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浅谈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浅谈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是一项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学会学习。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学习兴趣的启动:首先应尊重主体,突出个性;其次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的培养: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注重自学;重视体验方面进行。学习精神的养成:应提倡竞争,注重合作和突出创新。
【关键词】学会  兴趣  方法  精神  对策  会学
职教论坛
 
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当前我国教育正面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施教之功在于授法。教学中渗透学
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国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就人才的素质培养进行了许多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取得了颇多的可喜成果。其中之一共识,便是普遍认为:学会学习将成为21世纪新人的生命活水。
一、学会学习的时代要求和理论依据氢氰酸>方法学
1.时代要求
学会学习是一项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社会的急剧变化必将产生许多人们昔日不曾遇到的新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人们又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因此,培养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学会学习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渔”,即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学习方法的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学生的身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考试还原知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没有主动性,学生自学的时间、环境和机会全部被剥夺。
2.理论依据
学会学习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有其理论依据。
首先,教育学依据。教学是一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个双向交流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决定教师教的实质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理智,更要掌握人类在积累知识、技能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认识问题和发现规律的科学方法。所以,教是手段,学是根本。我国古代教学中的“授人以渔”,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等都体现了学会学习的教学精神内核。
河南国防教育网其次,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设疑、引导把学生引入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矛盾状态之中,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于山重水复之中获得柳暗花明之感,这种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发现更让学生刺激和兴奋,远比教师直接的奉送强烈得多,学习的艰辛和欢乐充盈着学生的整个身心。
再次,哲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教”与“学”关系中,学是内因,是根本,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教来源于学,依赖于学,服务于学,是学的外因与服务手段。所以,学会学习成为教学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二、学会学习的内容体系和实施对策
1962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在一次对研究生的讲话中,谈到一个学生在学校里主要学什么的时候,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象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而没带猎一样,没有猎,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杆猎,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肉吃吗?”森林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来源。所以,学生在学校中,既需要学习知识(干粮),更需要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猎),学习不讲求学习方法,就象打猎不带猎,难免“身入宝山空自回”,或所获极其有限。如果拿到了“猎”,学习上摆脱应付被动局面,我们就可能象臂上长了两只翅膀,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俗话说:“作事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科学创始人贝尔纳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1.内容体系苍原
学会学习的内容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热情、意愿,这是学会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前提,是构成学会学习的心理因素,没有它,学习活动就不能启动。二是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学习的技巧、能力,这是学会学习的操作要领,是关键,是构成学会学习的技能因素,没有它,学习活动就不能科学运行。三是学习精神,就是学生学习的品质、习性,是核心,是构成学会学习的道德因素,没有它,学习活动就得不到升华。
2.实施策略
(1)启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因为兴趣是一种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它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所以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青少年,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出现对所学对象的专注力、意志力、坚韧性,才会迸发出现代人所急需的创造发明的火花。这完全符合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乐趣——坚韧——乐趣”的心理过程。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校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三氧化铬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动。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
课外,都应该与学生的主体条件相适应,突出学生的个性。学校应致力于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学目标、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评估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机会。师不能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说、代学生做,泯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乃至刚刚萌芽的创造力。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挤占本属于学生的时间,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和时机,让其在自由的时空内,通过教师的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如果学生能自发地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其知识视野就会扩大,从情绪上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引起对其它问题的兴趣,自发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获取、运用知识,才能在学习实践中学会怎样求知。
其次,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如果教师不仅能在学科教学和学科以外的授课时间,而且能在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主动关心并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从被教师接纳的事实中感受到一种“归属感”,这便能激发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兴趣,整个学校中学生情绪稳定,学习生活就会充满活力,与这种生活乐趣相伴的共同的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产生。如果学生除了被教师接纳外,且能意识感受到被同伴之间相互接纳,那么,学生
的学习兴趣则更加浓厚。
 
再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必须创设一个多方接纳学生的优美环境,不仅包括物态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和学习气氛,优化学生心态,培养学生志趣,增强学习意识。曾经有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描述: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的乃至于跪着的灵魂。这段话或许说得刻薄了些,然细加思量,发现这不正是目前师生关系形象而深刻的剖析与写真吗?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从“独奏”角过渡到“伴奏者”角,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时间,要降低“教”的“富营
养”,增强学生学习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写”让学生自己评,要引领学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谈”中“悟”、“错”中“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得俨然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
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我曾经与学生座谈,调查过64名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其中有2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认真听课或不会听课。如何听课,似乎不成问题,但深入实际,不难发现,学生听课存在着四种不良行为:①无准备,听之任之;②不专心,一听了之;③凭兴趣,一笑了之;④缺巩固,不了了之。由于听课水平不同,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差异。教师常常抱怨,同样的听课,有的学生怎么就跟不上?家长常常疑问:同样的教师教,为什么小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虽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先天智商等
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在同等条件之下学习,学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听课”,学生获得知识虽有多方面的渠道,但真正直接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听课。以往,一般意义上的听课,就是指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听讲,其实,这是单一意义上的理解,听课只局限于这一层面上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会听课,决不仅仅指课堂中的听讲,它应包含课前预习准备和课后巩固练习,把听课作为一种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让这个环节与课前准备与课后练习衔接起来,那么,听课的效率便会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会更明显。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的关系是最根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倾听反映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提问中会出现有创造性的质问或有独创性的见解,教师能从中受到启发。所以,要使学生掌握倾听能力,教师首先必须示范,学会倾听,不知不觉中,学生也掌握了这种学习的技巧。
其次,注重自学。在华盛顿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听到了,过眼烟云;看见的,铬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沈永清.学习方式的革命.《江苏教育研究》,2001.6:24)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学会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生中自学是学习的关键。自学的效率取决于自学的技能如何。培养自学技能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
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加以应用,使学习方法变成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并经过长时期训练,逐渐迁移转化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如果能掌握这把具有自学能力的金钥匙就能为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大门创造条件。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会学”,也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下功夫。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6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   学生   教师   学会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