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 中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刻/意味永    钢/情不自禁    笑大方/心旷神
    B.阴人不倦    遣/参不齐    肆无忌刚果红/尽粮绝
    C.艾斯特拉达火/如法炮制    胸/瞠目结舌    重道远/光阴
    D.夜然回首    煦/衷共济    视若仇/豆年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恻隐    孺子牛    满腹经伦    蔚然成风
    B.羁绊    三部曲    侍才放旷    相得益章
    C.绮丽    度假村    器宇轩昂    谈笑风声
    D.缔造    打擂台    舐犊情深    相濡以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
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俸编织到一起,汇成~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
交响乐。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4.下面一段话中,两个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
在时光的咏叹调中,人正如一朵花,①自己的果实,全靠自己是否投入地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时光无情的平等,②它无时无刻告诉你:青春有过但只有一次,肌体活过也仅此一生。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韩素音    5.古诗文默写。(8分)
    (l)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杜牧《泊秦淮》中,巧用典故表达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嘲讽,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历史遗迹,诗人常常感慨万千。杜牧在《赤壁》中,借“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l)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任选《水浒传》里宋江的一个绰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述其性格特征。
    a黑宋江    b孝义黑三郎    c及时雨    d呼保义
    (2)在《童年》中“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情节加以分析。
    我选:
    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材料一:记者从洛阳市环保局获悉,为实现“治霾留蓝”的美好愿景,今年洛阳将出台新标准,在杜绝渣土车横行、环境监管纳入城市管理等方面开出“应急药方”,同时为防止“踢皮球”,划清了与治霾有关的20个部门的职责。
    材料二:洛阳市环保局局长陈亚利告坼记者,2014年洛阳市形成雾霾的原因,主要是电厂烧煤、尾气和油烟。在过去的一年里,洛阳市环保局已采取相应措施,全年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材料三: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一起走着却只见雾霾不见你”。
    (1)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15字左右)(3分)
    (2)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出治理雾霾的具体措施。(2分)
    (3)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材料三给你的启示。(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迷途的女人    (一)阅读下文,完成8~ 12l,题。(共16分)
酸甜故乡年
    ①夜静的出奇,远处一阵鞭炮轰鸣,提醒我正在过年。儿子翻身而起,兴奋地乱蹦,我小时候过年也和他一样吧!
    ②我想起了老家,想起了我出生的那个美丽村庄。
    ③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年味也浓。在老家,过完腊八即开始准备,不过十五元宵节,新年不算过完,不出正月,年味不完全消散。那里的年,还有奶奶一起过。每到寒假,定是我催促着回老家过年的,我念着奶奶,念着腊月二十三老灶爷点名,更念着奶奶做的各样口乞食。奶奶手巧,定是做这做那等我回去—芝麻片、野菜合、蜜汁山楂、蜂糖核桃……尤其是爸爸叔叔爱吃的柿子醋,我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操起木勺到下屋亲自盛来,浇面条、蘸饺子、拌凉菜,要的就是那地道家乡味。
    ④柿子醋,顾名思义,是柿子酿成的醋。霜降前后,不等柿子全熟,周身泛黄即可摘下,洗净去蒂,放入瓷缸,凉水没体,再用稀纱布、塑料布密封加盖,盖项压上重石。a少则要泡上两个来月,多则放至生苤上.壁开石头,打开盖来,酸味清新,略带果香,观之清澈,闻之微甜,恨不得先喝上一口。奶奶定是人来到声先来,“慢点,等我来,石头太重你搬不动,可要小心砸了脚。…‘得用木勺子舀,勺要擦干,撇开白蒲(缸内柿子醋的上面一层乳白的半透明的东西)……”不待奶奶话说完,我早已将醋盛好端上桌等着大家夸奖,即便是只夸醋清香,不夸我勤快,我心里乜美,就像这醋是我酿的一样!b更美的是躲在爸爸怀里,被大家逗着喝上一口,我酸的小嘴一抿,鼻头一皱,眼睛一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奶奶也端饭摆筷,合不拢嘴,不忘嗔怪一句:“哎呦,哄着叫她喝,别呛着了,先笑后哭噢!”我呢,才不哭呢,笑得咯咯直叫,没人逗了自己还伸手要着再来一口!
    ⑤说来奇怪,小时候的年,喜得我们姑表妹都赖在奶奶家不走,我年龄小,还是主人,理应受宠,大家尽情玩乐,好不热闹!除夕,我们早早地将新衣服拿出来,从里到外,试好,脱掉,再叠好,放在床头。然后嘁嘁喳喳商量着到灶火吃肉、吃油货,肉是甜的,放盐煮不烂,只好就着蒜汁吃,油货各种各样,松肉、芝麻片、甜果子、红薯丸子,过了油锅都变得香甜,一样尝一点,守着灶火吃一天,还等着除夕夜一顿饺子。我家的饺子都是我催着包的,记忆中很少在春节晚会前包完,我不包,就一个劲的催啊,催着妈妈奶奶快点包完好看春晚。老家的除夕夜里,多少回有我叫唤着奶奶,赶紧来,开始了。奶奶总是快乐的应着,来了来了,声来了人也来不了。直到饺子下锅,奶奶舀来柿子醋,这一天的准备才算结束。“来吧,吃了一天不住嘴,小心积食,喝一碗开开胃!”奶奶边说边递到我唇边,我乖乖张开嘴,和表蛆们一起满足地大口喝下——那是两勺柿子醋,一勺蜂蜜,温水调制而成的“酸甜水”,充满奶奶味的儿时饮料啊……那时熬年,看春晚,聊天,烤炭火就是除夕夜的全部节目。晚会我是一眼不落的,多少年了,好看不好看我就7迷春晚,其实是迷恋一种记忆。记得小时候我熬不住,表们就拿奶奶泡的柿子醋给我提神,酸酸甜甜,清清爽爽,妹们嚷着、叫着、闹着、笑着……奶奶家的14寸黑白电视机,装满了多少关于年的回忆。记得奶奶的被子软啊,是用纱布做的里;记得奶奶家的炭火暖啊,火盆里的煤一夜不灭;记得奶奶酿的柿子醋甜啊,每次离开都装一大壶回去……
    ⑥这样的年,离今已二十多年。时过境迁,我们搬了家,我又成了家,年过的却不如从前在老家热闹、饺子也吃不出从前的滋味。倒是儿子端饺子、摆供、磕头、领红包忙得不亦乐乎,看着儿子的欢喜,不禁想起我的童年,我的酸甜故乡年。
    ⑦我不禁揽过儿子,跟他讲,妈妈小时候过年呀,鞭炮缠绕在院中的沙梨树上,像给圣诞树挂上了彩灯,一炮点起,满树红花,震耳欲聋……
    8.有人说将本文题目改为“柿子醋”更好,你认为呢?请说出理由。(3分)
连云港黄海机械厂    9.品渎第④段两处划线句,任选一句,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10.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⑦段的作用。(3分) 
    11.文中的“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2.作者“多少年了,好看不好看就是迷春晚,其实是迷恋一种记忆”,而现在春晚却屡被吐槽。对春晚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态度?(3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做一个汉字传人
    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糟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
刘伯明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u齿”,“濒临”成了“pin临”。    +
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了,“康师傅”的“康”下这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写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写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2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6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奶奶   柿子   饺子   材料   记得   试题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