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3.1概述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3.1  概述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一、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 0.75 ~ 1000µ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µm ),中红外光区(2.5 ~ 25µm ),远红外光区(25 ~ 1000  µm )。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0.75 ~ 2.5µm )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产生。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吸收带(2.5 ~ 25µm )是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由基态振动能级(=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由于基频
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区吸收带 (25 ~ 1000µm )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
二、IR钢琴教师影评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 ~ 曲线或T ~ (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µm ),或  (波数)(单位为cm-1)。
pppd-298
波长赵涵漠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波数 / cm-1 =104 /( / µm )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 ~ 400 cm-1
三、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  有的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波谱的波数位置、 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和分子结构;
4、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
5、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
    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用效方法之一。
§3.2  IR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即物质振动时偶极矩发生改变。
= q · d
(1)红外活性
        分子振动引起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称为红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活性分子。相关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如H2O ,HCl ,CO为红外活性分子。
    (2)非红外活性
            若△μ=0,分子振动时,不引起偶极矩变化,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为非红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非活性分子。如 H2 ,O2 ,N2 ,Cl2….相应的振动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二、分子振动方程式
1、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V :振动量子数;: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键类型        —Cp1950wC —  > —C =C —  >      —C — C —
力常数        15 17        9.5 9.9            4.5 5.6
峰位          4.5m        6.0 m              7.0 m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2)变形振动
2、基本振动的理论数
    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当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带。设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在空间都有3个自由度,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直角坐标中的3个坐标x、y、z表示,因此,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总共应有3n个自由度,即3n种运动状态。但在这3n种运动状态中,包括3个整个分子的质心沿x、y、z方向平移运动和
3个整个分子绕x、y、z轴的转动运动。这6种运动都不是分子振动,因此,振动形式应有(3n-6)种。但对于直线型分子,若贯穿所有原子的轴是在x方向,则整个分子只能绕y、z轴转动,因此,直线性分子的振动形式为(3n-5)种。
3、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护士条例解读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2)峰数 :理论值为 3n-6(3n-5),实际峰数不等于此值。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振动能级由基态(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2)、第三激发态(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由=0跃迁至=2时, △=2,则L=2,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
=0跃迁至=3时, △=3,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三倍频峰。其它类推。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1+2,21+2,),差频峰( 1-2,21-2, )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认。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偶极矩不发生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例2  CO2分子
(3)峰强
瞬间偶基距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一般地,极性较强的基团(如C=0,C-X等)振动,吸收强度较大;极性较弱的基团(如C=C、C-C、N=N等)振动,吸收较弱。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一般定性地用很强(vs)、强(s)、中(m)、弱(w)和很弱(vw)等表示。按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划分吸收峰的强弱等级,具体如下:
      >100              非常强峰(vs)
      20< <100            强峰(s)
      10< <20            中强峰(m)
      1< <10            弱峰(w)
§3.3  IR光谱分区及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一、红外光谱的分区
非诚勿扰18期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1、基团频率区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 cm-1 ~1300 cm-1和1300 cm-1 ~ 600 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 1300 cm-1 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C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例:  2800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1850 cm-1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    1715 cm-1      酮
—CH2—CO—O—      1735 cm-1      酯
—CH2—CO—NH—    1680 cm-1      酰胺
2、指纹区:
    在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6:1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7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振动   分子   吸收   称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