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

(1)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情感说的流行同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相关,如法国美学家维隆给艺术下的定义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在其美学著作《艺术论》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像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
 
(2)  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表现说与情感说有某些相似之处,但理论层面不同,哲学彩更重。托尔斯泰更多地是从艺术实践经验出发界定艺术,而克罗齐等人对艺术的解释则完全是出自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则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理论,把主观的表现看作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否认技巧的本质,否
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他和克罗齐一样,主张“表现活动”可以仅仅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发生,认为“表现是种不需要技巧的活动”,“当一件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事物的创造仅仅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时候,它已经被完美地创造出来了”。
(3)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这一学说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步发展。康德认为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戏”,“是对自身的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席勒受康德哲学和美学的启发,认为:“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她只能从精神的必然而不能从物质的最低需求接受规条”,“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游戏说在19世纪和本世纪有一定影响,游戏说看到了自由的精神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之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这些都是十分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但它仅仅从主体去理解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理论。
(4)  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西方,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或称“理式”、“真理”)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一切现实事物都是模仿“理念”的,而美术又是摹仿现实事物的,因此美术离“理念”隔着三层,是“理念”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认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德。
5)  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一种“摹仿”说或“再现说”,认为美术在本质
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赫拉克利特曾说:“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绘画混合白和黑、黄和红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更是坚持摹仿说,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女奴
 
(6)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巫术说是西方学者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很有影响的理论,同时也涉及到艺术的
本质问题。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以及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模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7)“有意味的形式”说
这一理论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它开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贝尔在其1913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8)媒介说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他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但把艺术本体——形式的方向从艺术自身内部的“有意味的形式”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
 
(9)  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美术首先不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而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是竖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庞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
(10)  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
第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美术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
第二,它们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11、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美术反映全面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
包括了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
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12、美术与社会生产原子吸收法
(一)美术是一种生产形态(解释)
艺术生产首先要确定的是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切生产形态。马科斯和恩格斯在1845年合作提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把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看做是一种生产形态,看做是人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举。
13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博司捷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两层含义:
(一)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精神生产性质,精神生产形态)
(二)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特殊方式”
14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美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a.美术把人的主观活动和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
b.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去。
c.另一方面又为人们提供精神消费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15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一)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a所谓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或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b 因此,再现的真实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又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c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不同,首先表现在它的假定性上,包括认识内容的的假定性和表现形式的假定性。所谓假定性,是指艺术与现实的非同一性,在艺术中,现实只是一种折射,一切都是假定的、假想的、虚拟的。
d美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艺术真实性,但是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
中国司法独立
意义:(1)视觉形象可以再现事物的现象的真实,而且由于美术家的才能,现象的真实可以刻画的非常鲜明生动;
    (2)视觉形象又不仅仅是现象的真实,还能通过美术家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达到本质的真实,达到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把握。
(二)  美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美术的真实性,除反映客观世界从现象至本质的真实之外 ,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含义,即表现美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亦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等。
16、美术反应现实美,现实中美丽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美术的有力根据或根源。
美术创造艺术美。
17、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名词解释)
  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诸关系中的一种。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首先,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18、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
(一)、为什么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其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 
第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
(三)、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美术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但是艺术家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反映生活而去从事美术创作的,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情况来干预、参与、甚至重新建构我们的社会生活。
首先,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美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
其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使美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
19、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
(一)美术作品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伊瑟尔认为第二层含义)
(二)  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
20、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的根据。首先在于美术作品属于科学哲学家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存在者。即它与纯自然物的“第一世界”不同,它负载着主体给予它的意义,具有符号功能      其次,对美术作品接受的无限创造过程的根据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必特征。第三,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点为美术作品在历史中被接受者无限地创造奠定了基础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美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21、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电伴热
“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的。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并在一个更为宽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发挥。 “美术世界”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庞大社会制度和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8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美术史
标签:美术   艺术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