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驱动力

第二章  30年河东30年河西
牛顿物理仿真——企业驱动力献血法
中国企业的成长过程面临各种怪现状,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却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这种情况说明:过去30年,在总体上讲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外部“机会”对中国企业成长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内部“管理”;这种情况同时还说明:中国企业是通过粗放式经营换来短期高速成长,中国经济是通过企业的前赴后继换来长期高速增长。
既然如此,过去30年中国企业成长的驱动力到底来自哪里?这些驱动要素目前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中国企业成长的驱动力又会是什么?寻企业驱动力,既是企业持续成长的需要,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追根溯源:过去30年,是什么在驱动企业成长?
过去30年,虽然从微观上讲,驱动中国不同企业成长的具体要素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上讲,我们发现有三大关键要素,即:“机会”驱动、“激情”驱动和“人力”驱动。
见下图:
1、机会驱动: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营造了一个充满机遇的经济发展环境,这种机遇可谓是空前绝后。面对这种环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中国人,爆发出巨大的追逐机会能量,这种能量先从“无产者”开始、从“体制外”开始,逐步向“有产者”和“体制内”延伸。只要是敢干、肯干、能干、会干的人,基本上都能够成为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暴富机会众多从区域发展来说,创办经济特区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营造了大量的机会;从企业性质来说,国企改革与国退民进营造了大量机会;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大量机会;从经济发展大势来说,互联网和新经济的兴起带来大量的机会;从经济热点来说,“股票热”、“期货热”、“房地产热”等带来大量的机会……,如此
有的机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把握,而大量的机会只要你是否有胆量、有眼光就可以参与
以下是有人总结的10暴富机会,基本上老百姓都有可能把握:
第一次暴富机会:80年代初,成为“个体户”和“投机倒把分子
这个机遇在当时往往被人看不起,还要冒着被抓住坐牢风险,所以敢去抓住、能去抓住这个机遇的人基本上都体制外、特别是体制外中的“无业游民”。他们率先成为中国第一批“万元户”,其经济地位类似于今天的亿万富翁。
第二次暴富机会90年代初购买股票认购证
公共产品理论
当时股票刚发行,大部分人对这一新鲜事物不敢接触。为了推销股票,政府甚至红头文件要求各单位吃国家粮的干部带头购买。后来几乎所有的股票一上市就疯涨,很多人一夜之间莫名奇妙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哈尔滨学院图书馆亿万富翁。于是,很多人来到深圳通宵排队购买股票很多人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
第三次暴富机会90年代中期炒期货
当时期货市场刚开始,因为游戏规则不完善,给胆大的那批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当然没有及时见好就收的人最后结局也很惨。而那批赚了就转投实业或收手了的人至今依然活得很滋润。
第四次暴富机会90年代后期的国退民进
透明加密庞大的国有资廉价贱卖,民营资本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不知道多少个“胆大的人”利用种种渠道,抓住了这样的廉价买卖机会,为自己奠定了强大的后续发展产业基础。据说当年某内地城市的一家占地几百亩地的工厂,一百多万元就卖给了私人几年后一转手就是几个亿。
第五次暴富机会90年代末期股票暴涨
股市大幅上涨,只要买入一支股票都能赚到一倍以上在当时,炒股票被社会认为是“不务正业”,不但名声不好,而且被人看不起。然而,这些被人认为不务正业的胆大的人,却由此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第六次暴富机会2000年初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开网络公司还是买网络股,无论是开网吧还是到网络公司打工,胆大的人都在当年的网络乱世中获得了一桶金。
第七次暴富机会2000年到2007年房地产楼市暴富
拿一块地,盖几栋房子,几辈子都吃不完。或者你随便买几套房子,到今天你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第八次暴富机会2003年的非典暴富机会
一瓶白醋卖到100多元,一袋板蓝根卖到几十上百元,一转手就可以赚几十倍。在很多
胆小的人恐慌悲观害怕传染,甚至在等死的时候,胆大的人已经通过这样千年不遇的突发事件赚得盘满钵满。
第九次暴富机会2003年到2007年的股市大涨
这期间,出现了6000点的大牛市。如果你参与投资非流通股年后开始变成全流通股,1块钱获得的股改后来卖到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原来跌到1元2元的股票不到半年就可以涨3倍10倍甚至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20倍。
第十次暴富机会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末开始,国家推进4万亿投资盛宴”。当时,你只要有一个身份证,就可以以买房、买车、装修、消费、办公司的名义从银行大笔大笔低息贷款,用这些贷款去投资,从而参与到十年难遇的国民财富重新分配当中
由于整个中国社会充满发展机遇,再加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具有超强的把握机会能力,因此,在各种机会的驱动下,中国绝大部分企业虽然寿命并不长,但都可以赚钱,呈现出一派“生机”。
2、激情驱动:无穷的创业激情,全身心的工作投入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斗争仍然是社会的“主旋律”。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让很多人感到有力无处使,整天盼望着有机会施展才能。所以,当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一大批“无产者”首先迸发出无穷的创业激情,接着从“无产者”漫延到“有产者”,从“体制外”漫延到“体制内”……
改革开放以来,有三次比较大的“下海潮”:第一次是改期开放初期,80年代中期左右,代表人物是柳传志、王石等;第二次是南巡讲话之后,即90年代初,代表人物“92派”;第三次是新世纪,2000年附近,代表人物马云。尽管不同时期的激情来源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激情澎湃”却是高度的一致。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成天在搞阶级斗争,忙着开“政治讨论会”。所以,当国家突然间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把人放出来,那是一种什么心情。著名的企业家枊传志回忆说:自己确实有一种“活在这世上,一直被压抑着,永远是阶级斗争,就这么闷着活一辈子,不甘心”的感觉!他说,自己心里真的是有点像鲁迅的书里写的,一个铁屋子里的人,大家都睡着了,你先醒了,那屋子里一点都不透气,你憋得慌,这种感觉不是身临其境,很难体会。
所以,国家真的改革开放了,这时候的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劲。接着,就释放出了一大批人,“傻子瓜子”什么的全都是在那时候就释放出来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1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机会   企业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