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转型》作业答案

社会变迁与转型》作业参考答案
(注:以下部分内容简短的论述题要求能展开论述。)
《社会变迁与转型》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气动真空阀
1.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从一种存在类型向其他存在类型过渡、转变的过程。
2.市民社会:是指个人、团体按照非强制原则和契约的观念进行自主活动,以实现物质利益和社会交往的相对独立于国家的非政治生活领域。
*3.计划经济:是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4.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社会转型的特征有哪些?
1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转变过程,其表现为社会不同层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整体性转变,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道德和组织等层面的变化。
2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的结构性转变过程。
2.社会转型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根据人们对社会转型采取的社会形态选择,可以将社会转型区分为三种类型:
1原发、内源型社会转型;
2后发、外源型社会转型;
3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转型。
3.简述中国“过渡人”的基本特征。
中国“过渡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过渡人”的突出特征是身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两种文化的
价值观和意义传统。
2中国“过渡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传统人和现代人的双重人格。
3中国“过渡人”的根本特征是具有“过渡型”的人格,是社会“性格转折的象征”。
4.简述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
1)其活动主体是个人与团体;
2)市民社会活动的原则是自主性;
3)市民社会目的是实现物质利益基础上满足人的交往需要;
4)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社会领域。
5.中国构建市民社会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完善市场体制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夯实中国市民社会的基础;
2)正确处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关系;
3)注意发挥国家的作用。
6.中国市民社会的特点。
1)表现出明显的人为性;
2)浓厚的官方性;
3)相当程度的依赖性。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1)经济体制改革要循序渐进,保持社会稳定;
2)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
3)经济体制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
4)经济体制改革应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
三、理解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1.为什么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础,这是因为:
1)市场经济加速整体性、同质性社会的解体,从而为市民社会的发育、发展创造前提;
2)市场经济能激活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欲求,并为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物质利益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机会;
3)市场经济塑造出有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个人和团体,从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着市民社会的自主性品格。
2.如何理解市民社会有助于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的现代性转化?
市民社会有助于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的现代性转化;
1)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将改变社会资源由国家独掌且全面控制的局面,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将冲破同质性社会的束缚,加速社会结构的分化,塑造适于社会需要的新交易主体和利益主体;
3)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将从制度和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一个自主独立的社会;
4)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将有助于改善人文环境。
3.试述东欧各国及俄罗斯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东欧各国及俄罗斯经济转轨危机的重要根源在于“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方式,在于以“自由化”、“私有化”、“西方化”为主要特征的转轨选择。其问题在于:
1)把经济运行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制度混为一谈;
2)脱离本国国情,照搬照抄他国经验和模式;
3)追求自由放任的政策;
肾脏病学
4)没有真正以生产力为标准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
5)对国有财产奉行“一卖了之”的方针;
6)没有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
《社会变迁与转型》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政治:是特定的社会主体,为实现和维护其根本利益的特定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特定关系,也就是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价值体系,它通过社会舆论、个人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3.文化:是一个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
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政治的基本职能
政治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政治的阶级职能和政治的社会职能。
第一,政治的阶级职能:
1)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在政治上成为统治地位的阶级;
2)各个阶级年或社会集团尽可能把自己的阶级最需要的社会关系以法律制度等政治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政治的社会管理职能:
1)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2)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2.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的表现。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2)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选择有哪些?
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中国的文化需要作出以下的选择:
1)增强文化忧患意识,它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开始;
2)对日常文化(传统文化)的批判和重建,这是中国文化转型的深层机制;
3)实现理性精神与人本精神的结合是中国文化转型的主题;
4)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文化转型的关键;
5)适应全球化是中国文化转型的背景和方向。
4.道德的基本功能。
1)认识功能一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伤花怒放
2)调节功能一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3)教育功能一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4)评价功能一道德是公正的法官。
5)平衡功能一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道德功能还包括维护功能和批判功能。
5肝素钠提取技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运行方式的转变的表现。
1)意识形态化道德向日常生活道德转变;
2)为道德而生活向为生活而道德转变;
3)道德整合功能的强化;
4)道德教育和道德调节方式的多元化;
5)道德批判功能的强化;
6陕西林业科技)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6.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时期伦理重建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时期伦理重建的主要内容包括:伦理秩序的重建;伦理价值的重建;伦理性格的重建;伦理原理的重建;伦理体系格的重建五个方面的任务。
最根本、最核心是伦理价值的重建和伦理秩序的重建。
三、理解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般必要性:
1)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究竟建立怎么样的政治体制,在马克思主义中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
2)从实践上说,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社会。经济体制是这样,政治体制也是这样。
3)从历史上说,我国政治体制深受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需要长时间加以清除。
第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殊紧迫性:
1)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政治体制改革遏制腐败现象,把党建设好的重要保证;
3)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4)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2.为什么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决定的:
1)历史传统的制约。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封建残余的影响决定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客观条件的制约。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在物质基础必然制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1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中国   政治   文化   社会转型   国家   市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