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陶渊明作为后世文人极力推崇的诗人之一,当是因为其拥有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人格魅力产生的渊源进行探析,并从他的两大主要人格魅力——“真”和“高洁不屈”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为后世的士大夫筑建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即使到了今天这个时代,他的人格魅力也如同一副清凉剂,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清除思想上的垃圾,引起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鲁尔区
标签:陶渊明;人格魅力;真;高洁不屈
陶渊明(365-427),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东晋社会动乱,玄风盛行,诗坛逐渐为玄言诗所统治。晋末宋初,佛理又被引入文学创作中。在这样一个思想空虚,文学贫困的年代,陶渊明却把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增添了许多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诗歌古朴自然,将玄理改为日常生活的哲理,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除作品之外,他质朴真率、高洁不屈、清高耿介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世的士大夫们筑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也使古往今来的读者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一、陶渊明人格魅力的渊源
陶渊明之所以具有人格魅力,与他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是分不开的。陶渊明自幼在山水自然的怀抱中成长,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其少年时代,他最能赏识大自然的真美,也能表现大自然的真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便是当时生活的写照。陶渊明的家庭是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所以他所受到的封建教养,是按照世族家庭的要求,以《诗》、《书》等六经即儒家思想来教育的。如“诗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师圣人之遗书”(《感士不遇赋》),等等,说明这一点。所以儒家的教育对他的思想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主张君子固穷在陶诗里经常出现。此外,在陶渊明的亲属里,外祖父孟嘉是一位“任怀得意,融然远寄”的慈善老人,欣赏音乐以“渐进自然”作为标准;父亲陶逸是胸襟开阔,随遇而安的开明人士,对政治上的进退得失采取任其自然的达观态度。这些先辈的为人处世,对陶渊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陶渊明自幼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对其崇尚真我、自然,以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样高洁的人格魅力是有极大作用的。
二、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内涵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一)“真”
沈约最早指出了陶渊明“真率”的性格,昭明太子萧统则进一步肯定他“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品性,表现在作品上就是“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都揭示了陶渊明的人格是以“真”为核心。
米拉的白日梦阅读陶渊明集,可以看到,他说起自己出仕的缘由就是“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封建腐儒们是不会这么直言不讳的。《陶渊明传》里曾记载,渊明喝起酒来则会不顾世俗的繁文缛节,等到喝醉酒时,便会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由此可见,渊明对于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他都泰然处之,一任自然。正如苏轼所言:“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者,贵其真也。”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里记载着陶渊明外祖父孟嘉关于音乐美的见解,桓温向孟嘉提了个问题:“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进自然。”陶渊明接受孟嘉以自然之义解释音乐,非常欣赏音乐的“自然”美,也就是喜欢最“真”的音乐。“自然”、“真”都是指事物的真性和本来面目,与它相对立的就是矫揉造作。《感士不遇赋并序》里曾说到“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可知,诗人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格格不入的。
陶渊明在创作上处处体现其“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描绘的这片景里处处充满了“真意”,严羽曾评论其诗歌“质而自然”,即充满了浓浓真意和自然真趣。此外,渊明抒发归田的欢喜之情,就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展现荆轲的怒气,就写“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对宗教迷信骗人的愤怒,就写了“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诗人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情感都以最真的形式和语言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他虽然是一个封建士大夫,但是他全无一般士大夫的矫揉造作,反而有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这样的真率自然,震人心弦。“真”是他做人与作诗共同的准则。
那么,陶诗中“真”的涵义与陶渊明“任真”的人生之道,与庄子的思想完全一致吗?答案当然不是肯定的。尽管诗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庄子的“真”是一切顺应自然,不要有所作为。而陶渊明的“任真”则是自然的人生,真实的、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虚伪的、与世沉浮的人生。当然,陶渊明强调的“自然”和“真意”,主要是批判和反对统治集团里那种奔竞钻营、无所不为的丑恶行径。纵观陶渊明一生,他对待现实生活采取“任真”的思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早年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历经人生忧患后,对理想的追求从未懈怠,即使到了晚年,还有着强烈的进取念头,吟唱者“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还憧憬着美好的桃源理想。虽然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看不到希望,
相东佛像艺术馆但他并不流于颓唐,而是置身田亩,辛勤劳作,来获取人生的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崇尚“真”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二)高洁不屈
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从人格追求上展示了其挚友的高洁,简远省旷,独善超旷,勤俭节约,不忧贫病,不求财物丰赡。而萧统则认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可以净化人的精神,清除思想上的垃圾。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不屈的人格影响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以及读者。
萧统曾说渊明“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这与其作品《五柳先生传》中的描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吻合。而《宋书》本传的“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这种高洁不屈的人格魅力则最为璀璨,甚至影响了后代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渊明高洁不屈的人格还表现在,他的《咏贫士》七首描绘了一系列古代的贤士,荣启期、黔娄、袁安、阮公、张仲尉、黄子廉,借他们安贫乐道、持操守节的故事,激励自己坚守自己独立自主之人格,不改初衷,保持自己的高洁。还有,渊明归隐后期,生活极度贫困,“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示
庞主簿邓治中》),可知诗人的生活极为艰难,心里也曾有过矛盾和斗争,“贫富常交战”,甚至有乞食的事情发生,但是陶渊明不怕贫穷折磨,坚持以前贤的高风亮节时时刻刻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守节到底,“谁言固穷难,邀哉此前修”,“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古代贤士这种不求功与名,洁身自好以及对钱财的蔑视,都成了诗人在困苦的环境中坚守节操,坚决不改初衷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以上所说的即是渊明对自身人格的严格要求,除此之外,他还拥有强烈的猛志和政治抱负,拥有儒家“大济苍生”的“立功”思想。他为了“大我”,不惜牺牲“小我”,即使在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社会环境中,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中,他三番五次地投入官场,“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远,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拟古》),他的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就是盼望唐尧之世再现,南北统一,朝政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士人各得其所,“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赠羊长史》),“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表现诗人急切盼望着太平盛世的到来,展现了诗人关心人民,把安国定邦作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由此可知,陶渊明的观念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生不逢时,只能默默地把人间的一切罪恶和不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试图抗
争,却无从下手,也无能为力,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并没有停止,在艺术的园地里构筑桃源理想的天国,寄托自己的情思,这就是他高于晋宋人物之处,这也正是他人格高洁不屈所在。
除了诗人理想中的社会蓝图——“桃花源”,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归隐”,不愿同流合污,远离政治漩涡,剥离混乱的社会。诗人归隐后,遇到强体力劳作的考验,还反复思考过“田家岂不苦”的问题,甚至直言其间徘徊苦闷以及孤独寂寞之感,并反复倾诉这种高洁人格的建立过程,从而表现出人格真诚与理想的专一。他苦闷过,“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他孤独过,“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他慨叹过,“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他顾虑过,“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但是诗人还是断然坚持“吾驾不可回”,以君子固穷的高洁品格坚守在田园,甘心“褴褛茅檐下”,而不愿意在官场沾染一身污浊。渊明之所以能“贞志不休,安道苦节”,就在于他能始终如一地追求高洁独立之人格。
三、结语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综上所述,陶渊明接受了自幼的儒家教养和优秀先辈们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对他具有人格魅力产生很大作用。他真率洒脱,追求自然真实有意义的人生,萧统曾称赞他“颖脱不,
任真自得”(《陶渊明传》)。还有高洁不屈,诗人不管出世还是入世,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准则。入世的时候,拥有儒家“大济苍生”的豪迈理想;出世的时候,不管生活有多少苦难,也要坚持“吾驾不可回”。归隐后,虽然报国无门,有矛盾有彷徨,但他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止,对社会和人们的关心不会停止,默默地在艺术的园地里构建着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总之,陶渊明耀眼的人格魅力给后世的文人士大夫筑建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即便是到今天这个时代,当物质利益高于一切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则具有一种降温泻火的功用,对我们更好地生活会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逯钦立: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1979.
[2]钟优民:陶渊明论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中华书局,2003.
海德堡cp2000
[4]李长之:陶渊明传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魏耕原:陶渊明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6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理想   思想   社会   人格   政治   生活   追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