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市场导向的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多元市场导向的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石雪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0
        【摘要】目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在迎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面临着种种问题。传统的通才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的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导向,剖析目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科技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培养模式
        近三十年来,外语教学不断深入发展,翻译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开越受到广大学者,师生的关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专门用途英语(ESP)应运而生,科技英语便是其中重要的分枝。传统单一化的翻译教学模式下,翻译人才培养偏重于文学,没有专业特,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如何将翻译教学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摆在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要从市场需求入手,分析翻译教学现
apec状,才能到改革的方向。
        一、多元市场需求分析
蝽卵        提到科技英语的翻译,人们往往会在脑海中浮现逻辑,精准,严谨这三个词。认为科技英语翻译就是死板的,严肃的和缺乏想象力的。这会造成科技英语翻译的需求单一化的假象。
        真实的市场需求中,科技英语不仅包括面向科技人士的专业科技英语,如科学文献和情报技术资料的翻译,也包括面向大众的一般性科技英语,或者称之为科普性科技英语,因而市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专业性的科技英语翻译要求严肃、客观,语言准确,体现翻译的科学性;而科普性的科技英语翻译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有趣,体现的是翻译的美学性。
iso6
        多元化的市场要求我们不能走传统文学翻译的极端,也不能走技术型翻译的极端,必须在翻译的科学性和美学性之间到恰当的切入点。
        二、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偏重文学性,缺乏技术性翻译教材
        在教材的使用上,张培基等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是唯一一本全国统编并经教育部审定的翻译教材,也被公认为翻译界书籍的鼻祖,至今仍被广大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也是很多院校考研的指定教材。但时至今日,该教材中的很多译例和练习显得过于陈旧,内容也局限在政治领域,很少涉及科技文体。而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科技专业知识的贫乏,使得他们需要一本即能够学习通用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又能够掌握科技英语文体特点和科技词汇的书籍。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本统编的、得到广大师生认可的科技英语翻译教程。 电力监测
        2.课程设置未能体现专业与文学的关联
        科技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两种语言基础、熟悉中西方文化、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及科技文本的笔译技能和交替传译技能的应用型高级职业翻译人才。因此,科技翻译教学既要重视文学语言的基本技能训练,又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
        纵观我国高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传统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忽略了专业知
识的学习。很少有学校增开相关专业课或是安排跨专业的选修课,或者增修第二专业。因此在改进英语专业科技翻译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可以鼓励一些英语基础好并且有兴趣的理工科学生辅修英语专业的课程,提高其语言技能和翻译能力,加上这样的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快地适应翻译实践。
        3.技术型师资力量不足
mcg
        大部分英语专业的人才多是在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或者至少主要从事翻译工作,所以翻译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目前各学校教师的选用标准来看,过多偏重有较高学历的,有出国经验的老师,而对有深厚翻译实践功底的老师的选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为例:该系专业英语教研室共有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人。其中22男人体人已获取英语专业博士学位,6人获得硕士学位,大多数老师具有出国经验,可唯独没有一人来自翻译实务界。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1:1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80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科技   专业   需求   教学   教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