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是让语文教师心动的一个下午

    1021日下午,是让语文教师心动的一个下午。聆听了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许多的深度思考。结束后,我上网搜索了有关他的博客,看看读读,觉得值得教师借鉴,于是引摘下来,供大家阅览。
余映潮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07年在我区第四届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举办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到我校作课并讲学,虽然为期仅一天(口腔上皮细胞524日),但他的两节课和一个报告不仅给我们第四届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增添了亮点,而且还给我们全区乃至省、市部分语文教研员以及语文界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大家一致好评!用省教科所王老师的话说,是你们历城区教育局的这一举动,使我们学校许多语文老师多年来对余老先生的期盼和梦寐以求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是的,余映潮先生的精彩展示,给了我们语文界许多同仁在语文教学及语文课改中以强大的信念和无比的力量,同时,也给了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全体同志以深入的思考。虽然余映潮先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但与他短暂的真诚交流,却给我们以许多深刻的启示,我们曾经一同解读过余映潮,讨论过余映潮,研究过余映潮。余映潮不仅成为我们语文界同仁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而且关于他的精神、他的毅力、他的追求
等对我们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志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下面我在此谨谈谈我们学习余映潮先生的一点体会,谈得不妥的地方,也敬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我交流的题目是《余映潮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共有三个部分)。
        一、聚焦余映潮先生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余映潮先生,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语文中考命题及研究专家,中青年语文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领军人物,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中学语文“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代表人物……。他喜爱阅读,常常别出心裁读文章;他喜爱写作,发表中学语文各类教学文章千余篇,专著有《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等几十部,深受教师喜爱和同学的欢迎。十多年来,他的文章几乎月月见诸于国家级期刊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通讯》等。在中学语文界,余映潮是个比较特别的例子:第一,他是从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实践的;第二,他是50岁以后才走向展示课堂教学艺术讲台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定远教授(连任两届)曾对余映潮先
生做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在自身成长奋斗方面,映潮同志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
        二、追寻余映潮先生成长和奋斗的足迹
        中学时代,余映潮先生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上学,学校离家很远,生活很苦,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度盘 1968年,19岁的他,远离武汉下乡了,没想到一去不复返,竟然在乡下生活了14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那窄窄的田间小路上奋力前行,每跨出一步都会感觉到痛苦;在又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他曾提着胡琴,背着书袋,串村走乡,沿途设点教“跑学”,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奔波中感受劳累;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在乡镇中学当语文教师,当英语教师,当音乐教师,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在那所有的日子里,他都始终坚持着读书,坚持着笔记,坚持着思考。在不让人有梦的日子里,他时刻告诫自己,梦想的火焰不能熄灭!
        1983年,在女儿快上小学的时候, 34岁时的他才从乡下走进了县城,走到了中学语
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又过了两年(36岁时),才成为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从36岁到现在,在人生最富有力量的这段时间,他在辽阔的荆州大地上开展着他十分热爱的语文教研工作。在他的书房里,有一个墙面贴满了历年来的各种纸条,那都是他关于工作的设想与安排;最远的工作,已经设计到了20012年。他的工作,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为服务对象,以“形成特”为奋斗宗旨,他坚定地走着培养农村青年教师的路。他突破了常规的教研工作模式,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研究、试题研究、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研究五个方面坚持20年开展系列性的活动。他带出了五支队伍,培养了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写作能手、试题研究能手和文学社优秀辅导能手。他坚持带领着基层教师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立志让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走进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他坚持17年主持召开了17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会(如:整体阅读的教学艺术、提问设计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教学生动的艺术、朗读教学的艺术、课中活动的艺术、语言教学的艺术、课型创新的艺术、文学作品的教学艺术……形成了亮丽的学术研究风景)。他长期走着送教下乡的路,广大的乡村中有着他辛苦工作的教师朋友。播撒在农村沿途路边学校的,是他那近百节课堂示范教学和100多场经典的教学报告。他悉心指导过、关心过、帮助过很多年轻教师,他还创造了国内一个小小的奇迹:在2001年湖北省第六届特级
教师评选中,他亲手培养的弟子章登享、郑文华、李光烈、刘学刚、胡里仁等5人同时被评上了特级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农村教师。他的一位弟子有这样的话语:“要证明年龄与生命的磁性成正比,不需要别的证据,说出余映潮的名字就够了。不是父亲,但关心和微笑起来,亲切和慈爱已够做我们的父亲了。” 1999回程误差年10月,语文前辈、东北师大语文课程论的著名教授朱绍禹先生在武汉听了他的课后曾有这样的赞许:“什么是研究,余映潮的工作就是研究,就是优秀的研究,他让你们如痴如醉。”
        1984年,35岁的他开始发表文章。他从卡片中、从大量的资料分析中发现教学论文有八种常用的写作角度(深加工、厚加工、精加工、美加工、趣加工、新加工、联加工、逆加工);发现几十年内竟没有人写出“教例品评”方面的系列文章;发现几十年内竟没有人写出教材研读方面的系列文章;发现几十年内竟没有人写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方面的系列文章。于是,他用了十余年时间进行艰苦的尝试。另外,他还利用平时积累的卡片资料对全国最有名气的语文大师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发现:人们基本上没有用过“板块式教学思路”,没有用过“一线串珠式”教学设计思路,没有用过“多角反复”式教学思路,没有用过“说读课”“无提问课”等创新课型……他的写作理念是:将一个点写透,将一篇文章写美,将一个系列写新。他的系列论文,都是为一线的老师们写的,以“可操作”为宗旨,以“例谈
式”为风格;几乎不引用别人的资料。暑假中的每一天,他都要写作10个小时以上。冬天寒冷的夜晚,他竟然戴着手套打字。
        …… 1997年,他50岁的那一年,才开始去上示范课。他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够讲课了,也许是写了近百篇“教例品评”吧,也许是写了近百篇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的文章吧,也许是读了数百篇有关教学设计的论文吧,总之,我是50岁开始学讲课了。他不停地向自己挑战,在过了50岁以后,他的课堂示范教学终于走出了荆州,在数千人注视着的大舞台上,他竟然能“沙场秋点兵”了。近几年,他在浙江、云南、广西、贵州、安徽、山西、陕西、江苏湖南等几十个省、市所进行的示范教学与学术演讲均受到普遍的欢迎。在外面上示范课,不少名师只讲一节课,而他常常讲两节课、三节课!但从不多收分文,他说,开展这样一次大型活动不容易,就应该让老师们从中收益更多!
        …… 2006年,他虽然59岁。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很年轻,因为他要从年龄中减去过去那被耽误的十余年。他喜欢这样想——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
黑衣人3 3d        三、余映潮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输液泵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在一座佛寺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到这里顶礼膜拜,但是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原来是跟它采自同样一块山石的很多花岗岩,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变得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我们本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去膜拜你呀?你有什么了不起啊?那个佛像就淡淡地对这些台阶们说了一句话,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千刀万剐、千锤百凿才终于成佛的,我经历的痛苦是你们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啊!你们不要只看到我在人前的成功、威风、幸福和荣耀,更要看到我在人后的惨痛付出啊!
        这个寓言故事很有哲理,也很能令人深思!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
        那余映潮先生教学及研究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其关键是有“四种精神”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学习!
        1 学习他扎实积累的精神。
齐奥塞斯库
        余映潮先生一贯注重资料的积累,建立资料信息宝库。他在很多报告中反复强调积累资料对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余老先生认为,掌握、拥有丰富的教学教研信息,收集、积累广泛的教学教研信息是一个教研员或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研工作的厚重与深刻,应表现于读书的数量与方法上。许多年来,他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他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他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那就是做读书卡片。1979年以来,他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卡”字,这说明他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国内数种语文刊物的历年精美文章的目录,被他分门别类地收进各个专题研究的目录卡片中。这又读又记的需要时日的读书生活,是他“四季的耕耘”。他现在手中所拥有的,是数以万计的资料目录索引和资料卡片,这是覆盖面极大的、内容丰美的教研情报,也是他一笔宝贵的教研财富。他说,常年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思考与提炼让我发现了语文教学很多方面的规律,更让我发现了很多无人问津的空白,我的教研工作总有着新鲜而开阔的视野,我在宏观思考和微观操作中都获得了无尽的收获与乐趣。他说,如果没有这种长年不懈、持之以恒地耕耘与钻探,我也许不会成功。他这种做法已经坚持了二十余年,所以他写文章、出试卷便能够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所以他的教学研究便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以他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
一套套新颖的试题,一份份典型的教材,便源源不断地从他的资料宝库中传送出来。他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等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2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70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   语文   艺术   教师   研究   课堂教学   先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