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作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者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2、柏拉图的“理想国”
公元前404年,柏拉图写成《理想国》,以对话的形式提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途径。他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腐化、堕落与不。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
    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
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 ;(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牛马属第2类,马车属第3类,奴隶属第1类。他认为,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身料理农庄,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
4、公平价格
公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第二章】
墙上画大饼1、货币差额论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禁止货币输出国外,国家
力图通过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2、贸易差额论
  贸易差额论又称“贸易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主要代表者是英国的托马斯·孟等。贸易差额论鼓励输出货币从而输入更多的货币,这在资本原始积累后期,对西欧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曾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3、重工主义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4、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
淮北同仁中学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阶段重商主义
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1)  早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使货币增加。他们所坚持的主张是,尽量少买或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这样才能多积累货币,使国家致富。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马林斯、博丹、安徒安·孟克列钦等
(2)晚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的特点是: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能抵制国外的竞争对手;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提出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鼓励有熟练手艺技巧的工人移入。
英文关键词
  代表人物有托马斯·孟、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安东尼·塞拉等。
【第三章】
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
价值理论
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地租理论
配第将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其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1)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3)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分析了由于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也考察了同一块土地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引起的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休谟对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作了出的发挥。他把金属货币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休谟对早期货币数量论作了明确的表述,包含三点结论:
(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
(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
(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
诺思:明确把利息称做“资本的租金”,并将之与地租相对立。他提出,决定利息率水平的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量,借贷资本量增加,利息率就会降低。
马西: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马西还用利润率的降低来解释利息率的下降。但马西以及后来的休谟都没有分析利润本身的源泉问题。
【第四章】
1、比例价格
比例价格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布阿吉尔贝尔认为,如果每种商品都能按比例价格出售,就会彼此保持一定的比例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一国财富。
2、坎蒂隆的价值观
在财富观念的基础上,坎蒂隆提出了对于价值的看法。既然他认为物品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和劳动,因而他就自然地把任何物品的价值归结为由土地和劳动来决定。他的错误在于他混淆了价值和物质财富,并受到其重农主义偏见的束缚,把土地看做创造物质财富进而创造价值的一个因素。
他提出,物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动。这表明他已经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五章】
1、自然秩序
重农学派对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规律。
    而斯密所说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种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
会把经济事物搞得井井有条。
2、纯产品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魁奈指出,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3、阶级划分
魁奈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1) 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三星e568
(2) 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
(3) 不生产阶级,魁奈又称之为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4、资本划分
魁奈将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1)“年预付”,即每年预付的资本,如种子、肥料和工人的工资等。
(2)“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如房屋、仓库、耕畜、家具等。
【第六章】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2、劳动价值论
函件业务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把价值的真实基础归结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而且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所凝结的劳动量。
3、斯密的教条
  指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最后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以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通通由v+m两个部分构成,不变资本部分c就不翼而飞了。
4、货币论
(1)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斯密虽然未能从价值形式发展中掌握它,但他知道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中,适应交换的客观需要,自发地从“许多种类货物”中分离出来作为“共同衡量标准”或“共同价值标准”的一种货物。
(2)在货币的职能上,斯密更多的是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问题。
斯密开创性地探索了纸币流通规律。他指出任何国家各种纸币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或在没有这些纸币的场合所必须有的金银币的价值。
斯密对世界货币及其流通规律也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  马克吐温介绍
5、看不见的手
斯密认为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亚当·斯密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发生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着产量和质量。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
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政府不对外贸进行管制。“看不见的手”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现实。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3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货币   价值   商品   国家   价格   劳动   阶级   重商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