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近代文学(绪 论)

绪论
0.1 复习笔记
一、近代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
1.“欧风美雨”的时代潮
进入19世纪,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世界格局中,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国近代先进分子走上了从西学中寻求治国药方的道路。而西方资本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它们的附庸,改善经济掠夺的环境,需要传播西学,以便为其开辟更为畅顺的道路。因此,西学东渐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中最突出的现象。
2.新式学堂的涌现
通西学的人才,不是旧的教育体制所能培养的,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陆续办起各类新式学堂,学习内容主要是外语和自然科学,兼及政法,较早就已出现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学校,更全是西方近代学校的模式。
3.踏出国门
对西学的需求,刺激了留学事业的发展。在国外,留学生掌握了外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军事知识,领会到了资本主义文明和资产阶级文化。不少人回国后在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等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也开始派遣驻外使臣及随行人员。
4.翻译事业的发达和现代化传媒的发展
(1)西学的主要载体是书籍,传播与吸收西学的主要渠道是翻译,这促使翻译事业迅速发展。
studioclassroom
(2)近代技术的输入带来了文化传媒的进步,先进的制版、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
(3)具有快速、广泛、高效之称的新型传媒工具——报刊也日益发达起来。
二、作家主体的转型与新旧分野
纺织材料与应用1.作家知识结构的变化与转型
(1)从封建专制社会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贯穿着“新”与“旧”的斗争,“新学”(西学)与“旧学”(中学)的撞击。
(2)从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还基本未脱传统的士大夫类型的近代第一代作家,经过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旧学的混合型的近代第二代作家,到以柳亚子、秋瑾等为代表的近代第三代作家,不少已经是洋学堂或留学生出身,具有现代气息的知识分子了。
(3)近代后期,由于报刊和出版事业的发达、稿酬制度的出现,出现了半专业化的作家,主要是小说家和小说翻译家,如林纾、李伯元、吴趼人等。
2.思想分野与文学流派的复杂关系
(1)近代作家的政治思想的分野、新与旧的分野十分鲜明,他们往往以思想家、政治家的身份活动于近代历史舞台上。
(2)近代历史脚步急遽,文化思想更迭迅疾,各时期进步作家的创作多有前后期之别。
(3)近代作家依一身的艺术趣味和蜕旧出新的独自考虑,选择其艺术宗尚,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
(4)各风格流派之间相互包容,流派的归属本不影响作家之间的交谊,直到柳亚子,将艺术宗尚与政治倾向联系在一起,守持一宗,批评其他诗派。
3.政治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1)反帝反封建成为左右进步文学的根本力量,进步文学总是和爱国反帝、变革图强的政治斗争紧密结合。
(2)进步作家大多以已经掌握的艺术手段急切地为其追求的政治目标服务,不再细致琢磨艺术。相反,真正能够安恬地埋头于艺术创造的作家,往往是离现实斗争较远而属于守旧文学流派中的人物。
三、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
1.翻译文学的发展
戊戌变法推动了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的兴盛。
2.文学观念的变化
翻译文学的启示,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变化,小说地位空前提高。
3.作品形态的新变
翻译文学带来新的文学类型,尤其在小说方面。如描写科学推理破案的侦探小说、建立在男女平权基础上的言情小说、以表现政治内容为主体的政治小说、与政治小说密切相关的社会理想小说、发挥科学幻想的科学小说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论文4.吸收西方文学技法与民族形式问题
(1)翻译文学带来新的文学表现技法。如第一人称的限制性叙事、逆时性的倒叙、人物肖像的具体刻画、环境与心理描写等,为中国小说的表现艺术提供了借鉴,并不同程度地为中国作家所汲取。
(2)文学形式具有民族性,它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传统的特点、民族审美心理的趋向紧密关联在一起。近代文学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内容的近代性,而不是以文学作品形式“西化”的程度为标志。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原著常常被译者改动,以适应中国读
者的阅读习惯。
四、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1.社会思想启蒙与文化的下移
近代由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需要向广泛的民众进行思想文化启蒙,必然要打破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民的格局,冲破只有士才掌握文化的鸿沟,使文化向更广大的范围内普及。这一过程伴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达到了高潮。
2.散文文体的历史性变革与白话文运动
近代文体改革是伴随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而逐渐展开的。所以,近代文学语言的变革主要是在文章领域即过去被视为“雅文学”领域里发生的变革。这个变革本身不是近代文学性质的标志,古语文学也可以反映近代性内容;也不是西学送来的体式,文言与白话都是中国自己的民族语言形式,它是中国自身文学语言形式的一次历史性的革命。
3.近代文体革命的实质及其复杂性
面向社会的近代传媒报刊在文体改革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它较早地冲破了士大夫雅文学的观念,迈出了通俗化的步伐。报章文字的通俗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古文的报章文体,这是文体语言的一大变化。在与思想启蒙关系密切的散文领域,梁启超带头创造了更适宜自由表现新思想与更适应广大读者
接受的“新文体”,实际上是报章文体的进一步发展。
4.文体变革的历史意义
在由文言向白话转化这一历史性变革中,梁启超从文学进化的观点论证了其必然,但仍未彻底。但近代散文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以及继踵兴起的白话文运动,毕竟对文言有所冲击,也为人们接受白话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为“五四”白话文体革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五、近代文学流程
1.近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1)近代文学的开端处于清代的后期,结束期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
(2)随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取得了文学革命的成功。这一成功的标志:一是完成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化,一是主动接受西方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表现技巧,使中国文学的面貌有了显著的改变。近代文学恰恰横亘在由旧文学到新文学之间,这种历史地位决定它必然成为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过渡。
南京广播学院
2.近代文学的分期及其特征与发展
近代文学发展的流程,依社会变革的阶段,大体可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
①文学的总体面貌变化不够显著,在雅文学领域紧承乾嘉以来的文学风气,沿着惯性向前推衍的力量还相当大,雅文学领域活动着各种带有拟古、复古彩的文学流派。
②通俗文学领域,小说在题材上有所转换,而思想境界不高。传统的戏曲已步入尾声,地方戏特别是京剧勃起,成为直到今天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代表中国戏剧特的“国剧”。
③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趋于紧密,主要反映在较为敏感的诗文词领域中。
(2)后期
①旧的文学形态与守旧的文学流派并没有销声匿迹,新的文学风气与充满新思想的文学作品成为文坛的主导潮流;
②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被推为文学的最上乘,占据了中心地位;
③在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革命的口号下,新小说、新传奇杂剧、新文体散文、谴责小说、接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小说新品种等,成为文坛的主流;
④白话文也开始被自觉采用。
总之,文学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新的文学时期过渡的征兆,预示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近代文学走完了它的历程,完成了它的使命,迎来了“五四”文学革命,旧文学时代结束了,中国的新文学时代开始了。
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填空题
近代思想家______在《________》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表现出学习西方的强烈意向。
【答案】魏源;海国图志
【解析】在战争之前魏源就具有了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想,但这些思想还是来自传统文化。经历了
战争之后,他为西方世界的先进性所吸引,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喊,表现出学习西方的强烈意向。他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海国图志》,第一次较为系统研究和介绍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开启了中国人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燃料化学学报
>诺维乔克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6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中国   小说   思想   文化   文体   变革   西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