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技巧研究

语言新探
第十届全运会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技巧研究
陶斯斯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传统翻译技巧是长期翻译实践总结的经验,其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式的对比以及语法层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传统翻译技巧主要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而忽略了翻译主体的认知能力,导致翻译时无法通过语言构建“认知世界”和“客观世界”,其译文看似“忠实”原文,而实际上与原文相去甚远。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和总结英汉翻译技巧,旨在为今后广大译者提供新的翻译视角和翻译策略。
mbo案例关键词:翻译技巧;认知语言学;英汉翻译
一、引言
传统的翻译技巧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增词法、减词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合词译法、转性译法(词类转译法)、换形译法、褒贬译法(正反、反正表达法)、重复法等等。(张培基,1983;冯庆华,1997),其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主要是在二维层面进行的,即作品和读者,而忽视了主体译者的能动性。事实上,翻译的中心是意义,而意义最终又归于主体的理解和认知,以主体的理解为归宿[10]。
所以从认知角度对传统的翻译技巧进行重新审视,在认知层次上(即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上[12])对其进行阐释,使译者理解翻译技巧应用的认知场景,就可能促进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避免其消极作用[11]。本文从隐喻和转喻、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焦点-背景理论以及构式语法理论(侧重俚语)四个方面来探讨和总结英汉翻译技巧。
二、隐喻和转喻在翻译中的应用541舰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现象,他们更重要的是两种认知现象。隐喻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9]。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框架下一实体(源域)为另一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5]。在人类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和转喻的存在。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而是从认知的角度,揣摩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把隐含意义翻译出来。如:
(1)Her place had been supplied by an excellent woman as governess,who had fallen little short of a mother in aff ection.
她的家庭教师是个贤德女人,待她如同慈母。(张经浩译)
这个句子里运用了隐喻,把“governess”比作“mother”,译者把“mother”翻译成“慈母”很好地体现了女教
师和妈妈一样慈祥温柔的特质。如果单纯地翻译成“妈妈”,情感就没这么浓烈了。通过把隐藏的喻底一并翻译出来,既体现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加强语言效果。
(2)Upon such occasions poor Mr.Woodhouses feelings were in sad warfare.
在这种场合,可怜的伍德豪斯先生内心矛盾重重。(张经浩译)
这个句子也运用了隐喻,把“feelings”比作“warfare”,译者把“sad warfare”翻译成“矛盾重重”,非常贴切,很好了体现当时伍德森豪斯先生内心的纠结。如果只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思,翻译成“悲伤的冲突”,译文则显得蹩脚,不通顺,而且也没有译出原文的韵味。
(3)Harriet Smith was the natural daughter of somebody.
哈里特•史密斯是一位不知姓名的人的非婚生女。(张经浩译)
这个句子运用了转喻,用“natural daughter”指代未婚生女,表达委婉含蓄;如果译成“天生的女儿”,读者则会一头雾水,不知道啥意思,译文翻成“非婚生女”直白明了,很好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4)他可从未见过这么让人魂魄出窍的妖精呀。
试译:He has never seen such a breath-taking beauty!
这个句子运用了隐喻,即“妖精”比作美人,并非真的妖怪(monster or demon),所以译者要了解语言背后隐含的意思,翻译时才不会闹笑话。
三、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基本范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层面,语言的表达也就更多地依赖于基本范畴词汇[2]。基本层次范畴是各种范畴系列中认知显突性最强的一个范畴,人们对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8]。因而,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灵活选用恰当的词汇,使译文达到最佳水平。如:
(5)Let us suppose that you are in New York,the most typically modern of great cities.
2-硝基芴假定你在纽约,那是大都市中现代化到最标准的一个了。(傅雷译)
在这里,“city”没有翻译成基本范畴词汇“城市”,而是选用了它的下位词“都市”,相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纽约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表达更为准确。
楔状隙>蒸发皿作者简介:陶斯斯(1991-),女,汉族,湖南省宁乡市人,学生,在读翻译硕士,学校: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专业。
181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3:2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0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认知   技巧   译法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