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暴力袭警论文

暴力袭警警察执法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警察是国家暴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具有不可侵犯性,警察权力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是经常的、有效的。在我国,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却经常发生公然挑衅警察权威,侵害警察执法权益,造成公安民警的伤亡。这是令人心痛的。公安部统计,2005年上半年有23名民警在执法中遭暴力袭击而牺牲,还有1803名民警被打伤。110接处民警、交警、巡警成为最易被侵害的警种。
暴力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警察这一职业易于辨认,便于攻击,容易导致敌意,却不容易获得满意。某种程度上,警察成了转型期民众不满情绪的重要出口与代政府受过的替罪羔羊。警民关系交恶,固然有警风粗暴腐败横行之原因,民众素质低下、有法不依或法治意识淡薄亦难辞其咎、不可推诿。
如何保障警察执法权益问题,也是当今国家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关于这类问题的探讨的不断深入,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将在未来社会有一个较大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政策、法律等等保障警察权益,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公民的法律道
德意识的提升,袭警将不断减少。
一、暴力袭警的严重后果
暴力袭警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暴力袭警也是对法律及政府权威的挑战。
泥浆护壁原理(一)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袭警事件的增多将造成社会中不稳定因素增多,诱发更多体事件,不利于社会,也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的权利。
(二)激化警民关系金纳米颗粒
暴力袭警必然造成警民关系的紧张化。警察处理一些违法事件时,众极易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民警工作,更甚者造成暴力袭警,或发生民警冲突,这就完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使众对警察丧失信心。比如,杭州“七十码”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
反面教材。警察不负责任的语言激化众与警察之间的关系,造成众对杭州交警失去信任,更扩大到对整个警察继而是对政府。
(三)危害民警人身安全石榴 郭沫若
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遭受袭击,侵害了民警的生命健康权,给民警家人带来伤痛。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使法律权威度下降。上海“杨佳案”给我们的反思:那时六个家庭的破损,给他们家人带来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六个人民警察的生命丧失在杨佳罪恶的屠刀之下。
(四)深化矛盾,改变事件性质
暴力袭警将激化警民矛盾,造成损失,使问题严重化,更有甚者,使事件性质改变。警察在日常服务管理中,与当事人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只是在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袭警的发生,使本来一些公安类行政案件激化。暴力袭警造成警察伤亡之后就上升为刑事案件,案件性质的改变也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暴力袭警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加快。飞速发展的经济也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让人们承受压力的同时,也会变得烦躁易怒,即便是较小的事情也会让人们大发雷霆。
在当今社会过分强调个性的同时,造成人们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不允许别人的半点侵犯,保护自己合法利益也是无可厚非的。然后便对于违法利益,也是不允许侵犯的。在这些人眼里,警察有错,就可以“袭”,警察没错,但他妨碍了我的利益,照样可以“袭”。片面认识个人权利,个人权利意识增长过快,拒不服从管理,围攻殴打,暴力威胁伤害警察,这是对公共权力的一种蔑视。
国际标准视力表(二)社会公众普遍仇视警察心态的存在
警察这一职业在中国是颇为尴尬的。一方面人们都害怕警察的威严,另一方面,公众都存在普遍的仇警心态。在公共场合的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非组织状态的人们会保护违法者,却对处理违法者的警察进行围攻。公众仇警心态是长期形成的,警察给人一贯形象都
是蛮横,所谓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造成众普遍的不满。因此,为公众仇警埋下不良因素。当警察处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时,总会有很多人围观,而围观者通常都会偏向违法行为人,先入为主的认为警察冤枉他人,或即使了解情况,也会为违法者辩解。总之,在众心中,错在警察。
熟人作案
(三)媒体宣传过程中丑化警察形象
现在的信息化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是非常迅速的,覆盖面也是极为广泛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它直接引导公众的观点看法。因此,媒体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21世纪初期,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公安英模像。媒体与公安密切合作,报道了一批令人敬爱的警察形象。如邱娥国、任长霞等等。此时的人民警察被人们称为新世纪“最可爱的人”。但是媒体为了追求注意力效应,倾向很快发生转变。以河南张金柱交通肇事案,以及河北杜书贵击案件为转折,平面媒体和声像媒体对公安展开了大批判,之后还有,广东孙志刚事件,“躲猫猫事件”“俯卧撑事件”、云南“蒙自警察击案”“杭州七十码事件”,媒体特别关注警察,因为当“暴力”的警察和非暴力的公众发生接触,特别是这种接触已经导致纠纷的时候,最易引发悬念,警察的社会“出镜率”更高,出镜率和公众熟悉度构成媒体第一资源。
显然,媒体对这一资源进行了恶意开发,通过丑化宣传,使警察在公众中形象妖魔化。媒体对警察的丑化,与民众仇视警察心态是互为效应,警察的社会形象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袭警事件,公众的舆论不言而喻。
(四)警察职能的泛化
90年代中期,警察开展了频繁的高强度的非警务活动,进行“无限制服务”,为人民服务是警察的宗旨。因此,为人民服务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当今社会,警察所服务的范围远远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当成立“110”指挥中心,就提出“有困难,警察”,这本是为人民服务的进步。可成立“110”后各种各样的事都到警察,比如居民把钥匙落在家里了,警察。马桶堵塞了,警察,电视坏了,警察。因为承诺过有警必出,热情服务,因此,警察便成了开锁工,修理工,甚至成了保姆,可过于频繁的非警务出警,造成了大量警力投向非警务活动。在本来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还为非警务活动派出大量的警力,造成警察本职完成不了,这又造成了公众不满警察工作。
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干预造成警察职能的泛化。在现实中,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为了完成工作也到警察。比如,城管整洁街道,也要警察出面。城建部门对于拆迁,还是警察。在
农村计划生育的事情,有时也要请警察,这些工作警察的出面其实更会激化矛盾,也造成民众仇警。警察职能的大幅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警察威慑力的丧失,导致警察自取其“轻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62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警察   造成   袭警   暴力   事件   社会   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