[Shestartstopickuptheflowersandstopsherself]Pickupthisstuff.I’mnotyourmaidanymore.Pickitup,youbum,you!
陈译:你们两个都滚出去!再也别回来!我不准你们再来折磨他。快走,把你们东西都收拾好!(对比夫)你可以睡到他的公寓里去。(她动手捡花,又住了手)把这些垃圾捡起来,我不再是你们的老妈子啦!你们这些二流子,捡起来,你们!
英译:滚出去,你们两个都滚出去,再也别回来!我不许你们再折磨他。现在就走,收拾东西去吧!(对比夫)你到他那个公寓房子住去吧!(她刚要捡地上的花,又停住了)把它捡起来;我不是你们的老妈子,捡起来呀!你这个臭流氓!
原文的“Youcansleepinhisapartment.”是个陈述句,但这是林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说出来的一番话,因此它的言外之意是让他滚出去,意图很明显,意动功能也非常强烈。两个汉语译文说起来语气都过软,不如原文的动作性强,笔者认为可以改成“滚到他的公寓去睡吧!”更好。字面上可能同原文略有出入,可是把原文的意动功能很好地传递了出来,使得动作性能够更好地保持下来。另外,陈译的最后两个字“你们”放在一段话的最后,不符合汉语习惯,也削弱了语气,减轻了动感。
下一个场景中,威利在院子种菜,在讨论自己通过自杀拿到保险费时和“本”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这段对话实际上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意识、想法。表现了自己想要通过自己的自杀来获得一笔钱,让一直看不起自己的儿子会对他崇拜些,让他惊讶。为戏剧最后的高潮的到来——
—他的自杀——
—奠定了基础。(“本”实际上并无其人,是他自己分裂的意识的代表,是原作者的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Ben:[yielding]That’sapoint,William.[hemoves,
thinking,turns]andtwentythousand-thatissomethingonecanfeelwiththehand,itisthere.Willy:[nowassured,withrisingpower]oh,Ben,that'sthewholebeautyofit!Iseeitlikeadia-mond,shininginthedark,hardandrough,thatIcanpickupandtouchinmyhand.Notlike-anappoint-ment!Thiswouldnotbeanotherdamned-foolap-pointment,Ben,anditchangesalltheaspects.Be-causehethinksI'mnothing,see,andsohespitesme.
陈译:
威利:(这下放心了,越来越有力)噢,本,妙就妙在这一点上!我看到它就像颗金刚钻,在暗中闪闪发光,又粗又硬,我可以捡起来,放在手里摸。这可不是什么双方约好谈买卖!这决不会是再叫人上当的事。本,这一来一切都要改观了。因为他当我窝囊废,瞧,他还因此存心羞辱我。
英译:
威利:(有了信心,越说越理直气壮)哦,本,这个主意妙就妙在这儿!在我眼睛里,它像一块钻石,
在黑暗里发着光,又硬又糙;我能捡得起来,摸得着的钻石,不像——
—不像是个约会!这不会又是那么一个混蛋的约会。本,这一下子各方面就都活了!因为现在他觉得我什么都不是,你明白么,所以他把怨气都撒在我身上。
威利这一段近乎自白的话,动感很强,特别是第一句画线的话,剧作者使用了动势很强的动词,包括“see,shining,pickup,touch”,另外,“hardandtough”也是通过手摸才能得到的感觉。可以想象的出来,原剧演员在演出时的体态语言和口中话语结合的动感是多么的明显。威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很陶醉的样子。
笔者认为以上两个译文表现的意动功能还不够,陈述的语气较重。笔者试译如下:
噢,本,这主意妙极了!在我看来,它就像颗钻石,在暗中闪闪的发着光,我都捡到,摸着了,多硬多糙。(下转第111页)
[编辑:肖安法]
[参考文献]
[1]Bassnet,Susan.TranslationStudies.London[M].Methuen.1980rev.1991:120.
[2]马威.戏剧语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43-54.[3]吴琼.戏曲语言漫谈[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34.[4]英若诚.推销员之死[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蓝曦,刘洪甲.浅谈戏剧语言及其审美特征[A].中外名剧台词鉴赏[M
].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5-7.
[6]王世德.论戏剧语言的动作性[J].戏剧(一),2001:51.
[7]焦菊隐文集编纂委员会.焦菊隐文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128.
[8]周宁.比较戏剧学-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3:7-9.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戏剧话语的动作性是决定戏剧文本及其戏剧性强弱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动作性翻译的好,也就是原文本的意动
功能翻译、转换的充分、完整,对一出戏剧在另外一种文化中的成功演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包装总公司
[编辑:张雪梅]
[参考文献]
[1]姚建红.中国新闻史事溯源[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2]华夏妇女名人词典[Z].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丁守和.中华文化辞典[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4]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5]周家珍.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Z].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宗梓.中国记者之最[J].新闻记者,2000,(11).[8]任继愈.中国文化大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9]金惠风.白话文报的先驱[J].传媒观察,1994,(4).
[10]李九伟.裘毓芳与《无锡白话报》[J].新闻爱好者,2004,(5).[11]郭长海、金菊贞.高旭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
[12]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Z](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13]夏小虹.吴孟班:过早谢世的女权先驱[J].文史哲,2007,(2).[14]裘廷梁.可桴文存[M].无锡裘翼经堂1946年铅印本.
[15]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报》所报道去世的时间是“五月十六日”,则裘毓芳去世的具体时间是一九○二年五月十六日,以其生于1871年计,她的确谢世过早。从1902年起,就有多
家报刊开始登载对她的挽诗,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对裘毓芳这位站在时代前列之女性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
(上接第105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1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戏剧   动作性   语言   功能   意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