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茶馆》

解析《茶馆
《茶馆》的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
本文的写作主斤是为了批驳有关《茶馆》主题的流行解释的谬误所在。同时提出笔者fl己的看法。所谓流 行谬误指的是认为《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这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这种说法的潜台词是葬送旧时代、 迎接新时代。这是一种宏人叙出的解读方法,它简单地把《茶馆》看作同《龙须沟》、《春华秋实》、《西甲长安》 一样,是为了配合政治需要而写作的。可是爭实是这样的吗?
老舍先生创作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的三个时代背景分别是康梁等人的维新运动失败后的1898年初 秋;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约为1918年):以及抗H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特务和英国人兵在北平横行霸道的时候(约1948年)。在剧本吐,这三幕是充满没落气息的三个时代,來 來往往的主要杲些旧时代的人物,整个作品的棊调被涂抹上一层豁淡的灰调。如果说它的主题是“痒送三个时 代”,则作品中狂飕突进的革命英雄和所谓的“正面人物”的寥寥无几则显然使这种说法不太可靠,用那个时代流行 的庸俗社会学的文艺批评标准來看,《茶馆》这郃戏缺少“弊迖”1
吋代、开创新时代应冇的革命者主体和荡漾的革 命激情。
对丁•这个问题,当初周恩來总理曾敏锐地有所发觉。196377李瑞海日,在看完重排的《茶馆》演出Z后,周 恩來总理曾对焦轴隐、夏淳和几位主翌演员说,他认为《茶馆》的时代背景选取得不够典型,应该写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一七年北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谈立这个盘见Z后,周恩來总理特别叮咛了一句:“不过,请先不 耍告诉老舍先生这个怠见。耍说,还是我自己跟他说,我恐怕别人代说,说不消楚,耽误爭情。”[1]
应该说,周恩來作为《茶馆》的特殊读者杲带着特定的期待心理去看戏的,他努力想从预设的革命宣传立场 去才《茶馆》宣传革命活动合理性的悄节,结果|'|然会发现与他的期待对不上号的地方。可贵的是,周总理没 有像19587杭电学报10日点名批判《茶馆》的一位文化部副部长那样指资北京人艺和《茶馆》,[2]那次致命的点拿批 判使《茶馆》的第一轮公演偃旗息鼓。
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林连昆也回忆说,《茶馆》问世后,曾因有人批评其挽歌惜调而停演。批评的借口是,一、 这部戏没有见到党对众的领导,二、小业主不能为戏剧主角,三、一代不如一代的满清贵族的没落的思想感情。
不过,那些对任何艺术家、文学家都不抱虔诚尊重态度的时周中的积极表现者和狡猾投机者,尽管其评价作 胡的动机是为了迎合主流政治风向以捞取个人出头的机会,他们在批判《茶馆》时,倒是克接地道出了《茶馆》 主题的部分真而目<■ 1958 <F <茶馆》刚上演,在一片赞扬声中,就夹杂着颇多不惊艺术J1别有用心的指贵,从“怀 旧”、“今不如甘”、“同情资木家”到“没冇揭示岀惊天动地的时代巨浪”、“没冇指出人民的必然胜利和远人的理想” 无所不有。[4] 1963年《茶馆》复排的时候,那些单纯以“人写十三年”眼光看《茶馆》的人,也不满丁《茶馆》里 有太多感伤和凭吊的成分,他们说《茶馆》的调是“怀旧”、“低沉”、“感伤”。[5]抛开这些人的动机不谈,他们 对《茶馆》的某些宜观感受如“怀旧”、“今不如廿”、“低沉”、“感伤”的判断倒是加木不错的。《茶馆》的主调确 实是如此,而革命的味道确实不浓也不彻底。
老舍先生对这些评论是怎么看的呢?尽管周恩來叮嘱人艺的工作人员不耍告诉老舍先生他对《茶馆》的修改 怠见,但人艺的导演们后來还是向老舍先生传达了周总理的施见,老舍W了只是微微一笑。如果老舍先生创作《茶 馆》的本怠已不再是简单的配合文艺政策宣传革命、歌颂新社会,那他就不必选择周恩來所说的那些最能代表革 命运动发生的年代为剧作的时代背景。如果老舍先生创作《茶馆》的本意仍然是简单的配合文艺政策,想必他会
按照周恩來的意见很快对《茶馆》各幕的时代背景作出修改。可是,我们知道,老舍坚持己见,没有作出修改。 同样,有人认为《茶馆》缺乏描写革命斗争的“红线”,建议以康人力参加革命为主线结构剧本,老舍也婉言谢绝 了: “我感谢这种建议,可是不能采用。”[6]
追溯到《茶馆》的创作Z初,对于仍然在这部戏甲•配合当前形势的要求,老舍说了一甸哪就配合不I了”,[7] 非常坚决地维护着在5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极难实现的作者的主体意识,
显然,老舍对《茶馆》是I•分珍爱的,他心里明白如果按照门己木意写,《茶馆》会是一部不错的作貼,丁是 决盘往里而倾注门己久受压抑的个人情感,从而把《茶馆》和门己那些“较差的,还有极不彖样子,写完即扔掉的”[8] 剧本“划清界限”。
咕噜姆维护旧说的人或许会反驳:连老舍本人不也赞同“稣送三个时代”这种说法吗?的确,老舍在《答复有关〈茶 馆〉的几个问题》中说过:“有人认为此剧的故爭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人力的参加革命为主, 去发展剧惜,可能比我写的更像戏剧。我感谢这种建议,可是不能采用。因为那么一來,我的养送三个时代的目 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半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辐占就已垮台了。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
老套子捆住。”[9]这里面确实认可了“葬送三个时代”的说法。
但是,老舍说这段话的时间已经是I95X年了,“莽送三个时代”的说法是不是老舍本人提出來的很值得怀疑, 而这种说法是不是老舍的具实初衷也是值得怀疑的。《茶馆》是发表在1957年《收获》杂志的创刊号上的,它从 一开始写作就是为了以后交给北京人艺去排演的。《茶馆》发表后,1957虹膜定位1219H,《文艺报》编辑部曾组织 过一次讨论《茶馆》的座谈会。在会匕人艺的导演焦菊隐说:“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和作者谈过。老舍先生认 为,虽然只写到解放前夕,但是要使读者(观众)感到社会非变不可。主要是埋葬三个时代。”[10]
正因为《茶馆》只写了三个旧时代,不像《龙须沟》那样有新时代作为对比,可以显苦地把握作品的歌颂主 题,所以,作为对演出时的舞台效果和主题格调7氏担了直接社会资任和政治风险的导演焦菊隐就费力地想要在作 胡中寻革命的“红线”。同样是在那次座谈会上,焦菊隐说:“当我们排起來,就感到困难了,导演就得耍求冇一 条贯穿到底貳线。这条线,剧本中也冇,但是怎样把它在舞台上表现得更消楚些,却遇到了困难”。导演夏存做了 进一步阐发:“这个戏和反帝反封冇关系,从第一幕起,就提到了洋人’那时,人民的反
帝情绪很热烈但还是比较 幼稚的。这条线应当贯穿下來。也就是焦先生所说的,红线”张光年则认为:“剧中是有一条潜伏的红线的,如谭 副同的死,常四爷的参加义和团,以至康人力的参加游击队,问题是怎样贯穿下來。”[11]
看來,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为一部作品到政治上止确的保护金是多么的重炎。而且,看來是经过焦菊隐 等人艺的导滨和领导与老舍的谈话,才会先验地在《茶馆》未出炉时就定下一个为了以后可以顺利上演所必须的 冠冕堂皇的甲命性主题,即“埋痒三个时代”,而老舍木人也在坚持不写1949年以后的条件下,尽廣“戴苕镣铐跳 舞”,照顾反映旧时代丑恶现实的要求,完成了这部《茶馆》。可见,“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从一开始就是外在地、 若即若离地岐套在《茶馆》头上的。从作者的用点看,是为了使作晶能够被当时的主流文化艺术政策所认可接受: 社会各界的评论Z所以这么解释,是有憑或无盘的按照“歌颂一批判”的庙俗社会学阐释原则來进行政治上稳妥的 “善总"解读的结果。
进一步地,如果我们能证明老舍对1949年以后的社会现实不抱完全肯定的态度,其至对1949年以后的现实 越來越悲观,以致拒绝再为了配合宜传需要去自目地歌颂这个社会,那么《茶馆》的立意就根本没冇建立在所谓 新旧社会的截然不同的对比上,这样“葬送三个时代”的说法也就被釜底抽薪了。
老舍对1949年以后直到1957年的社会现实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1957年是什么年代想必我们不必多费口舌, 在1957年写作《茶馆》时的老舍的心情和他1949年刚从羌国回北京歸作《龙须沟》时的心惜还一样吗?显然不 会一样。我忙今天对1957年前后的许多历史半件C经作出了否定的评价,那么作为时代先知的“人民艺术家”,老 舍对当时的现实难道就没有怀疑?回答当然不是,但是老舍心中貞•止的想法C经被他带到太平湖底去了,完全的 实证研究是无法进行的,我们只能从老舍的其他言行中來进行推理。
从老舍丁 1957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318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论悲剧》,我们可以约略见出老舍对文艺创作现状和时 局显然有隐约的不满利忧虑:
是不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了悲剧现实,自然也就无从产生悲剧作品,不必多此一举去讨论呢?我看 也不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因为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和社会主义的建垃等等,悲剧半实的确减少了许多,可是不 能说已经完全不见了。在我们的报纸上,我们还看得到悲剧半例的报道。
也许有人说:民主生活越多,悲剧就越少,悲剧本身不久即将死亡,何须多韦讨论!对,也许是这样。不 过,不幸今天在我们的可爱的社会里而仍然发生了悲剧,那岂不更可痛心,
更值得一写,使人家受到教育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老舍是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是有“恶剧现实”的,肉而对“报喜不报忧”的文艺创 作现状深为不满,并对产生这种现彖的政治根源发出质问:
我们反对过无冲突论。可是,我们仍然不敢去写足以容纳股人的冲突的作品,悲剧。是不是我们反对无 冲突论不够彻底,闵而在创作上采取「适可而止与报曹不报忧的态度呢?假若这是贞情•那么,非叫我们采取了 那个态度呢?我弄不清楚。
老舍真的“弄不消楚"吗?未必,恐怕还是有难言Z隐吧。但是老舍这篇文章已经把问题人胆端出來了, 如果说得太直踞,即使在“双百方针”人行天下的时代缝隙中,恐怕也没冇报刊敢发表了。所以老舍只好最后表态: “我一时想不清楚这些问题,所以诚心地请求人家指教!”其实,老舍对现状强烈不满的态度C经溢丁•言表了。 这篇《论悲剧》与《茶馆》是同一年发表的,既然老舍对现状如此不满,内心里还会歌颂它吗?如果不是歌 颂的态度的话,那么,“葬送三个时代''的念头也不会是老舍的创作初衷,而只能是外界附加上去的!这就颠覆了“莽 送三个时代”的说法。可悲的是,“养送三个时代”说仍被我们人厶•亦地写在无数的教材和文章屮传示后人。
如果我们再联系一下“”的历史半实,再反观一下H到今天的现实,那些“刘麻子”、“二徳子”、“历铁嘴” Z类的中国人真的随同旧时代被一起“葬送”了吗?我们今天看《茶馆》是否还觉得它有现实点义呢?宜到今天我 们身边不是还有无数这样的人在狗苟蝇营,搅得世界乌烟瘴气吗?让我们先來看看1979年老舍夫人胡絮青女十就 《茶馆》的第三轮公演曾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看右舞台上《茶馆》的情节,人们会发现,刚刚过去的由林彪、“四人帮''制造的这场浩劫和历史上的灾 难相比,竞有它极为和似的共同Z处。当秦二爷惨痛地哀叹“工厂拆了,拆了!'‘的时候,台下的知识分子就会联想起 他们门己辛勒工作过的实验室、教室和苗圃被“四人寤”毁了,拆了;当王老学柜和康妈妈互相祝福“硬硬朗朗的” Z后又跟门己的小孙女、儿媳离别的时候,人们回想起「1己被赶到干校、牛棚和隔离室去的时候和亲人告别其至 水别的心情;当常四爷和松二爷冈为 句话被逮捕的吋候,人们想起了那些指鹿为马的暴虐文宇狱和备种各类的 冤案、错案和假案;当三个老人用拣來的纸钱奠祭HC的时候,人们想到了那些震撼天地的诅咒和反抗。”[12] 诱之以禽看來,“刘麻子”、“二德子”、“唐铁嘴”Z流的克因已经深深潜伏在一些中国人的血液Z中,所谓的新社会并 没有使这些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处世观念改变多少,类似的灾难仍然陡时在准备看爆发。这样看,老舍拒绝在《茶 馆》中写
新社会就人有深意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1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馆   老舍   时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