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美术鉴赏与批评

1、黄金分割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2、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元代赵孟頫提出的批评观点之一是”古意”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之二是”书画用笔同法”论;之三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
4、基于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观点,关于美术批评的标准也就建立起来了。模仿的观点、数学品质的形式美的观点、道德的观点,在此后的美术批评中被不断的探索
5、中世纪艺术批评分为三个方式:神秘美学,图像的收集和“画像诀法”。
6、十七、十八世纪美术批评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情感注意、浪漫主义批评思潮(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中出现)。
7、亚里士多德: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8、贺加斯:“精细的蛇形曲线”是最美的线
9、康德指出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区别。
10、中世纪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形式是构成美的第一特征。
11、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前卫艺术相对的是庸俗文化,艺术即媒介《走向更新的拉奥孔》
windows server 200312、精神分析学是当代艺术研究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心理学,其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他对艺术的研究主要基于他对人类深层心理现象的发觉。“力比多”的升华理论是我们理解精神分析学应用于艺术分析的主要基础性本能
13、弗洛伊德将主体的人格分为三类: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是本能冲动和欲望产生的地方)、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的欲望进行监督)、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负责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意识的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14、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学”;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力,《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规律(简化)
2016年7月23日
造成简化的条件:a、人类大脑领域所存在的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b、唤起知觉经验之刺激物的简化;c、由知觉对象所传达的意义;d、知觉对象与其传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e、个别观察者的精神状态。
15、贡布里希对于观看问题是通过图式和矫正或制作与匹配这一模式解决的。图式也即预成图式,用
以解决视与知之间的矛盾。
16、“试错”理论的引导下,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的观看同样有一个出发点,然后再开始制作、匹配,在制作的过程。
17、女性主义现代阶段:琳达·诺克林。后现代阶段:葛内塞尔达·波洛克。女性主义也称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妇女运动,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想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
18、阿诺德·豪泽尔是匈牙利人,代表作《艺术社会学》;丹纳法国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艺术哲学》黥刑
19、珂勒惠支,德国版画家创造相反的艺术形象《反抗》呈现了一个强有力、充满精力、作为领导者的女性形象。
20、艺术的三种基本动因:种族、环境、时代。
21、《采石工》库贝尔;《宫娥》《纺织女工》《教皇伊诺森十世》委拉斯贵支;《马拉之死》《贺拉斯兄弟之誓》《拿破仑加冕》大卫;《舞蹈》马蒂斯;《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22、代表作《艺术哲学》阿诺德·豪泽尔是匈牙利人,代表作《艺术社会学》。
23、“移情论”与“情感表现说”(基础)
24、阴柔与阳刚(中国);优美与崇高(西方)
25、“以形写神”顾恺之
阐释:阐释是读者或观者在阅读或观看中解释文本的语言符号含义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获得审美印象,并借助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和体悟作品,最终获得审美意象或审美意蕴的过程。
美术批评:是以美术理论为指导,对美术作品喝美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的活动。
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作为启蒙思想运动的源头之一,对美术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他的思维方法影响,人们在美术中寻科学,试图用理性的方法表现,思考和批评艺术。
情感主义、浪漫主义思潮: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中,出现了情感主义与浪漫主义批评思潮。批评家们反对艺术创造与审美过程中的过度性,通过对与素描相对的彩的发现,通过对中世纪艺术、提香的艺术、鲁本斯的艺术不同气质的研究,通过对规则的突破,情感主义与浪漫主义批评思潮建立了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观,并指引着新的艺术风格的发展。
形式主义:克莱夫贝尔认为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纯粹美:指不涉及概念和利害计较,有符合目的性而无目的的纯然形式美。
依存美:如果涉及概念,利害计较和目的之类内容意义。
艺术意志:类似于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概念,这是李格尔用来说明美术史发展的一个概念,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劳动1号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也称完形心理学,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由此,主体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有两种用法:一是指食物的形状或形式,一是指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特征。
怎样描述美术现象:1、描述是客观呈现事实的过程。(一副作品摆在面前,我们需要把它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准确忠实地描述出来,这需要敏锐的感受力与准确的言辞。)2、阐释是读者或观者在阅读或观看中解释文本的语言符号含义的活动。3、我们应该客观冷静精确的描述。(如果描述是主观评价的前提,那么,我们就应当适当追求描述的文采,生动的描述通常立刻就能吸引听众或读者。)
描述美术现象需要的知识:1、美术作品的归属。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我们要弄清它的归属,是属于美术这个大范畴中的哪一个更小的范畴。就在这种区分中,我们看到有绘画、雕塑、观念艺术、书法(在纯美术的范畴内进行讨论)。
2、美术作品的语言层次。当我们开始鉴赏美术作品并描述我们所见时,我们需要具备有关美术作品语言层次的知识和术语,以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准确判断。
3、理解作品内容的知识与术语。美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要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主要可以通过对题材与主题的理解来达到。
娜拉走后怎样审美主体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心理过程:1、审美注意。(鉴赏活动的开始,是指美术作品引起了审美主体的注意,审美主体将目光集中于该作品,同时心理活动也全部指向该作品)2.、观看和感受。(鉴赏者作为审美主体,对作品进行观看感知,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等信息被鉴赏者感知并发挥作用。3、阐释和理解。(阐释是指对作品信息的解释,阐释也是我们理解作品的一种方式。在阐释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发掘作品的审美意象和意蕴,也就是最终获得对作品的理解。
美术鉴赏活动的特点:1.美术鉴赏活动能提高艺术感受力与审美能力。(艺术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可作为个人素养的评价标准之一,在古今中外的大学者们看来,完整的人应该是能鉴别、感受和评价美的人。2.美术鉴赏活动中鉴赏者主动地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再创造具有自由性,鉴赏者在创造中可能
出现对艺术作品意义的误读与偏离,也会出现超越。受制于艺术作品,艺术家和鉴赏者本人等种种因素,再创造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3.美术鉴赏活动实现了艺术家、作品、鉴赏者、社会的沟通。(在美术鉴赏活动中,作者与鉴赏者通过作品进行交流,鉴赏者对作品的凝神观照使艺术家的意图慢慢显现出来,艺术作品也只有通过对鉴赏者施加影响,才能显现它的价值。)
对美术批评的理解:1、美术批评是以美术理论为指导,对美术作品和美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的活动。是针对美术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社会性等特点。2、美术批评具有客观性。在美术批评中,不进是批评家需要采用客观的立场,他所依据的材料与事实也必须是客观的。3、美术批评具有科学性。美术批评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它总是遵循一定的观点与立场,采用一定的方法原则来指导个体的批评研究;其次,美术批评的科学性也体现在批评过程中,它要求对美术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做出合理的判断。4、美术批评具有社会性。首先体现为美术批评处在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中这一事实,其次,美术批评的社会性还体现在批评家本人的批评观念上。最后,美术批评的社会性体现在其影响力的社会性上。
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的差异:美术批评是以美术理论为指导,对美术作品和美术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的活动。美术鉴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获得审美印象,并借助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和体悟作品,最终获得审美意象或审美意蕴的过程。
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都是个体对美术现象的审美观照,是主体精神性的审美实践活动,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
区别。1、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态度不同。美术鉴赏须持入乎其内的态度,只有深入体悟作品,才能感受作品的美,才能产生共鸣,顿悟等审美现象。美术批评择需持出乎其外的态度,在感悟鉴赏作品之后,批评家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重新审视作品,重新衡量和评价自己在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剔除主观成分,使其尽量具有客观性。2、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思维方式不同。美术鉴赏在深入作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审美感知的方式,而美术批评采用审美判断的方式。3、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目的不同。美术鉴赏的直接目的在于感知美术现象,而美术批评的直接目的在于认识美术现象。
中国美术批评的发展: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批评开始觉醒。此时,批评主体不是哲学家与思想家,而不是艺术家本人。这时的批评家通过对自身与历史的美术实践活动的体悟与反思,提出了关于美术的真知灼见。a、谢赫《古画品录》提出了对中国古代美术批评至关重要的“六法”批评细则,评议品评作为批评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b、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2、唐代美术批评基本上形成了以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的是论结合的美术的批评写作模式。
3、元代赵孟頫提出的批评观点之一是”古意”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之二是”书画用笔同法”论;之三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
沃尔夫林提出了五对形式范畴:第一对是最重要的线描和图绘,活称触觉的和视觉的。第二对是平面的表面与纵深的深度。第三对是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或称建构的与非建构的。第四对是多样或复合的统一与融合或匀称的统一。第五对是绝对的清晰与相对的清晰。
形式分析方法的不足与优点:形式主义: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只需要具有一种形式和彩的感觉,以及一种三维空间方面的知识就行了。确实,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可见的部分就是它的形式,对艺术品的形式进行鉴赏与批评是最基本的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优点:20世纪的形式主义者们运用独特的批评方法,从美术主体的角度阐释艺术现象,使人们对于形式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首先,形式主义批评者们创建了有效的形式批评模式,使传统的西方形式理论系统化。形式主义的鉴赏和批评方法,被认为是对所有艺术品来说最公正的观察角度。其次,形式批评能有效的消解艺术欣赏中的偏见。缺点:形式主义的批评并非是一种完美的批评方法,实际上,任何完美的鉴赏与批评模式都只能是梦想,一种理论和方法在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排除,不完美是事物的存在状态。
胡幼桃潘诺夫斯基把美术作品分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图像学的描述,解释的对象是基本的或自然的题材。第二个层次是图像志的分析,其对象是约定的俗称题材。第三个层次是图像学的层次,在此一层次,解释者要对作品的内在含义或内容进行阐释。
请你论述丹纳的社会学方法: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的推动力量,种族因素是内部根源,三者互相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及走向。他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如果这样去追溯,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一件艺术品属于一个作者的全部作品。其次,艺术家所在的总体又隶属于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最后,这个艺术家家族又包含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总体之内—社会。因此,丹纳认为必须要对之进行分析的社会因素,包括种族,环境与时代。作为种族时代再现的艺术再现这种程度和效果。这成了艺术价值评价和标准。因此,丹纳的社会历史批评往往根据三点判断艺术品的价值:特征的重要程度,特征的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
对心理分析鉴赏与批评的批评:心理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解读艺术现象的视角。这个视角更多的指向心理的秘密,心理分析主要从个体的心理活动出发,解释艺术现象中较为深层的秘密,这样的秘密是借助科学的手段,借助实验、分析,借助对心理活动的解码而达到的。优点:主要在于把对艺术现象的探索向心理世界推进,从而有效的消除了艺术现象中的神秘主义倾向。缺点:首先,样式的创造受到人类视知觉规律的影响,其次,样式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传统的力量。就如形式分析的方法具有先天缺陷一样,心理分析的方法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对精神分析学的批判,更加反应了这一方法的缺陷。首先,精神分析学方法切入艺术现象的分析,并不能对艺术作品的价值给予评价,它只能阐释,不能评价。其次,精神分析学不能解释艺术发展的历史。总的来说,心理学还是一
门富有极强的逻辑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而艺术现象又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想象,它不仅与心理学相关,同时也与文化、社会等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艺术现象时,还是只能站在一个基础研究的立场上。心理分析也只是为我们理解艺术现象提供了另一个视点,从这个视点出发,我们发现了有趣的景,但却不是唯一的景。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三个阶段。所谓“眼中之竹”,就是指艺术家应当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和酝酿阶段,也就是艺术体验活动。所谓“胸中之竹”,是指艺术家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开始了在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主客体的统一的审美意象,俗话
讲就是打腹稿,也就是艺术构思活动。所谓“手中之竹”,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8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美术史
下一篇:策展人是什么
标签:美术   批评   艺术   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