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常见的八个逻辑问题

现代文阅读常见的逻辑问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备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常见的八个逻辑问题
基层司法助理员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当然,思维过程中还同时要求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条规律(充足理由律)。可以说形式逻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一个人要会正确地思维,第一步就是要弄清脑子里的各种概念。因为逻辑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清晰是逻辑推理的基本要素,概念模糊就不可能产生抽象的逻辑思维。你要正确思考就必须遵循一套规则,这就是形式逻辑。你要正确表达,也必须遵循一套规则,这就是语法
“论说类文本”选的都是社科论文,论文就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作者逻辑思维的体现。我们
常说某某文章逻辑性强,就是说作者善于推理,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某某文章缺乏逻辑,就是说他的推理不正确,杂乱无章。语文学习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偏重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所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总是受到冷落,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最缺少的恰恰是逻辑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之类。我们老师、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一种感觉式的思维方法,事实上,在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老师和学生出现概念模糊、不证而论、偷换概念、转移命题、类比失当、强加因果等等逻辑错误的情况很普遍。而且,高考命题恰恰是从逻辑的角度入手的,要求考生解决的正是逻辑方面的错误。所以,我也就从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转移命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是咱们今天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教化的工具。
车轮上的中国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
如……
                                                            (2011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第1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解析】原文“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差不多”说明还是有区别,只是区别细微而已。其命题形式为:《诗经》绝大部分篇目的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逻辑命题形式:“有的S不是P”。而题干变为“《诗经》中的作品……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逻辑命题形式:“所有的S不是P”。犯了转移命题的错误。
    二、曲解文意
连结方式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
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第2题)毒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解析】这道试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成语“人言可畏”的理解和运用。“人言可畏”指人们的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人言”,指的是许多人说坏话,该选项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一字之曲,文意全非”,与子展的意思大相径庭。该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三、偷换概念
    在人民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
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2011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第3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B.上古时候,人民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解析】概念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概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意。文中的“徒歌”是指不被采访诗歌的人收集的诗歌,这类诗歌只是人民众口头传唱的作品。但既然可以唱,就有曲调,只是未配上乐曲而已。本题中的错误在于用“没有曲调”去限制“徒歌”一词。改变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实际上偷换了概念的具体内涵。该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四、篡改关系
机械科学与技术
阿比丹 艾山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第3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1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概念   逻辑   判断   理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