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_许善品

近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
许善品巫宏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澳大利亚的亚洲观经历了由殖民主义亚洲观到民族主义亚洲观、实用主义亚洲观,再到地区主义亚洲观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澳大利亚的亚洲政策也经历了由歧视、恐惧到敌视、防范,再到被动接触,继而积极融入的过程。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主要由安全防御的需要、经贸投资的增多、地区合作的增加、国家身份的变化共同塑造。总体上,澳大利亚的亚洲观由恐惧和歧视走向友好与合作。未来,随着自身的“亚洲化”,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将更趋理性与务实,对亚洲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强。
【关键词】澳大利亚亚洲观演变
【DOI编码】10.16717/jki.53-1227/f.2016.05.006
【作者简介】许善品,男,博士,湘潭大学历史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澳大利亚外交,xushanpin@126.com;巫宏,男,湘潭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澳大利亚外交。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澳大利亚印度洋战略的动因、内涵与中国的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5YBA342)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53-1227(2016)05-0089-15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主要是指澳大利亚对临近的亚洲地区及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总体看法与态度。作为位于亚洲的西方国家,澳大利亚的亚洲观经历了由消极到积极、由负面到正面的历程。“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亚洲本身是一个变幻不定、指向不明的存在体,它本身既充满魅力又令人忧虑不安。在不同历史阶段,澳大利亚对(亚洲)地区的看法从认为是威胁到认为是机遇。”①在不同历史时期,澳大利亚心目中的亚洲形象、观念、范围也是不同的。澳大利亚亚洲观的发展演变,对于澳大利亚如何处理澳亚关系、如何制定亚洲政策关系重大;考察近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澳亚关系以及中澳关系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近代以来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进行系统的梳理。
①Brendan Taylor,Australia as an Asia PacificRegional Power,Oxon:Routledge,2007.p.169.
swot模型国内学术界已经有相关成果问世,如张秋生的《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及澳亚关系》,将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分为种族文化观、地缘政治观和移民问题三个部分考察;①于海洋在《从远东到近北:澳大利亚的亚洲观与亚洲政策》着重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变化,以及未来澳大利亚融入亚洲的前景。②在国外研究成果中,维尔纳·利维(Werner Levi)的《澳大利亚的亚洲观》(Australia's
outlook on Asia)是第一部集中论述澳大利亚早期亚洲观的论著,书中对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塑造了对亚洲的政策,主张澳大利亚应与亚洲国家一道谋求共同安全。③本文意在以时间为轴,将近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内澳大利亚亚洲观形成的原因、演变的轨迹进行分析和论述。
LIBOR
一、塑造澳大利亚亚洲观的主要因素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是认知主体(澳大利亚)与认知客体(亚洲)共同作用的结果。出于构建国家身份、确立民族意识的考虑,澳大利亚将亚洲建构为“他者”,以此明确澳大利亚民族“自我”的含义;在亚洲国家体性崛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不得不纠正了对亚洲的错误认识,开始建立积极、正面的亚洲观;自澳洲殖民地建立以来,欧洲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塑造了澳大利亚的亚洲观,时至今日“欧洲中心主义”也没有彻底消除;澳大利亚的亚洲观与澳亚交往之间是互为建构的关系,因此澳亚之间的交往过程也塑造了澳大利亚的亚洲观。
(一)澳大利亚对国家身份的定位微型燃气轮机
无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如何定义国家身份、确立民族认同,是澳大利亚面临的“百年困惑”。澳大利亚的亚洲观与澳大利亚自身的身份定位密切相关,亚洲对于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身份的塑造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亚洲作为“他者”是澳大利亚定义“自我”的参照物。澳大利亚人关于澳大利亚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6/5)
①②③张秋生:《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及澳亚关系》,载《世界历史》,2000年第5期。
于海洋:《从远东到近北:澳大利亚的亚洲观与亚洲政策》,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Werner Levi,Australia's Outlook on Asia:An outstanding analysis of the Australian outlook on the near north,Syd-ney:Halstead Press.1958.
社会的历史记忆和观念都是以欧洲方式建构的,但是澳大利亚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它的身份的特殊性只能以其位于亚洲边缘、远离欧洲的地理上的错位来解释。①
在殖民主义时代,在将自身定位为英国在太平洋上的“前哨”基地的情况下,澳大利亚“自然”对亚洲持敌视、歧视的态度。一战结束之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澳大利亚开始从自身的立场看待亚洲,而不是像以往从英国人的立场观察亚洲。在二战中,澳大利亚与亚洲人民并肩作战,共同击败了日本侵略者。“战后许多澳大利亚人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地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远离西方大国这一现实对澳大利亚的安全与发展关系极大。于是面向亚洲或亲近亚洲就成为澳大利亚朝野日益关心的问题。”②50年代以后,亚洲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上升,澳大利亚人同亚洲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他们开始认识到,澳大利亚北面存在着许多人口稠密的亚洲国家,澳大利亚只是亚太地区的一部分,因而不能不正视现实,对传统的国防政策和移民政策进行反思,把亚洲国家和人民放到一定的地位上。
③进入20年代之后,惠特拉姆总理拉开了澳大利亚融入亚洲的大幕,澳大利亚希望在融入亚洲的过程中进一步确立国家身份,在与亚洲国家的互动中明确“作为澳大利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进入21世纪之后,澳大利亚将自身定义为“富有创造力的中等强国”,决心在东亚地区发挥一定作用,并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澳大利亚日益重视蓬勃发展的东亚地区,将之视为施展地区影响力的主要舞台。在塑造、定义国家身份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大量吸收了亚洲元素,亚洲文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澳大利亚不再只是单一的欧洲文明国家,而是以欧洲文明为主、兼具亚洲元素的多元文化混合体。因此,澳大利亚不再像过去一样对亚洲文明完全持漠视态度,对亚洲文明和亚洲国家产生了一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亚洲国家的体性崛起
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除了澳大利亚自身对国家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外,近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
②③Ramesh Thakur,Is Australia serious about Asia?Global brief,March15,2013,http://globalbrief.ca/blog/ 2013/03/05/is-australia-serious-about-asia/
骆介子:《澳大利亚建国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53页。
郑寅达、费佩军:《澳大利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页。
劳动部网站也离不开亚洲国家的日渐强大。在殖民主义时代,整个亚洲地区大多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积贫积弱的亚洲自然遭到了澳大利亚的歧视与忽视,亚洲被澳大利亚视为落后的、贫穷的地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各民族在战争中锻炼了自身,民族意识开始萌发,在二战后终于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澳大利亚无法继续忽视亚洲邻居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亚洲国家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实现了体性崛起。全世界都对亚洲的发展刮目相看,澳大利亚自然也不能例外。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使澳大利亚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搭上亚洲快速发展的快车,澳大利亚在亚洲可能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20世纪80年代末期,“亚洲地区”已经成为外交政策的主要关注,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建构一个概念来概括正在发生的伟大转变,以不可抗拒的方式融入亚洲的前景,确定转变的含义,帮助表述和协调政策含义。地区性“融入”、“融合”变成澳大利亚的“命运”,澳大利亚根本上是“亚洲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安全上都希望成为共同体中一个“好邻居”、“好公民”。①1989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加诺特(Garnaut)发表了著名的《澳大利亚与东北亚的上升》(Australia and the Northeast Asian Ascendancy)。在报告中,加诺特认为,澳大利亚必须向东北亚国家学习,以市场力量来决定资源的
超级解霸3500自由分配,拥抱新自由主义,发展外向型经济。加诺特认为,东北亚的经济增长清楚地表明,东北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地区。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如果想从比邻东北亚中获取最大好处并实现贸易互补的话,就必须实行有力的政策去减少工业保护(尤其是关税),促使经济的前景、市场及投资都更加国际化。②
文献研究法可以说,如果没有亚洲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欧洲文明的相对衰落,澳大利亚可能继续忽视亚洲的存在,至少不会如此重视亚洲的地位。在亚洲国家体性崛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一改往日对亚洲的歧视、忽视态度,转而开始重视亚洲、拥抱亚洲。
(三)欧洲中心主义与东方主义
伴随着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非西方世界逐渐沦为欧洲人的海外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6/5)
①②Mark McGillivary&Gary Smith,Australia and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p.101.Mark McGillivary&Gary Smith,Australia and Asia,p.108.
殖民地,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获全胜使欧洲人形成了强烈的种族优越感,声称只有欧洲历史才具有推动全人类进步的意义。欧洲中心主义认为,欧洲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洲只是现代文明的
被动接受者;欧洲具有亚洲地区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并且这种优越性是永久的、普遍的、绝对的。作为欧洲的海外部分,澳大利亚“理所当然”地继承了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经常以欧洲国家的视角来看待所处的亚洲地区,认为亚洲人是低人一等的、亚洲社会是专制黑暗的,甚至认为亚洲“没有历史”。欧洲中心主义严重扭曲了澳大利亚人的历史观和亚洲观,导致了澳大利亚人对亚洲的无知和忽视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并致使澳大利亚人不能正确地认识亚洲和亚洲人民。令人称奇的是,澳大利亚无视亚洲位于其北方的地理现实,却追随欧洲国家以“远东”来称呼东亚。欧洲中心主义后来甚至发展为种族歧视和“白澳”政策,①严重扭曲了澳大利亚人的亚洲观,阻碍了澳大利亚与亚洲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时至今日,随着亚洲的体性崛起、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欧洲中心主义已经难以继续主导澳大利亚人的亚洲观。但是,作为曾经在澳大利亚大有市场的流行观念,欧洲中心主义仍然对澳大利亚的历史观、亚洲观产生着一定的误导作用。
与欧洲中心主义相对应的是,东方主义则使澳大利亚对亚洲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倾向于将亚洲幻想成神秘莫测的、深奥难懂的东方世界。“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马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②受东方主义影响,澳大利亚作家、探险家曾经将亚洲描绘成金的、唯美的奇异世界:亚洲孕育了伟大的文明和宗教,有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人们遵纪守法、安分守己,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澳大利亚民众对亚洲产生想象。然而,19世纪中后期,在澳大利亚对亚洲的描述中,魅力四射、五光十的亚洲消失了,取而代
之的是心怀不满、阴险狡诈的亚洲。虽然东方主义也将亚洲建构成神秘含蓄、丰富多彩的国度,但是总体上对亚洲持消极的看法。
20世纪70年代后,惠特拉姆总理在澳大利亚推行多元文化主义,但毋庸置疑的是澳大利亚的主体文化仍然是欧洲文化,仍然从欧洲文明的视角来观察亚近代以来澳大利亚亚洲观的演变
①②“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亚歧视亚洲移民的一系列种族主义政策的总称,它既包括在移民政策上对亚洲移民的限制和歧视,也包括在国内社会的歧视言论和政策安排。所谓的“白澳”主要指的是,通过禁止亚洲人和太平洋岛国居民移民澳洲,驱逐喀纳喀人(波利尼西亚语,意为“男人”)出境,以此来维持澳洲的“种族纯洁度”,建立“像雪一样洁白的澳大利亚”。
[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7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亚洲   澳大利亚   国家   欧洲   政策   身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