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隐喻翻译生态翻译学诠释
1 近年来的隐喻翻译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喻进行了研究,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即隐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的抽象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把性质相异事物的抽象共性像纽带一样将它们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来以浅显说明深奥,以熟悉说明生疏,并创造生动的意境和形象,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感受到言语者所喻之妙,从而产生信服的感情(李忠初,1998:344)。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英语中的隐喻应用非常普遍。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上升到思维领域,其认知功能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美国语言学家Lakoff 和Johnson(1980)强调说,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隐喻给人类以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新视角。隐喻有两层含义:字面含义和喻义。翻译英语隐喻时是否按照字面含义翻译还是喻义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焦点。我国国内的翻译法分的两大流派:直译法、意译法。翻译基本遵循“信达雅”翻译原则。但这两大流派对隐喻翻译也有不同的观点,如何翻译英语隐喻就显得十分重要。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药物靶标
2 生态翻译学
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现在已有许多人文学科与之交叉,例如,政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人类学、生态美学、生态哲学等。近10年来在胡庚申教授的创导下,生态翻泽学
也有了发展。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于2008 年在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本质进一步挖掘与升华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而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学的翻译观,是关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的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它是以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类似性和同构性为基础,以生态学的整体观为方法论,以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
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和翻译生态体系等做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翻译界普遍认为,生态翻译学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将有助于翻译界重新审视和解读各种翻译现象。因此,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隐喻翻译,能够对隐喻翻译做出全新的探究。
3 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隐喻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共发表了两部民间故事、四部小说、一部民间歌剧的歌词、两部歌舞剧剧本,多篇论文和一部自传。她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这种形象生动的艺术修辞格——隐喻,可以说佐拉·尼尔·赫斯顿是一个隐喻高手。赫斯顿有名的一篇散文《我做黑人的感受》(1928),How it Feels to be Colored Me被节选入外研社出版的国内大学普遍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赫斯顿的这篇作品中,隐喻的运用登峰造极。
在作品How it Feels to be Colored Me中作者这样写道:
复介电常数
“I feel like a brown bag of miscellany propped against a wall,against a wall in company with other bags,white,red and yellow. Pour out the contents,and there is discovered a jumble of small things priceless and worthless. A first-water diamond,an empty spool,bits of broken glass,lengths of string,a key to a door long since crumbled away,a rusty knife-blade,old shoes saved for a road that never was and never will be,a nail bent under the weight of things too heavy for any nail,a dried flower or two still a little fragrant. ”
教材提供的翻译是,“我还是大体上感觉自己像一只靠墙立着的装满各种杂物的黑袋子。靠墙立着的还有其他颜的袋子,白、红和黄.倒出袋中物,可以发现一堆有用或无用的小杂物:第一水钻石,一个空的卷轴,碎玻璃块儿,小线头儿,一扇早已破损门上的钥匙,一把锈蚀的刀,一双为某条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的路而准备的旧鞋,一枚弯折的钉子,它所承受的重量足以弄折任何钉子,一两支人散发出几许花香的干花,”
陈情表说课稿
lg gt350这是本文高潮段落,也是隐喻运用的经典段落,作者运用了隐喻把自己比喻为一只装满各种杂物的黑袋子,其他肤的人种被描述为其他颜的袋子。颜不同的袋子装着各自的不同的人生和经历。难怪人们把它称作一袋隐喻“a bag of metaphor”。非洲裔美国人的经历显然与众不同,这些与众不同的经历隐喻在目的语汉语中很难出对等映射。这一袋隐喻翻译可以用两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瞿秋白、鲁迅、周作人等文豪(1984:221-226)和刘重德、孙致礼、张培基等当代翻译家都主张英
语隐喻的翻译应以直译法为主,因为直译法能导致既“形似”又“神似”,保持原作“丰姿”的译文。英语有许多隐喻在字面意义、喻体形象和比喻意义方面与汉语的许多隐喻相一致,这样的英语隐喻当然应该直译成相应的汉语隐喻。但直译法不能完诠释原作者隐喻背后深层次含义。如在赫斯顿的这一袋隐喻“a bag of metaphor”。中“old shoes saved for a road that never was and never will be”译为“一双为某条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的路而准备的旧鞋,”这袋中的“旧鞋”“old shoes” 其寓义着赫斯顿作为黑人女作家文学生涯的艰辛。在她年轻的时候,赫斯顿在佛罗里达州的烈日下奔走,坚持不懈地采集黑人民间故事,赞助人每年只给她提供一双鞋子。但仅这一点赞助也引起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其它作家的诸多诟病,实际上是在梅森夫人的赞助下,赫斯顿才得以继续她的民间故事采集工作。梅森夫人曾赞助过许多黑人艺术家,赫斯顿称她为“教母”。但在当时看来,赫斯顿有一个白人的“教母”无论如何也是不光彩的。即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兰斯顿·休斯也讽刺她,“在她年轻时,她总是能够从富有的白人那里搞到钱和一些东西……毫无疑问,对于她的很多白人朋友而言,她是一个可爱的黑家伙”。这一双“旧鞋”其实已道出三十年代黑人女作家极富悲剧彩人生,她们不仅湮灭在一大堆充满传奇彩的白的、黑的男作家的名字里。而且受到男性为中心的文学界和批评界众口一声的压制与封杀。这一双“旧鞋”背后的深远喻义即使意译也很难体现。
从本文所提供的隐喻实例的译文可知,即使直译法,隐喻的翻译
遵循“信达雅”翻译原则,反复斟酌,深思熟虑,准确选词,精选句式,也不能在目的语语篇中把英语
隐喻译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不能使译文在译语读者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应。其次是意译法。而存世的意译法版本已经不被采用了,这是由于英语隐喻如果采用意译法的翻译,首先失去了流畅易懂的汉语句子,其次舍弃英语隐喻字面意义而采用的喻义的翻译更难让读者理解接受。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是“翻译适应选择论” ,它的研究目是,“在于试图到一种既具有普适的哲学理据、又符合翻译基本规律的译论范式”(胡庚申,2004:9);其翻译观是“着眼于‘人’最终确立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的理论范式”。翻译适应选择论还被概括为“以达尔文‘适应/ 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根据生态翻译学基本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本文所提供的隐喻实例的意译法译文版本已经不被读者采用了的原因,“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所谓“适者生存”、“汰弱留强”是对译者的行为和作品做出最后选择和裁定。
4 结语敏感教师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成为英语汉语这两个语言的隐喻的差异的主要原因。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
文中得以体现。生态翻译学是强调‘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所以译者的作品会经历时间“汰弱留强”。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9:3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00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隐喻   生态   选择   黑人   译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