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嵌入西部农村互助养老的本土化建构——兼与“时间银行”圆桌论坛的商榷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街头三维立体画
时间银行嵌入西部农村互助养老的
本土化建构*
——兼与“时间银行”圆桌论坛的商榷
黎 赵1,张桂凤2
(1.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厦门大学 社会与人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南广学院图书馆摘 要:推进时间银行本土化建构是应对“银发浪潮”带来的政策风险的重要举措。当前的讨论以城市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为主,少有时间银行嵌入农村互助养老方面的研究。时间银行的推广不仅面临政策困境、运营困境、承兑困境,还存在伦理困境。在广西农村P社区的调查发现:宗族观念、孝道观念、互助观念为时间银行提供精神涵养,传统习俗从互助习惯、孝老传统、慈善传统层面明确时间银行的文化意蕴,孝道文化的创新传承与时间银行制度的涵化、时间银行制度精髓与互助养老制度机理、传统人情文化与时间银行慈善文化具有情境耦合性。以上三个层面的建构策略有效破解农村时间银行本土化面临的四大困境,有助于全面推进时间银行本土化建构,推动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完善。
关键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本土化;嵌入性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81(2021)01-067-011
电子产品世界作者简介:黎 赵,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养老与民族福利、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福利文化、少数民族地区民生发展与社会治理;张桂凤,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变迁与社会政策、社会治理。
“时间银行是一种帮助志愿者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入个人账户、在需要时取出换取他人服务的组织架构”a。时间银行最早由日本学者旭子水岛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80年代美国艾德加·卡恩首倡此理念,很快流行于世界。2019年3月,民政部明确提出:将时间银行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并争取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突破,建立能够在全国推广的运行模式。这表明时间银行的推广已纳入国家决策层面,成为新时期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重要举措。
收稿日期:2020-09-10
移动彩信平台*基金项目: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位育’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文化反思与制度重构”(2020GF018);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重点项目“壮族瑶族孝老传统创新传承及时代价值研究”(2020KFZD01).
a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111-120.
中国美容化妆品论坛一、问题的提出
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的重要内容,也是整合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实现途径。当前西部农村养老面临着特殊的困境。具体而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a,“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遭遇现实难题”b。因此,“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诸多特殊性意味着当地养老制度必须要因地制宜,进行适应性建设”c,“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培育、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d,才能有效破解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也有学者主张从民族文化视角反思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策略e。一些学者则认为发展互助养老是破解西部地区养老困局的可行路径。他们提出互助养老模式与广西(西部)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是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f,互助养老成为破解当前农村养老困局的重要突破口g;广西(西部)少数民族互助习惯有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的功能。h综上,“互助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的优势”i,成为新时期西部农村应对“银发浪潮”对福利制度挤压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学界聚焦于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探讨,对于城市互助养老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以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模式为代表,但实施面较小,推广程度也没有农村互助养老那样成功j。反之,当前学者多关注城市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却少有时间银行嵌入农村互助养老的探
讨。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现实价值也吸引学者们的学术追踪。穆光宗认为“时间储蓄”做法的实质是人类在“自我养老”模式上的一种制度创新k。景军、赵芮则认为在承受巨大压力的中国家庭养老亟待社区和机构养老机制缓解之际,如何挖掘互助精神在养老实践中有可能发挥的作用,乃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l。一些学者对“时间银行”应用在居家互助养老m、社区养老服务整合n进行探讨得出与景军相似的结论。亦有学者提出借鉴国外时间银行嵌入互助养老的成功经验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陈功、黄国桂则提出为推动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与创新,可以剖析时间银行的传统文化基础,归纳和梳理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实
a阳旭东.新时代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探究[J].农村经济,2018(12):74-78.
b袁坤.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2):35-38.
c陈丽.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制度的适应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7(10):80-83.
d阳旭东.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行为逻辑与实践探索[J].青海民族研究,2019(1):118-123.
e黄维民.完善我国西部农村少数民族社会保障的战略考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
f戚起梅,罗树杰.互助养老在广西的发展思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6-11.
g黎赵,罗树杰.“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J].广西民族研究,2020(3):62-70.
h袁翔珠.广西少数民族互助习惯研究及其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中的运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3-24,42-100.
i朱传一.开拓互助组合养老的新模式[J].中国社会工作,1997(1):34-35.
j赵向红,王宏民,杨韵辉.城市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发育与能力建设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8(9):99-103.
k穆光宗.建立代际互助体系走出传统养老困境[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6):33-35.
l景军,赵芮.互助养老:来自“爱心时间银行”的启示[J].思想战线,2015(4):72-77.
m许加明.“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思考[J].社会工作,2015(2):74-80.
n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J].人民论坛,2012(6):140-141.
o许加明.“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思考[J].社会工作,2015(2):74-80.
践历程和未来的创新方向a。少数学者对农村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进行前瞻性地探讨,并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落后农村发展时间银行具有人际关系的紧密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暂时性等优势。因此,对落后农村而言,‘代际双重绑定时间银行’这一新模式的提出及初步制度设计有利于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b。二是“‘互助’看似一个低成本的设计,符合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特点,但受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际关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削弱‘互助’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因此,认为‘互惠养老’比‘互助养老’更能适应欠发达农村社会实际能更好地解决农村老年照料难题”c。这两种观点虽都有合理性,但没有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与验证,且忽视了广大农村的地域差异性。贺雪峰针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巨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他以社会结构类型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两个纬度将农村划分为六种类型,西部农村大多为低度分化村庄”d,仍处于一个较为传统的乡土文化情境。此外,去年国内刊物发表时间银行圆桌论坛(下称“圆桌论坛”)一组论文围绕时间银行的核心结构、运行机制、技术支持与文化底蕴等问题,结合当前时间银行试点案例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总结与讨论。但有些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例如,陈功提出“我国‘时间银行’本土化在延承基础上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融合”e,却未指明具体与传统文化的哪方面结合。笔者试图与“圆桌论坛”进行学术对话,从而凸显本研究的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较为缺乏时间银行在农村最后一公里政策落地的微观探讨,特别少有时间银行嵌入西部农村社区本土化建构的研究,且本土化建构途径有瞄准城市社区的倾向。在分析时间银行移植到西部农村可能遭遇的风险与挑战时,鲜有从农村自有制度与文化双向互动的角度,剖析时间银行本土化的社会文化根基。广西P市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小城市,就其经济发展程度而言仍处于一个农村乡土情境,f P社区是P市辖区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社区之一。该社区以促进孝道观念的创新传承为纽带,建立爱心储蓄银行等一整套制度成功将时间银行嵌入社区互助养老,可操作性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笔者试图从互助养老蕴含的文化因素及其功能角度解构P社区的经验,揭示时间银行嵌入互助养老本土化建构机理和文化意蕴,以期为西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贡献有益启迪。
二、价值观念的嵌入性:时间银行本土化建构的基石
社会福利史学家赖比指出,社会福利的出现与发展必然是“回应了某种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环境,且被此环境所模塑”g。也就是说,文化在福利制度的建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价值观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文化是制度文化的雏形,对制度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a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11-120.
b彭炎辉.代际双重绑定时间银行: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J].西北人口,2017(6):87-92.
c石人炳,王俊,梁勋厂.从“互助”到“互惠”: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老年照料的出路[J].社会保障研究,2020(3):34-40.
d贺雪峰.最后一公里的村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8,3,4.
e陈功.中国特: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创新[J].探索与争鸣,2019(8):9-12.
f黎赵,罗树杰.“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J].广西民族研究,2020(3):62-70.
g林万亿.福利国家——历史比较的分析[M].高雄:巨流图书公司,1994:145.
(一)宗族观念构成时间银行的“血液”
西部农村“宗族结构比较完整,力量比较强大,村庄与宗族同构从而形成了团结型的村庄结构”a。首先,促进时间银行在西部农村的推广应重视宗族观念的作用。陈功在谈到宗族互助与时间银行运行机制的相似性时提出:“如果把宗族视为一个小社会,那么宗族的存在可视如一个资源互济交换的‘泛时间银行’,宗族范围内的互济互助达到了族人荣损与共、维系血脉的效果”b。由此,宗族观念渗透着互助观念,旨在引导宗族内部成员的患难相济、互助互惠,从而达致文化延承、家族兴旺,因而宗族观念构成西部农村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制度的“血液”。其次,要搭建适合西部农村时间银行推广的平台。
西部地区虽大多农村社区居住较为分散,但人际关系较为紧密,时间银行嵌入互助养老还需要有聚合民众的平台。笔者调研发现,P社区以休闲广场搭建百姓娱乐舞台,吸引村民前来参加各类娱乐活动,聚集人气,塑造互助养老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后,推动社区制度创新促进平台的良性循环。诞生在P社区的爱心储蓄银行制度倡导“以赡养天下老人视同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服务理念,弘扬农村宗族互助观念并拓展其整合范围,发挥着整合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独特功能。它是一种宗族互助养老的升级模式,克服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有效破解了西部农村养老的困境。由此可见,吸收宗族观念的涵养是农村时间银行制度本土化建构的应有之义,宗族观念的嵌入是助老敬老、互助互惠习惯的“位育”之道。
(二)孝道观念形塑时间银行的“灵魂”
文化是制度体系建构的灵魂,文化价值理念则掌舵着制度建构的航向,形塑着制度的类型。第一,要深刻认识农村孝道观念对时间银行的形塑作用。中国民间有“百善孝为先”之说,西部大多农村民风淳朴,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孝文化氛围。孝道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在农村社会有着较大的柔性调节功能。袁志刚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孝’就是保证了这样一种金融系统不出现金融危机”c。在这里,他只关涉到孝道观念的经济学意义,未关注到其文化意蕴和社会意义。第二,要重视农村差序格局对时间银行推广的影响。正如高和荣指出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面临社会信任结构的差异性挑战”d。如何弥合义务关系与契约关系的理念冲突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亟需解决的
问题,笔者试图从孝道观念传承的社会意义探寻破解之道。“在古人看来,孝敬生发诚信”e。以此类推,诚信导致合作,合作则促成有序。P社区通过“建立诸如爱心企业诚信承诺制度等组成的诚信契约网络,引导社会公众传承孝道观念,从而大大减少了彼此的不信任感,弥合了价值导向冲突,从而促进知识扩散、情感交融、通力合作,形成以‘孝’为核心的助老孝老服务网络”f。第三,要拓展对孝道传承主体的认识,着力发挥各主体在时间银行本土化建构的功能。孝道观念传承不仅依靠个人,还应包括社会组织、政府、企业及各其他体。遗憾的是,圆桌论坛诸位学者均未谈及企业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否认,“中国在过去的30年经历着重大的经济变迁。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私有化过程中受到相当大
a贺雪峰.最后一公里的村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8,3,4.
b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11-120.
c袁志刚等.养老保险经济学:解读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4.
d高和荣.时间银行养老的基础与挑战[J].探索与争鸣,2019(8):13-15.
e王平.以孝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8-12.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f黎赵,张桂凤.孝道治理:社区价值治理的新方式[J].领导科学论坛,2019(10):67-76.
的侵蚀”a。因此,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在“爱心储蓄银行”制度实践中,企业参与助老孝老服务,潜移默化地把孝道观念嵌入企业文化,并将其延承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使得企业自觉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进而重塑自身的社区形象。通过倡导孝道观念的创新传承推进时间银行制度本土化,其目的就在于借助这一制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达致互助养老的良性循环。由此,时间银行制度本土化需要吸附孝道观念这一“灵魂”。
(三)互助观念嵌入成为时间银行制度的“骨骼”
互助观念是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共生和谐理念,广泛存在于农村传统社会的各个角落。其一,互助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传统观念,也是时间银行制度的共同特征。恰如高和荣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出现是对互助养老形式的拓展”b。中国文献中有丰富的互助养老观念案例。例如,“明清时期的宦官在京郊大肆修建用于互助养老的道观寺院,实为养老义会,或以‘兄弟庙’制度实行相对年轻的老太监为高龄太监的养老”c。即使在西方社会,“工业化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成员需要通过家庭、邻里、小区、宗教慈善组织的自助和互助”d。其二,互助观念是农村居民体组织集聚的基础,是凝聚社区力量的纽带,时间银行包含着与生俱来的互助观念“骨骼”。其三,农村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中各主体呈现怎样的互动运转结构。“圆桌论坛”诸位学者都认为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运营模式。“然而,政
府力推的互助式养老存在着选择性政策执行、数字式年度考核与乡村敷衍性应对、供给主体的责任缺失与乡村信任危机等问题”e。笔者则主张,可采取政府主导扶持、民间组织主办协助、社会参与监督的时间银行运营模式,避开科层压力式体制对时间银行互助制度的负面影响。孙秀林通过对乡村文化向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的剖析,指出:“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本质就是重组社会结构”f。笔者则认为不是重组社会结构,而是依托于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以互助观念传承为纽带将互助组织关系优化调整的过程。成长于P社区社会互助组织民营经济协会(下称“民协”)借助传承互助观念培育互助习惯为目标建立一系列制度规范(详见下文),“构建多代参与、多元互动、多方互惠的超血缘关系养老互助网络”g,使得互助观念嵌入时间银行制度的“骨骼”,提升其执行的可持续性。
三、传统习俗的嵌入性:时间银行本土化的架构
传统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蕴含着制度文化的智慧,是观念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习俗嵌入性就是文化嵌入性的具体化与生活化。h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i时间银行与我国某些传统习俗具有相似性。由此,转换视角以农村传统习俗与时间银行制度进行观照,探析传统习俗嵌入到时间银行制度架构的契
a彭华民等著.西方社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69,5.
b高和荣.时间银行养老的基础与挑战[J].探索与争鸣,2019(8):13-15.
c程恭让.明代太监与佛教关系考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8.
d黎赵,张桂凤.孝道治理:社区价值治理的新方式[J].领导科学论坛,2019(10):67-76.
e赵志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2-75.
f孙秀林.跳出时间银行:从安顿的心灵到互助的社[J].探索与争鸣,2019(8):33-36.
g黎赵,罗树杰.“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J].广西民族研究,2020(3):62-70.
h高和荣,张爱敏.宗族养老的嵌入性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54-160.
i秦海.制度范式与制度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9(5):36-65.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3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44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银行   时间   互助   农村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