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诗歌中“逝川”意象的审美意蕴

浅析中国古典诗歌逝川意象的审美意蕴
作者:金欢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5
        要:逝川铁皮石斛组培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魅力的典型意象,它的存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诸多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意象,来共同展现古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并且这些意象间构成了一种逻辑推理关系,或相近融合,或对比突出。
        关键词:逝川意象;意象;类似;对比
        [中图分类号]火地人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一、青絲成雪,朝露去日——感生命的转瞬即逝
        逝川东流,一去不复返就好比人的一生,头发由乌黑锃亮转眼花白一片,这两种意象是极其相像的,李白曾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朱匡宇逝川匆匆东流,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由联想起时间的飞速流逝,人生的转瞬即逝,的确,最能代表人生命痕迹的莫过于华发了,在古诗中涉及人的华发的诗句还有很多,据笔者初步统计,在有关逝川意象的诗中明确提到华发意象的有以下四首:首先是宋代章云心《古意十四首其一十三》耦合性“逝川常东流,白日易西没。悠悠天地间,二物何飘忽。促迫于生人,绿鬓成华发。昧者不自知,终朝常汩汩。这里的城市乌托邦生人指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约会荷花阅读答案“绿鬓指花白头发;其余三首分别是明代成鹫的《上滩华发生秋,青山惜暮年。艰难行路客,留滞上滩船。远水分孤屿,中流见逝川。客心正摇落,吟遍夕阳边。明代何绛的《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其一》自今歧路各西东,事与浮云失故踪。已觉逝川伤别念,更来清镜促愁容。星霜渐见侵华发,火影应难到洞宫。最是不堪回首处,隔江吹篴月明中。以及明代王立道的《书观澜卷赠行涂堂主簿父二首其一》旅馆忽经年,归怀感逝川。云来震泽薮,春去洞庭船。濠水思蒙吏,龙门怅马迁。江湖堪寄兴,莫自叹华颠(白头。指年老)。可以看出,华发意象总是牵动着诗人的愁绪,尤其当面对逝川东流,心情就越发惆怅。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6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象   时间   上滩   诗歌   生人   生命   古典   飘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