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社区中的传播失衡——农民工“媒介边缘化”问题研究

前  言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1)选题主要理由:
美南日报1.该选题在“知沟”研究上具有代表性:在1970年的“知沟”假设看来,随着媒介信息流量的增加,在知识分配上永远处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境地,两级化呈必然趋势,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将处于激化状态。从事“知沟”研究的明尼苏达小组通过进一步论证,提出在角与功能的差异性、专业性显见的多元化都市社区中,知沟的扩大之势远超于传统的、乡镇的社区。这就意味着都市社区在研究传播失衡、知识差异上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笔者最早开始关注都市社区的弱势阶层在信息获取、媒体参与方面的现状,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了“农民工”体身上。
2.在我国,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体:农民工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具有特殊身份的体,既是“农民”也是“市民”,生活在都市社会的底层却往往又是农村中的“意见领袖”。在与城市融合的过程中,与这个体有关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媒体是这些问题的发现者和呈现者,虽然不能起到直接解决矛盾的作用,却能够成为问题解决中的一股助力,同时,农民工在与都市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信息获取、发展前景都有赖于大众传媒这个重要的渠道,可以说它在缩小知沟上多少能够起到效果。然而,事实上,媒体有没有发挥好这些功能?
好乐宝博客
3.近年来媒体的发展,使这方面问题更为凸显:我国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自身也在“转型”,“都市化媒体”的倾向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关注高端,瞄准上流,报道强势人,盯住明星,对弱势体报道的数量走向“边缘化”。数量上的边缘之外,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边缘。2006年,首部《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除了制度和社会结构因素外,城市居民的心理认知也是农民工在城市遭遇困境的重要因素,居民在心理、行为及人际关系上没有接纳农民工,并对他们存在偏见,农民工不仅面临生活城市化的问题,还面临心理和认同城市化的问题。现代人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很大部分来自媒体,加上城乡二元相对隔绝,媒体围绕农民工构建的媒介真实很容易被接受为社会真实,所以如果说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认识上有问题,那么,媒体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值得追究。而农民工为经济、文化条件所囿,在接触媒体,话语权缺失方面的痼疾更加剧了他们恶劣的媒体境遇...
(2)选题探讨的主要意义:
tek062笔者非常赞同台湾学者管中祥的观点:“时至今日,传播媒体所隐含的意义与语言的功能亦有相近之处,它不但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传达工具,同时亦是一种自我存在的依据,特别在此信息泛滥的时代,失去了传播能力与传播工具,就等于失去说话与表达的能力,甚至导致自我本质的丧失,并且将自我形象的诠释权,拱手交于媒介掌控者的手中,而这样的权力关系,亦会落入弱肉强食的恶性循环中。”笔者试图通过问题的主要表现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原因的探析,及解决对策来提起传媒业界、社会对农民工媒体困境的重视,虽然彻底解决这样的困境有待时日,但改善或者说不加剧这样的困境确
是我们眼前可以努力而为之的。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过度的失衡和不均是社会“动乱”、“不和谐”的,也是各类非法案件滋生的温床,从近几年的孙志刚事件,农民工阿星杀人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中,可以见得媒体传播的力量,但这些事件已酿成的悲剧也同样显示了媒体在关注农民工体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然,从笔者所罗列的媒体现有问题来看,这种关注还应该提倡是一种更有社会意义,更具人文关怀的关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这类选题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弱势社与媒介的关系研究,二是农民工媒介状况的某个具体问题点研究,欧美国家主要采用前种形式,而在我国,两种形式均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第一种形式下,农民工话题通常作为弱势社中的分支体拿出来探讨。
两种形式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前者站在弱势体这个宽泛的层面,多从整体的媒介气候着手分析,将这一传播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大的社会现实背景来考虑,体现了“言之有理”的特点。比如樊葵的《传媒歧视:论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不平等》;付晓静的《弱势体的传媒失语探析》等,另外港台地区虽然没有农民工这样的特殊体,但诸如暨南大学林子慧的《香港<;明报>报道弱势体研究》、台湾学者王嵩音的《原住民网络新闻讨论之研究》、黄葳威的《原住民传播权益与电视新闻节目》及管中祥的《传播权力、弱势发声与市民社会之形成》等研究成果表明同类课题在大陆以外的地区正被提上
语音学研究议程,而这些课题与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存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第二种形式多集中于个案层面的探讨,倾向于媒体文本、统计数据等微观层面的分析,更多体现了“言之有据”的特点,在问题的探讨上着力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媒介接触、媒介形象、媒介话语权,并着重于从媒体自身实现问题的解决。比如李永健、谭恩花的《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谐合音——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工刻板印象浅析》、卫夙瑾的《大众传媒与农民话语权——从农民工“跳楼秀”谈起》、陈红梅的《大众媒介与社会边缘体的关系研究——以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道为例》、李红涛、
乔同舟的《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工体的媒介形象》、陶建杰的《民工的媒介接触状况及评价——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等。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多数研究属于媒介批评的范畴,大致有农民工的媒介处境,成因以及影响分析,解决问题对策的提供这样一个思路,当然各部分体现在不同文章中有不同的侧重。在农民工媒介现状的呈现中,笔者注意到国内学者主要聚焦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方面,样本采集主要在报纸媒体,传播学中“知沟”理论,“拟态环境”理论,框架理论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多用于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孕毒症研究重点体现在第一章的概念提出部分、第四章的对策提供部分:农民工“媒介边缘化”概念在本课题
中首次提出,需要作详细的阐释并分析它与同类课题的区别,证明本概念的价值所在,因而此为重点,而第四章为了做到既“破”又“立”,需要在具体的应对方案上多作思考,由于它是课题研究意义的终极体现,因而也将其视为文章的重点部分。从第二章占的篇幅来看,它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现象列举因为涉及大量的文本分析和数据借鉴,在资料梳理、归纳总结、文章条理上必须下很大的功夫,如何将这些资料更好地服务于论文的观点,这是本研究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难点。除此以外,注重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在课题研究中的运用,也作为一个重点体现在本文中。
四、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内容分析法,其中文本分析法体现在对媒介报道具体的条分缕析上,从措辞、报道角度、采用体裁等方面呈现媒介边缘化的事实,而数据分析法主要体现在报道比例的对比、报道数量的罗列上,像举证“污名化”事实、形象配角化、一种类型题材报道过重等问题上,主要以数据分析说明问题。
五、创新性成果和结论
应用生态学报
笔者通过对同类型成果的研究发现,“传媒歧视”“传媒弱视”“传媒失语”“媒体嫌贫爱富”等提法事实上对于农民工媒介问题的概括并不全面,并且过多地强调媒体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因而,本课题将农民工“媒介边缘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专辟一个章节阐述它的缘起、释义,
强调它的内涵性,客观性,此为创新成果一;本文认为媒介边缘化问题单单追究媒体责任有失偏颇,只依靠媒体功能的修缮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观点贯穿通篇,因而在理论的援引上,就不但但涉及传播学理论,还涉及到一些社会学理论,体现了两种
学科理论交叉的特点,此为创新成果二;鉴于其它研究多采用报媒研究,本课题则注意将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案例也容纳进来,以此显示问题的媒介边缘化并非报媒边缘化,此为创新成果三;而最后在第四章提出来的一些解决方案,也能够体现本研究的创新点所在。
第一章、何谓农民工“媒介边缘化”?
1.1农民工“媒介边缘化”概念的引入
大众传媒与农民工关系的研究当中,“传媒歧视”、“传媒弱视”、“传媒嫌贫爱富”等提法得到了频繁使用,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偏重强调媒介的主观性,把责任过多地推到了媒介身上,站在媒体的立场来看,这是不公正的。农民工的媒介问题,可以说纠结了众多因素,它的解决不单单是传媒界一方的事情,农民工在大众传播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也远非媒体克服歧视就能改变。故而,本研究开篇要引入的是有别于同类课题的另一种新的提法——农民工“媒介边缘化”,它并非仅是形式创新的一种考虑,而更多强调一种客观和全面的讨论姿态,在具体探讨上,力图避免将问题简单化,批判媒体行为的欠妥而非一味的媒体苛责,强调媒介因素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非拘泥于传播系统,笔者试图在整个社
会的坐标系当中来研究这样一个传播问题。
1.2 概念构成的诠释
“谁”、“怎么样”是农民工“媒介边缘化”概念构成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怎么样”是问题研究的核心:“边缘化”是出于怎样一种用词考虑?“媒介”与“边缘化”如何构成在一起?与研究对象“农民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解释这样一些核心词对理解整个概念至关重要。
1.2.1“边缘化”释义
“边缘化”理论最初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界,二十世纪初,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的出现,与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后来它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方面,对现代社会所出现种种问题重新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有关“边缘化”的学术文献当中,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家系统、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文艺思想、文艺活动、艺术作品等多个领域。
“边缘化”(marginalization)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边缘化”就是非中心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边缘,不再受人们广泛的关注;准确说就是不入主流,没有号召力,没有影响力,没有权威力,容易被忽视、被冷落的意思。处于边缘的事物并不等同于消亡,另外事物的边缘化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的原因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内在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3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5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熊秉明
标签:农民工   媒介   问题   媒体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